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塔格的《恩主》是一部写得别具匠心,但却不符合传统阅读习惯的自我反映式的实验小说。小说文本中的自我暴露叙述和虚构的痕迹以及滑稽模仿等元小说叙述手法使小说具有浓厚的自我意识。该艺术表现手法是探讨桑塔格小说风格的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2.
在"诗"与"思"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以"思"作为一种材质,服务于艺术形式或风格,即使"思"以一种悖谬形式出现;在"诗"与"善"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指出道德愉悦在于像形式一样引出意识的智性满足,且艺术感受力更能滋养道德选择力。  相似文献   

3.
在"诗"与"思"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以"思"作为一种材质,服务于艺术形式或风格,即使"思"以一种悖谬形式出现;在"诗"与"善"的关系问题上,桑塔格指出道德愉悦在于像形式一样引出意识的智性满足,且艺术感受力更能滋养道德选择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胡塞尔现象学的意向性概念为根本出发点,尝试建立萨特想象理论和舒茨现象学社会学中关于变形自我的研究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以意向性作为二者的基本结构,将变形自我判断为自我意识对他人意识的想象.将想象和变形自我在意向性领域层面联系起来,为存在主义哲学和现象学社会学的共通研究作出尝试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拉康的镜像理论解读《人造黑人》中海德先生的主体意识变化,其经历了从在“镜子”前陶醉于想象的主体统一性、随后发现了理想自我的虚幻性到最后在新“镜子”前重新构想出主体“统一性”的变化过程。他失而复得的主体统一性不过是想象出来的又一个理想自我。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哪个民族、哪种文化中,色情作品都是艺术领域中最为敏感却又无可回避的存在。苏珊·桑塔格在《色情之想象》一文中,批判了色情作品不具备文学价值的说法,通过各种方式为现代西方的色情文学寻找立足的根基。苏珊·桑塔格有意识调整宗教、道德、世俗等对色情想象本身的贬损与定性,并做出了三个向度的讨论与重申:将色情文本纳入文学艺术视域考察;色情文本与艺术范畴的关联;色情想象与超越性的构建等。  相似文献   

7.
桑塔格的批评文集《反对阐释》虽然涉及广泛话题,归根结底不过一个主题——对把艺术等同于内容这一传统惯例的批判。这一主题尤为集中地体现在《反对阐释》、《论风格》、《“坎普”札记》以及《一种文化与新感受力》这四篇文章中。通过这些文章,桑塔格表达了她在新的语境下建构形式美学来感知艺术的理想。这一理想恰好有一种与六十年代的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相一致的自发性,所以人们往往只关注《反对阐释》激进的一面而忽略了桑塔格在其中对严肃性的推崇。事实上,桑塔格追求的是一种多元的文化感受力,一种在形式与内容、审美与道德之间努力求得恰当平衡的感受力。只是,在追求这种理想的价值评判标准的同时,桑塔格也为艺术设立了棘手的高标准。  相似文献   

