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模因论的核心式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语言的发展进行了诠释。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此将模因论引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理解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考试周刊》2009,(12):91-92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语言的发展进行了诠释.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着重阐述了语言输出与模因论的关系.以及大学英语教师在模因论的指导下如何就听说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揭示语言发展规律的新理论.本文基于分析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讨论了语言模因现象,指出了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对现代外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写作能力是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最终表现形式,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瓶颈。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本身就是模因,人们学习语言的过程可理解为模因的不断模仿、复制和传播过程。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验证模因论应用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以模因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9):77-78
写作是语言习得中产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之一。模因论为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崭新的理论基础。随着模因论的发展,背诵和模仿这一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被重新认识并应用到语言教学中。本文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项实证研究,旨在探讨背诵—模仿这一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是否有效。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是一种较为新颖、先进的理念,其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就模因论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改进教学效果的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认为语言的发展基于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这一理论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了"基因型"和"表现型"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上的应用,指出这些模因表现形式可以指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8.
写作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本文利用语言模因论探索英语写作教学的新思路,指出基于重复与类推这两种模因复制和传播方式,写作教学应充分利用背诵与仿写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9.
大学英语写作是衡量学生综合水平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指标,因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众多指导写作教学的理论中,模因论成为揭示写作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认为语言是一个复制、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作为理论框架,从套用、替换、模仿和移置等四种模因复制与传播方式的角度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是语言学中较新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规律,而语言学习本身就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从模因的视角探讨校园流行语变异将为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该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就语音、词汇、语义和语法四个方面对校园流行语的变异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进行了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11.
模因是文化传递的复制单元,一切有形或者无形的东西只要能够被模仿、复制和传播,就是模因。以模因论的观点,语言本身就是模因,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对语音模因、词汇模因、句子模因、语法模因以及段落篇章模因进行模仿、复制和传播的过程。以模因论的视角对高校广泛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读写教程所包含的各种语言模因,为高校英语教学活动带来一种建设性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语言接受能力和产出能力的不平衡是困扰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难题。鉴于有效的词块教学是促进学生语言产出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尝试以模因论为借鉴,从模因传播周期的特点出发,结合二语信息加工的过程,探索模因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词块教学模式,为切实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出教学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兴理论。语言模因论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对语言模因传播途径和方式的研究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托,构建了大学英语模因教学模式,并对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和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而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从模因的视角来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同时让我们重新思考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本文通过对模因理论及其分析其传播过程,从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这一新的角度谈论了模因论对美音语调教学的指导作用,提出了语言模因论对美音语调学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武晶晶 《考试周刊》2015,(26):72-73
语言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新热点,其复制传播的特点为语言文化的发展尤其是语言教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为了系统展现语言模因论在国内英语教学研究中的应用发展,本文对模因论的发展、模因论与语言教学的关系进行梳理,整理国内将语言模因论应用于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模因论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为丰富人类的语言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也为我们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探讨模因论启发下的英语教学。作者分析模因复制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及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认为其对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梅梅 《考试周刊》2010,(42):123-124
模因论是一门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的过程,进而具体探讨模因论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发展规律,为语言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它认为语言的习得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同时肯定了背诵,模仿等教学方法在优化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以模因论为理论切入点,探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可理解性输入”,并指出通过强化语言输入,可以弱化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培养语感;激发学习的动机。  相似文献   

19.
运用模因理论开展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能充分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完善和发展。语言模因论的实际应用就是在英语教学中体现语言的运用能力,把模因理论中引用、移植、嫁接和词语变形等语言模因类型转换为相应的语言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灵活度。  相似文献   

20.
语言模因论是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其中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两种复制和传播方式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语言模因论为理论依托,结合大学英语四、六级写作的要求及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背诵与仿写,提高其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