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     
我曾经是个连古筝有几条弦都不记得的小女孩.那时候的我其实一点儿也不喜欢静坐在八角矮凳上,对着古筝,一遍一遍地练习考级曲目.那是一种煎熬. 而小时候,因为亲戚们客套的夸奖,我竟以为自己弹得不错.所以第一次考级,我只不情不愿地练习了几次,就昂首挺胸地走进了考试的房间. 我看到古筝前坐的两位评委,一位是自己的老师,另一位是我不认识的考官,他们正谈笑着.我什么也没说就开始弹奏,弹着弹着却忘记了曲调,停了好几次,整首曲子被我弹得七零八落.那时候考级还没有那么正规,我听到主考官说:“这是谁的学生啊?怎么弹成这样!”我的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的学生.”我的古筝老师,其实是个挺有名的古筝教育家,所以我的三级证书是靠他的面子得来的.  相似文献   

2.
另起一行     
写作文时,老师总会说:“写完一节,要另起一行写第二节。”我总觉得,另起一行,这是一种必要而有效的做法,不仅仅是在写作文时。  相似文献   

3.
刚上完课,这两天表现一直很积极的宋小波跑过来,趴在我耳边神秘兮兮地说:“老师,我爸爸说了,这两天他要送点东西给你。”我一愣,马上不动声色地小声问他:“你爸爸为什么要送东西给老师呢?”“我爸爸说了,老师对我好,我爸爸要送点东西表示感谢。”孩子的话总是那么直来直去。  相似文献   

4.
特色提醒学校的自行车棚由几位老师轮流监管,车棚外的小黑板上就写着不同的提醒:第一周,体育老师写道:全体自行车向右看齐。第二周,数学老师写道:两条直线保持平行。随后的监管者是语文老师,他写道:另起一行空两格。最佳时机上农艺课时,老师提问:“什么时候摘苹果最合适?”一位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在守园人的狗被锁起来的时候!”诚实的代价小明家附近有一座可以移动的公共厕所。一天,小明闲来没事恶作剧,把公厕推到了河里。晚上他向爸爸提起这件事后,被爸爸痛打了一顿。小明很委屈地哭着说:“华盛顿砍树都没被爸爸打,为什么我就要挨打?”…  相似文献   

5.
剥蚕豆     
放学回家,我就看见了爸爸今天买回来的菜,它们都是蚕豆的绿房子——豆荚。许多看不见的蚕豆们还在绿房子里面睡觉呢。爸爸见我对豆荚产生了兴趣,就说:“喜欢不喜欢吃?”我说:“喜欢。”没有想到就上了爸爸的当,爸爸指着一堆“蚕豆的房子”说:“喜欢的话就给我把它们剥了。”爸爸还给我示范了一下,他就去忙其他的事了。  相似文献   

6.
儿子的班主任生病住院了,我问他:“老师病了,你们同学有没有哭啊?你们有没有去医院看看老师呢?”儿子很冷淡地说:“我不知道别人会不会去,我是不想去的,我只知道现在的代课老师很好,我们都很喜欢她。”  相似文献   

7.
美好     
<正>一直很喜欢古筝。喜欢古筝弹奏出的空灵的曲音,清丽幽远而又婉转动听。第一次看见古筝的时候,就无法自拔地喜欢上了,它是那么古典素雅,便一直以为弹古筝的女孩也定是美好优雅的,纤纤素手,在琴弦间来回穿梭,拨动出高山流水。于是,我就央求妈妈让我去学习弹古筝,只为追求隐藏在心中的美好。妈妈找来了一位年轻女子做我的老师。初见时,便见她低眉敛目,叮  相似文献   

8.
笑话     
怕触电邮递员送来一封电报,芬芬用筷子夹着,小心地走进屋里:“爸爸,你的电报。”爸爸见了,又好气又好笑地问:“为什么用筷子夹着?”芬芬说:“我怕触电呀!”合写作文老师:“你这篇作文怎么前后风格、语调完全不同呢?”学生:“我爸爸和我妈妈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为什么接电话米勒先生的电话铃响起,他去接听。一个小孩的声音在电话的另一头问:“你的号码是不是694136?”“不是,”米勒先生回答。“那你为什么拿起电话听筒?”孩子问。演化小明:“你知道吗?我爸爸说人是从猴子演变而来的。”大呆:“胡说!我才不信!”小明:“我爸从来不会骗我的!…  相似文献   

9.
教室里,几个孩子正在争论。一个说:“我妈妈和小蔡老师是同学。”说完头一歪,像是很得意。另一个抢着说:“我妈妈和小蔡老师是好朋友。我经常到老师家去玩。”还有一个说:“我爸爸和小蔡老师的爱人是一个单位的。”这时,一直一声不响的贝贝也站了起来,大声地说: “这有什么,我叫妈妈买‘双宝素’给小蔡老师。”接下去,便是议论我叫爸爸买什么,叫妈妈买什么。听了孩子这种带有不良倾向的争论,我说:“你们的爸爸妈妈有的是老师的好朋友。但在幼儿园里,全班小朋友老师都一样喜欢。”我这  相似文献   

10.
你认识我吗?一个漂亮的戴着近视眼镜的小女孩。我已经过了 个生日了。嘻!你知道我有几 9岁了吧?不知道妈妈和爸爸为什么给我取名“许可”,也许是他们想让我做什么事都“可以”吧?但这个名字太怪了,别人都叫我 “许可证”! 我本来有一双水汪汪的眼 睛,黑黑的眼珠。但因为我不听爸 爸、妈妈和老师的话,看书、写字 时眼睛离书本太近,弄得眼睛近 视了。戴着小眼镜虽然像个知识 丰富的学者,但实在不方便,因此,我经常忘了戴。现在,我看书、写字时,总会提醒自己离书本远一点。我喜欢跳舞,但我更喜欢弹 古筝,我的古筝考过了六…  相似文献   

