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共振是一种物体的振动引起另一频率相同的物体振动的物理现象。当前英语教学,之所以出现“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的现象,正是因为教者与学者不能产生和谐共振,和谐共振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双向交流,以求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思维共振”教学模式的构建》这一课题是在天津市和平区教科室始于“七五”历经“八五”的《和谐教育》课题研究基础上,在“九五”期间继续深化研究的《和谐教学》课题的子课题,是国家级科研立项课题。“和谐教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已得到国家教委的肯定,“思维共振”教学模式的构建基于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提出。 一、思维共振教育模式 共振是指一个物体发生振动时,引起另一个与其固有频率相等的物体产生最大振幅的振动。将物理学中  相似文献   

3.
共振,是一物体的振动引起另一频率相同物体振动的物理现象.反思当前语文教学之所以出现教师"投入"与学生"产出"严重失衡的现象,正是因为教者与学者之间不能产生和谐共振.和谐的共振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以求共同发展,即产生所谓的皮格马利翁双响效应.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和谐共振”的实现贺昌中学成锡锋“共振”是物理学中的念,指的是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则振幅最大。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过程.也应力求“和谐共振”。这是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语文教...  相似文献   

5.
物理学上有个“共振”原理:当外力的振动节拍和物体本身的固有频率的节拍相同或相近时.物体就会产生强烈的振动。作为班主任,要使自己的“振动节拍”和学生“本身的固有频率的节拍”相同或相近,从而在心灵之问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的密码是什么?我想,可以借用那句时尚的广告语来回答.那就是“沟通,从心开始!”  相似文献   

6.
在一些物理教材中,关于“共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诸如“物体在受迫振动中位移振幅达到最大值”,“物体的振动速度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叫做共振”,“受迫振动能量达到最大值的现象称做共振”等。显然,这些定义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但就共振这一现象而言,各种定义应是等效的。所以应将它们统一为一个准确的定义。什么是共振?就其原始意义来看,共振一词最初来源于力学的强迫振动。一个力学振动系统具有一个确定的固有频率,当系统作无阻尼自由振动时,就按这个频率振动;当外界周期性激扰力作用于系统时,它  相似文献   

7.
"共振"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物体在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频率相等,则振动最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师生共同参与互相配合的一个双边活动过程,也应力求和谐共振.即教师教的"策动"只有激起学生学的"共振",才可提高教学效率,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8.
“共振”,足一个物理慨念,是指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同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好比给学生一个“外力”,只有当教师传授知识的这种“外力”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达到“共振”时,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下面就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师生问产生这种“和谐共振”做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各种资料中对共振的定义大致有两种 ,一种是采用“振幅最 (极 )大”来定义 ,另一种是采用“振幅增大”来定义 .采用“振幅最 (极 )大”定义共振的几种常见提法有 :“振动系统做受迫振动时其振幅达极大值的现象叫共振 .”“当外加强迫力的频率接近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 ,振幅逐渐增大 ,在强迫力的频率为某一定值时 ,物体做受迫振动的位移振幅达到极大值的现象叫做共振 .”《物理》第一册 (必修 )对共振的定义为 :“在受迫振动中 ,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相等的时候 ,振幅最大 ,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采用“振幅增大”定义共振的几种常见…  相似文献   

10.
“师生共振”现象中的“共振”原是一个物理现象,是指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这一原理对教育教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作为“策动力”的实施者,能够把握“受振动”者——学生的“固有频率”,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师生双方即可产生“共振”现象,获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11.
葛冠韬 《班主任》2005,(10):15-16
一、"共振模式"的提出 当外界给物体策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振动的固有频率时,物体的振动幅度达到最大,这一物理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共振".  相似文献   

12.
“共振”,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振动频率相等时,振幅达到最大值的现象。同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好比给学生一个“外力”,只有当教师传授知识的这种“外力”与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活动达到“共振”时,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率。下面就音乐教学中如何使师生间产生这种“和谐共振”做一分析和探讨。一、巧设悬念,使知识与学生的思维产生“和谐共振”大多数学生开始上课时注意力难以集中,但他们的好奇心很强,凡事爱问个为什么。如果课堂上教师巧设悬念,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地思考,产生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13.
物体做振动时如果有一个周期性外力作用其上,而力的频率又恰与物体固有频率相同时,其振幅会越来越大,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上称为“共振”。有趣的是,“共振”却往往以神秘的形式出现,时而还和人们开个小小的“玩笑”。这样的事古今中外都有记载:  相似文献   

14.
任何物体产生振动后,由于其本身的构成、大小、形状等物理特性,原先以多种频率开始的振动,渐渐会固定在某一频率上振动,这个频率叫该物体的固有频率.当外界再给这个物体加上一个策动力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物体产生共振时,由于它能从外界的策动源处取得更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当人们从外界给某个物体加上一个振动(称为策动)时,如果策动力的频率与该物体的固有频率正好相同,物体振动的振幅达到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物体产生共振时,由于它能从外界的策动源处获取最多的能量,往往会产生  相似文献   

16.
"共振"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是指物体在受振动时,若策动力的频率跟物体固有的频率相等,振幅最大.数学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过程,是师生之间心灵上的一种交往和沟通,是一个充满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互相影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  相似文献   

17.
闲话共振     
系统在受外界作用做受迫振动时,若外界驱动力的频率接近于系统的固有频率,则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这就是共振.也可以说,共振就是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当一个发生振动时使另一个物体随之振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受迫振动是物体在外界周期性驱动力作用下的振动,物体做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幅增大的现象叫共振现象.共振曲线反映的是物体做受迫振动时,受迫振动的振幅随驱动力的频率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共振"属于物理学术语,意思是说当外力振动频率与物体内部固有振动频率相同或相近时,就会发生更为强烈的振动现象。语文课堂教学也是这样,教师要努力探寻学生学习活动振动频率,一旦教师教学行为节拍与学生本身固有的振动形成"共振",自然能够爆发更强大的能量,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探析于永正老师教学《翠鸟》一课课堂教学设计特色。  相似文献   

20.
共振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体做受迫振动时,振动稳定后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跟物体的固有频率没有关系。但是当驱动力的频率接近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增大,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振动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动物体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做共振。高中物理课本(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第2版)介绍的共振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一根张紧的绳子上挂几个摆,其中A、B、C的摆长相等。当A摆振动的时候,通过张紧的绳图1子给其它各摆施加驱动力,使其余各摆做受迫振动,这个驱动力的频率等于A摆的频率,其它各摆的固有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