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在摇篮中露出甜美笑靥的婴儿到“钓胜于鱼”的老翁,从古代的“忘其锄”的农夫,到维纳斯塑像前的学生,都足以证明:欣赏美伴同每一个人,贯穿人类社会的始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美,像磁石般吸引着每一个人。因此,把美移入作文教学之中,并使之发挥效力,实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良策。如何带领学生深入生活,引导他们认识美、感受美、描绘美?具体做法如下:一、引导学生捕捉视野中的美——多看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视觉中接触的万物,都会产生美的体验。把学生带出教室,尽收眼底的都是美。延伸的柏…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3)
[话题引申]作文贵在情真,只有真挚的情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情感类话题作文在这方面的要求与一般作文有所区别,题目中一般都有“叙说真实故事”或“写出真情实感”之类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地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乐趣,激发对生活的热爱,树立起高远的生活目标,产生高雅的生活追求。亲情、友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话题。只要我们生活在世间,就离不开亲情、友情。可以说,世间的每一个人都浸泡在博大无比的友情和亲情中,世间的每一个人都在为友情和亲情吟唱着一曲曲沁人心脾的歌;世间的每一个人无不对友情和亲情在意,世间的每一个…  相似文献   

3.
《岳阳楼记》可谓文质兼美,文辞之美,立意之高,影响之大,堪称千古杰作。这篇楼记,是应朋友之嘱写的,可谓“命题作文”。写这篇《岳阳楼记》,范仲淹远在邓州,并未登楼,可谓“想像作文”。做命题作文、想像作文,很可以从这篇千古名文中学到好多东西。?从《岳阳楼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范仲淹的情绪。他从参知政事的高位上贬放到邓州,真是一落千丈,但他没有一丝一毫的沮丧和苦闷,没有一丝一毫的失落感、困顿感,依然志向高远,意气风发,他自己就是“不以己悲”的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相似文献   

4.
爱美,追求美,表现美是人的天性,也是教育工作者培养人的目标之一。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特别是表现美,应该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大任务。 汉以气势与古拙为美,宋以精细轻柔为美,唐朝从宫廷到民间却爱好丰满妩媚。同为长城,秦牧认为它“雄伟而又潇洒,庄严而又矫健”,鲍昌却认为它是“凄婉”、“封闭”、“愚钝”的标志。以建筑而言,托尔斯泰的墓穴只不过“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但从托翁的人格而言,却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可见,时代  相似文献   

5.
程逸汝 《小学生》2009,(8):34-35
[听我讲讲]亲爱的小朋友,不管你写什么样的作文,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每一篇作文的中心几乎离不开4个字:爱、美、趣、智。这“爱、美、趣、智”的含义就是作文的“万能中心”。“万能中心”真管用。下面是作文的4个片段,每个片段的中心是什么?用“万能中心”逐一对照,马上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6.
“三言”人物性格的复合之美周广秀文学的主流总是随着社会而发展变化的。由于文学表现的是生活,是人,是感情,所以可以说,文学史就是一部典型性格发展史。高尔基的“文学是人学”的命题应当说是科学的真理。如同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样,人的性格的变化也是由相对的单纯到...  相似文献   

7.
官小华 《辅导员》2014,(8):39-41
“美”,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与痴迷的字眼啊!但你知道吗?这美丽之花,已开遍我们沙县夏茂第二中心小学的每一个角落,开进每一个孩子和老师的心中,“做美的人,做美的事”已成为我们师生生活与行动的准则。那么,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又是如何做到让美无处不在呢?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个复杂的心理能力和心理过程。作文是生活的需要,作文离不开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作文要为学生服务。追求“人性化”作文教学就是要在写作过程中追求人性之美,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一、让作文教学的课堂面向生活人性化作文教学,其意义是尊重学生的发现和选择,引导其从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出发,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去“发现”生活现象中存在的哲理,去“发现”人与社会的奥秘和意义。发现是人类的天性,发现中常常体现着机智和憧憬,体现着他们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学生的发现,来自于他们的生活实践。写作的…  相似文献   

9.
鹿死谁手     
曾有这么一则报道:美国某自然保护区为了繁殖梅花鹿,将狼群灭绝。结果十几年后,人们发现梅花鹿由于没有狼的追击,变得体态蠢笨,尽失天然之灵秀,人们只好又将狼引入,方恢复了鹿的生机,正所谓“引狼入室”。“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谓人人尽知。每一个物种的起源、发展、消亡,都必经优胜劣汰。恐龙家族的灭绝,也正是由于它不适应环境,在竞争中战败。人类的发展何尝不是如此——还不是从类人猿为了生存,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然后到脚与手分工,也正是竞争,才使人类的种族延续到了今天。自然界尚且如此,人类社会更是这样,竞争使…  相似文献   

