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谢薇薇 《教育探索》2007,(3):117-118
就业率是当前我国社会和高校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对高校就业率考核的目的是通过对人才培养质量与市场需求状况的了解,提高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完善就业率考核机制,做到趋利避害,应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与社会就业供给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对高等教育来讲,这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社会功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机遇。因此,高校应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从人才培养环节入手切实加强地方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个重大问题.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质量对毕业生就业有直接的、质的影响,切实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必须开阔视野,跳出围绕就业抓就业的传统思维,从人才培养环节入手,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本着就业优先原则,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改善人才培养结构,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唯有如此,方为治本之策.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中关键的而两个环节,直接关系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招生工作与就业工作看似两个不同的内容,但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互相影响.这两项工作都必须以满足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为中心点,构建满足社会需求、专业层次合理、人才培养多元化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努力缩小社会需要层次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提高学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5.
独立学院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不足及其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原因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试图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链接.  相似文献   

6.
高校“双精准”人才培养以精准对接社会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诉求为目标。高校通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扎实落实招生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考生诉求与专业选择、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人才输送与就业岗位、就业评价与专业调整五个对接,把“双精准”目标贯穿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有效缓解毕业生结构性就业矛盾,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最终出口,劳动力市场对各类型人才的需求状况反映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透过现阶段高校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分析高等教育本科层次人才培养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于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现有招生就业模式的主要问题和服务型教育体系的内涵,从模式的理念、架构和机制策略等方面构建高校招生就业联动模式,试图以社会需求为中心点,构建社会需求与招生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内在关联体系,以招生促培养、培养促就业、以就业促招生,缩小社会需要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差距,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调研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现状和用人单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法学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探索如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就业竞争力以适应就业形势和社会用人需求,为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银川市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供需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高质量的体育产业人才、运动技能指导类的人才严重缺乏;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错位、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不规范、无岗无酬、学生就业观念不清晰等等都是影响供需失衡的主因.高校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制定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近几年来高校中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进行了归纳整理,根据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数学人才的需求做了一定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基于大学生就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的具体措施,从而使高校达到培养出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数学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实现其培养目标在培养过程中对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设计、培养途径等方面所采取的优化组合方式.当前,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构建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是地方高校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措施.本文以三峡大学外国语学院为例,针对当前外语专业本科教育教学现状,制定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3.
骄阳6月,又是一年毕业时.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就业服务中心总结了该校学生就业情况,对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错位现象进行了再思考,并对高校人才培养及职业指导模式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建立一种基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放缓、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人才供需总量和结构性矛盾,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高校、学生、用人部门和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对于高校而言,应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就业指导与服务水平,努力为国家输送高质量的社会所需人才,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从2014年起,地方高校相继向社会发布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从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关系来看,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培养成效的最直接、最主要的指标,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好坏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高低。因此,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强与政府、行业、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机制,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16.
现今毕业生就业情况既是作为衡量高校教学水平与社会声誉的尺度,也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兴起,就业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广阔.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改革和提高及弥补药学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同时加强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信息反馈,并对药学教学及就业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参考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招生作为高校的入口环节,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环节的起点.就业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标准,同时对招生及人才培养具有风向标的作用.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培养质量会对高校的招生及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也是衡量高校建设水平的基本标准.作为高校,需深入研判社会形势及人才需求情况,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进一步理清人才培养与招生、就业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章立制、量化考核、科学反馈等手段,积极构建三方协调联动的创新机制,实现高校人才培养及招生、就业工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天津:改革课程体系,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市教委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高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段伟伟 《河南教育》2013,(12):54-55
高校毕业生就业反映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导向,而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必将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起着导向、桥梁、推动作用。从高校毕业生就业角度来看,要建立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人才需求预测和发布机制,强化实践育人和职业能力教育,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完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搭建平台,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社会需求与就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不对称的现象,采用调研法、比较分析法等,介绍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的现实状况,剖析了人才培养和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症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就业水平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