8.
在萨特看来,美只存在于想象的世界中,是伴随着想象、意识把世界虚无化而出现的。萨特虽然否定了自然美和社会美,肯定美只能是适用于想象物的一种价值,但是在美的基本结构中包括把世界虚无化,即美的超越性。通过想象,美揭示了人的自由本质。萨特将个体的人在自由意志的驱动下而展示出来的本真的存在状况和对自我价值的强烈追求作为思考和表现的唯一对象,反映了现代西方人力图摆脱自我异化、追求精神自由的总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正>沙盘游戏是一种心理治疗和自我体验的方法,在咨询师创设的"自由受保护的空间"里,来访者运用沙子、水、沙具,在沙盘所限定的区域里,发挥自主想象创造一些情景,通过这些象征性的表达,使来访者的内心世界和外在生活得以初步呈现和自我揭示,推动来访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这种意识和无意识的合作将带给来访者心灵上的整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正是西方后现代主义酝酿之际,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现。桑塔格在此时发表了《反对阐释》、《论风格》、《关于"坎普"的札记》等多篇文章,后结集出版命名为《反对阐释》。在这些文章当中,桑塔格提出了新的批评理论,在文坛上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同时,她为先锋文化摇旗助威,她也因此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桑塔格留学法国的学习经历和美国当时的文化背景这两个因素相互作用,促使桑塔格最终成为新型文化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郁达夫《迟桂花》与施笃姆《茵梦湖》呈现出极大的艺术相通性,其中最突出的一点便是作品主人公游走过程中的自我精神镜像。这种自我精神镜像具体表现在旅行者自我形象的特殊化叙写、景观文化想象中的个体投射与旅行者自我生命意识的升华与救赎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9,(6):91-96
《艾约堡秘史》是一部充满"荒凉"意识的小说。小说以人物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患病为焦点,探析物质财富占有后,精神情感世界的走向归属。为了治愈"荒凉",主人公淳于宝册试图在情感世界寻找良方,以诗意的文学想象放逐荒凉,渴望精神世界的自我痊愈。在经过反复的自我审视、怀疑、忏悔后,最终以积极"融入大地"的姿态和"道德确认"的深思完成了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3.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文艺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国内外对她生平最后一部长篇力作《在美国》的研究较为成熟。本文试图对有关《在美国》这部小说的国内外研究进行分类梳理,研究发现国内外对桑塔格的女性主义批评思想的研究相对匮乏,国内主要集中于对桑塔格本人及其重要作品的研究。目前缺乏桑塔格笔下智性女性命运的对比分析研究,这一话题启发女性解放的道路,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解放需要社会制度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蔡福平 《成才之路》2014,(33):82-82
正作为数学教师,绝不能做课堂教学预案的绝对执行者,而要在顺应动态生成的变化中与学生共同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种角色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需要"留白"空间伴随左右。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极好地运用这种留白空间,则能有效引领学生以自我的意识判别,以自我的思维创造,以自我的言语去阐释。一、预留数字空白,激起想象动力在数字中留白,能够有效唤醒学生对数学本质规律的深刻探寻。例如在教学"解比例"一课时,出示10∶X=5∶4,学生纷纷动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诗人的自我意识,简单地概括,是指诗人对过去长期以来压抑个性,束缚自由的错误思潮进行彻底地反抗的意识,是诗人发现自我,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的意识,是诗人依据诗歌的审美情趣,任凭自己的思想、情感、欲望、想象在诗的王国里自由邀翔的意识,是诗人们寻找探索真正的中国诗歌的意识。新时期诗人的自我意识,经过短暂地复归,便迅速地膨胀,继而形成了广泛的激烈的争鸣,并在争鸣中逐渐走入了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6.
桑塔格的批评话语里,"风格化"与强调总体的内在表现力的"风格"不同,前者更外在且偏向于单纯的修辞表现力度和装饰强度。桑塔格垂青"风格化"艺术如"坎普","坎普"的反严肃以及任性表明桑塔格的先锋立场和极端形式主张。  相似文献   

17.
知识女性在作品中讲述的民间并不是真正的民间,而是想象的产物,这样一个对于民间大众的叙事关系模式,即“想象关系”。这一想象分为两个方面:一、想象:作为策略的生成与发展。二、想象:作为自我的守护方式  相似文献   

18.
桑塔格的批评话语里,“风格化”与强调总体的内在表现力的“风格”不同,前者更外在且偏向于单纯的修辞表现力度和装饰强度。桑塔格垂青“风格化”艺术如“坎普”,“坎普”的反严肃以及任性表明桑塔格的先锋立场和极端形式主张。  相似文献   

19.
哈代诗歌中有大量以死亡为主题的死亡诗,展示了哈代独特的人生感悟和审美体验。哈代强烈的、独特的死亡意识,在他的死亡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哈代死亡意识的产生受生活背景、先人创作和宗教信仰的影响,他通过妻子的悼亡诗和描写想象中的死亡来诠释他的死亡观,哈代认为死亡是对生活苦难和不幸的摆脱,是对生活的一种胜利,死亡是对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20.
所谓习作意识,是指学生随时都有用笔来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愿望。强化习作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习作兴趣人手,让学生不受文体、篇幅的限制,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