10.
在作文教学中,将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作文“小编辑部”,分别担任“一审”、“二审”、“副主编”、“主编”等角色,让每个学生都参与作文批改,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作文构思贵在有合理而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联类不穷”。《曲线之美》一文,好就好在不是就曲线而写曲线,而是由曲线联想到“兴衰变化"的人类历史和“曲曲折折”的人生道路,从而为“曲线”赋予了“丰富美丽”的内涵,破题准确,立意高远。“人生的道路”一段,有感悟,有事例,具体揭示了“人生的曲线,在起伏中,给人希望,在跌宕中,激人奋进"的道理。写法上从“直线”落笔,在对比中引出“曲线”。虽已点题,但并不直奔正题,而是接着写大自然中的种种曲线之美。缓缓铺垫,舒徐自然,初知行文要有“风行水上”之妙。语言简洁,夹叙夹议,较有文采。文章…  相似文献   

12.
为生命化妆     
浅层次的化妆是表面的化妆,穿戴打扮,修饰整容,体现装饰之美。中层次的化妆是身体的化妆,加强营养,运动锻炼,体现健康之美。深层次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丰富知识,提高修养,完善人格,体现风度气韵之美。历史长河中人类从未间断过对化妆的追求。从山顶洞人披着的兽皮到现代人身上的时装,从楚宫流行的细腰到现代人追求的健康肤色,从昔日的“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到今天的“好八连”精神、徐虎境界……生命在化妆中逐渐升化!几经精心化妆的生命,风度神韵自然不同凡响。无须奇装异服,却已尽态极妍;无须刻意追求,却已气质非凡…  相似文献   

13.
崔显升 《现代语文》2003,(12):28-29
作文指径说起写“我”,有些人认为好写,理由是对自己熟悉,可写的事情很多,也能准确把握住自己的个性;也有些人认为并不好写,原因是由于对自己太熟悉了,以致于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写起,甚至不能突出自己的个性。“我”这类作文究竟怎样写才好呢?要写好“我”这类文章,关键之一就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都有一颗富有感情的心灵,也总喜欢把自己的惊奇、爱心和联想想象投射到进入自己心灵视野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事物上去。自然界和社会界的变化,在人们的心灵世界中弹奏出难以估计的心灵之曲、生命之曲。每个人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其个…  相似文献   

14.
学生常常苦于没有素材,一提起笔来就无话可说,这已成作文教学的难点。其实,美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可写的自然美、社会生活之美,数不胜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把学生的作文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感受力,开展"寻美""创美""写美"活动,有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这不仅是坚持作文"从内容入手"的要求,而且是转变教学思想,实现作文育人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作文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尺度,古今中外凡语文考试,莫不考评作文能力。怎样才能写出一篇文质兼美的考场作文,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高分作文都具备哪些特征呢?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写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语文素养.写作对于当今学生立足社会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尤其是应用文的写作能力更是个体在当今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能力.然而,当前我国的作文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如学生作文“假、大、空”问题、应用文不会写问题、教师不知如何教作文等问题.相比美日等国我国的作文教学更是与之相差甚远,那么与美日相比,我们作文教学落后的根源即教学制度的落后,因此,作文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此外,在现阶段,我国作文教学法更要坚持方法的可操作性,教会教师“如何教作文”而非空谈“万能策略”.  相似文献   

17.
感情的升华在作文教学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教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与欲望?如何引导学生自由抒情、大胆抒情,做到有感而发? 文章自古以来讲究文质兼美,不仅要求具备较高的韵味词章之美,让人赏心悦目,更要蕴涵一种能引发共鸣的情之美,读来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顿觉豁然开朗。当前小学生作文缺乏的,恰恰就是这种“情”。一些小学生的作文,要么平铺直叙,味同嚼蜡,要么矫情、伪情,缺乏感人之处。要使学生在开始写作文时就注意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必须注意提升学生作文中的“含情量”,使其学会从自然和社会中觅情,在真切体味中悟情,入情入境地抒情。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评分是评卷老师的一个主观心理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然渗透着评卷老师的主观心理因素,因此,作文的得分带有很大的主观色彩。那么影响评卷老师主观心理的最大因素是什么呢?是“审美”。著名改革家梁启超先生说:“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审美的本能是我们人人都有的。”高尔基更强调说:“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在创造,“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美的,包括一次独特的思考或发现”(普列汉诺大)。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类的各种优质思维是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索、探求的每一个步骤,都在显示着人的本质力量,显示着人的智慧之美。进行美育,仅仅停留在发现美、感知美的阶段是不够的,还应当引导学生创造美。“贵在参与”,对于化学美育同样适用。一般说来,在化学科学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和激励学生去创造美。一、引导丰富感知,直觉猜测一切自然科学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化学学习尤其离不开对声、光…  相似文献   

20.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为看,以由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从教育发展的规律来看,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是教育理论历史发,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