11.
请看这样一组教育细节———一个9岁的小男孩,把高中课本上的一篇长文章一字不漏地背完了。爸爸只是在点头的同时哼了一声。还是这个小男孩,把得到满分的期末成绩单兴高采烈地递给爸爸,爸爸则漫不经心地甩出一句———“我知道了,你可以去玩了。”还是这个小男孩,回家得意地告诉父亲“莱维特老师非常喜欢我,把我抱在膝盖上仔细地给我讲题。”爸爸不以为然地说“那有什么了不起”。再请看另一个教育细节———一位白人教师面对一个黑孩子:“我相信你是一个好学生。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指头?”黑孩子慢慢抬起头,涨红了脸,望…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在重演     
一天,学生家长遇到历史老师,问:“老师,我儿子历史考得怎么样?我当初上学时可不喜欢这门课。”“您当时历史课的考试成绩如何?”  相似文献   

13.
早晨,我在幼儿园大门口碰上宁宁的妈妈,只见宁宁从自行车上下来连忙摆摆小手说:“妈妈再见!”妈妈说:“你走吧,我给你交伙食费去。”宁宁非常着急地说:“不用你交,让爸爸来交。”妈妈还是要交,宁宁急哭了:“你快上班去吧,千万别来,好妈妈,你别来……”我当时很纳闷,难道宁宁是怕老师向妈妈告状吗? 宁宁六岁,在班里是数得上的聪明孩子,表达能力强,老师很喜欢他,因此根本不存在怕老师告状的问题。宁宁的妈妈说:“以前大多是我送他到幼儿园来,近些天不知为什么,他只让爸爸送他。那天他爸爸外出,一说我送他,他就不愿意……”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我有意多接近宁宁,终于使他说出了原委:“我听老师们说我妈妈长的丑,××  相似文献   

14.
每次“欣赏”完一节公开课,我都会问学生同一 个问题:你们喜欢这节课吗?为什么喜欢? 回答一: 生:喜欢!因为公开课上不论回答的对与错,老师都不会批评我们。 生:很喜欢!!因为上公开课就没有太多的作业了。 生:非常喜欢!!!因为上公开课之前,我们都“预习”过了,所以一点都不难懂,上起来很“轻松”,很“快乐”。 学生的回答真实得让我害怕。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爸爸是历史老师,他上课非常幽默.课堂上,他重视每一名学生,不管是不是自己班上的,只要在他的课堂,就都是他的学生.有一次,我陪爸爸去上班,我坐在一位大姐姐的座位上.当时,爸爸正在讲课,我听不懂,觉得很无聊,于是就拉开窗帘布.这时候,爸爸严肃地对我说:"肖慕蓉同学,请坐端正!"听了爸爸的话,我感到很羞愧,于是,拉上窗帘,端端正正地坐好.  相似文献   

16.
心跳     
有一次,我的作业没有写完,老师突然来个大抽查。这时,我强烈地感觉到心跳得很厉害,像钻进一只蹦跳的小兔子一样。我想:我的心脏为什么会扑通、扑通地跳动呢? 我问爸爸,他说:“你去查一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吧!”  相似文献   

17.
《儿童音乐》2010,(10):4-5
学琴经历:刚开始学习古筝很枯燥,觉得自己怎么弹也弹不好,老是被老师骂,因此兴趣慢慢下降。后来,在父母"认真学习,坚持不懈"的鼓励下,我坚定自己的信心,克服了烦躁和懒惰的毛病,努力学习,认真练习老师教的每一首曲子,还认真地去了解它的背景和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融入自己的感情去弹奏,去演绎,慢慢地沉醉于古筝的优美旋律中。随看不断地深入学习,我了解到古筝的历史和内涵,并为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古筝文化而骄傲。  相似文献   

18.
1在户外活动时,幼儿很喜欢玩转椅,浪船等大型玩具,玩得高兴时会情不自禁地扬起小手跟老师说“再——见——”一次,我问他们:“你们上哪儿去呀?”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自己想去的地方,近至余姚、上海,远至北京、台湾、日本。此时,我进一步问:“你去干什么哪?”让幼儿练习说完整句,如:“我到上海动物园看熊猫。”“我到西安看爸爸。”  相似文献   

19.
受在法国工作的叔叔邀请,2003年暑假,我跟着爸爸一起从北京飞到了巴黎,到了那座我一直梦想着的浪漫之都。法国的异域气息、浓郁的文化氛围让我流连忘返,可是我的家毕竟在北京。回国前一天,叔叔陪我和老爸去了著名的巴黎圣母院。进去之后,我发现了一行亲切的中文,走近一看,竟是:请保持安静。我很不解,为什么不用英文写呢?叔叔尴尬地解释道,这就是给那些喜欢热闹的中国人看的,别的国家的公民没有这种“礼遇”。我和老爸当时就沉默了。叔叔还告诉我,一次他出差去美国,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美国人的环保艺术很到家,在他去的那个珍珠港景区,与园林…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孩子很严肃地向我提出:“爸爸,你应该带我到你小时候常去玩的一些地方玩玩,我不能老是做作业、念书,应该去户外走走。”“你不是天天都喜欢玩游戏机吗?”我顺便回了一句。过了几天,孩子又在嘀嘀咕咕地说:“爸爸,为什么你的童年要比我现在好玩呢?我也想到野外去与大自然接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