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九三年》是雨果晚期重要的文学代表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其具有宏观场景与微观细节互为整体、主观浪漫主义等浪漫主义文学特征,其浪漫主义中还蕴含了强烈的人道主义思想.雨果在创作浪漫主义文学时,运用美丑对照文本设计原则、想象比拟塑造人物形象等手法增强浪漫主义特征,并通过大量的环境描写提高抒情色彩、营造浪漫主义文学的意境和情感.  相似文献   

2.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开始兴起.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美国的文学土壤是贫瘠的.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欧洲有很深的渊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欧洲宗教文化传统的影响;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影响和欧洲哲学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一直有把女性当作美的象征的传统,这种现象在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那里成为一时之盛.这一方面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影响和催生而成,同时也表现了这些浪漫主义文学区别于以往文学的冒险特质与对自由的珍视.以女性为美,充分表现了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冒险.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后期浪漫派小说的审美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后期浪漫派小说呈现出开放的浪漫主义诗学体系.他们的创作以五四浪漫文学为参照和基础,不仅引入了一些其他现代中国浪漫文学一直缺乏的浪漫主义美学因素,而且输入了许多非浪漫主义的美学因素,拓宽了浪漫主义的美学范畴,使浪漫激情有了理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联系建国后中国文学的人文环境 ,探寻学术界避而不谈的焦点问题 ,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已经衰落 ,主要症结是浪漫主义诗学在当代中国的困境与“宗教现象”的兴起造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内在危机 ;功利主义文学批评的产生与非文学话语的盛行导致浪漫主义文学外在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整体性研究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散见于研究新时期文学其他问题的著作中经意或者不经意的论述,比较集中的研究,即某些专门研究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论文和著作。承载研究成果的形式不同,但大都运用比较的方法对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作整体性把握。在具体论述中存在着对浪漫主义理论传统的固守、研究视野狭窄等问题。对新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研究亟待深入。  相似文献   

7.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价值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已开始意识到的话题.从"新浪漫主义"入手探寻五四文学的存在主义倾向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生成点."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它以非理性主义为文化价值立场和审美思维形态,以现代主义为时代精神表征和艺术诉求方式,以生命哲学,生命诗学为创作话语的意义本体内涵.正是通过上述话语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浪漫主义"确证了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之间价值关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8.
纯情浪漫主义是中国新文学浪漫主义的标志,郁达夫是其开创者.本文以"达夫情结”这一视角对新文学80余年来纯情浪漫主义的流变过程进行梳理,认为纯情浪漫主义文学分为萌芽期、勃发期、成熟期、萎顿期和消解期,探索了一条文学思潮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并反映在这一时期的英美文学。本文从美、英浪漫主义文学作家的作品切入,结合历史背景,探讨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10.
音乐艺术与文学艺术之间有着相通性和内在的联系。浪漫主义时期是钢琴艺术发展史上重要的时期,由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钢琴音乐也成为众多浪漫主义作曲家最能展示时代音乐风尚的领域之一。浪漫主义文学对钢琴创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浪漫主义文学影响钢琴音乐的审美;钢琴音乐的浪漫的诗意表现。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启迪着音乐大师的钢琴作品创作灵感,创造脍炙人口的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11.
罗伯特.舒曼是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典型代表人物,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是受到家庭和时代的影响而形成,这个时代流行的唯心主义哲学、浪漫主义文学以及浪漫主义音乐塑造了浪漫主义音乐家舒曼.舒曼是属于十九世纪的,也是属于后世的,舒曼的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更重要的是他那种精神,对后世乐坛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小说诞生在极富理想的“五四”时代,诞生在一个开放的、与世界文学相交接的时代,深受西方近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因而普遍地表现出一种浪漫主义倾向。创造社的身边小说是浪漫主义的,鲁讯的小说和文学研究会诸作家早期的小说也同样有着浪漫主义色彩。本文着重论述了鲁讯描写现实的小说和文研会主要小说作家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浪漫主义思潮源于西方,而后在世界各国流传,并迅速渗透到文化,文艺,文学等各个领域。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思潮由五四运动为开端,受到一大批作家们的青睐。而要说起浪漫主义如何传入中国,又不得不提及日本浪漫主义。本文拟探讨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的体现,以及中日两国浪漫主义思潮的关系交汇和探源。  相似文献   

14.
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他以丰富的创作实践为法国积极浪漫主义文学开拓了道路.本文拟从《巴黎圣母院》入手,对雨果的浪漫主义文艺观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浪漫主义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个人主义和批判意识。美国因广阔山区、沙漠与热带地理环境造就了民族的浪漫主义精神,催生了丰硕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西方浪漫主义促进了中国"五四"新文学,凸显为自由表现和表现自由。通过对同期中美浪漫主义作家及作品对比研究,中国"五四"时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典型的古典性和历史性。  相似文献   

16.
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曾经形成过一股强大的文学思潮,与现实主义构成了一时的并峙之势,当时主要的文学社团和主要作家的创作都或多或少地具有浪漫主义的倾向.只有认真地分析浪漫主义在当时的影响,才能给它一个公正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 ,自五四时期的兼容现代派文学因素 ,2 0年代中期的与现代派文学互相渗透 ,到 30年代各自在相互疏离中走向成熟 ,直到 4 0年代由新浪漫派小说推进了与现代派文学的融合等 ,其发展过程相当程度地受到在西方相继出现的这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共时性影响。同时 ,中国浪漫主义者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 ,很容易循内面表现的原则深入到人的潜意识 ,从而走向现代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借鉴现代派诗的意象艺术和现代派小说的直觉表现 ,因意象艺术和直觉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 ,它们成为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派文学的艺术媒介 ,也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的民族特色 ,即它是开放性的 ,比西方浪漫主义调子低沉 ,它与现代派文学的边界有点模糊。这些促成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在 2 0年代末、4 0年代和80年代中后期三次向现代派文学分流。最后一次分流是在新时期初浪漫主义短暂回归后 ,人们因信仰危机开始反思个体存在的意义 ,体验到荒谬感 ,从而使浪漫主义超越了自身而整体性地汇入了现代派文学潮流中 ,作为思潮的浪漫主义至此画上了句号。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是“五四”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但是,郁达夫作品中的浪漫主义并不等同于西方浪漫主义,作家对西方浪漫主义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浪漫主义思想中的对古典陈规的反叛和对个性自由的理想追求成为郁达夫反抗封建制度的有力武器;在艺术追求上,郁达夫自觉地选择了浪漫主义文学中最适合表现痛苦和悲伤的感伤情调,注重创作中主观自我的表现,从情感表现角度选择与接受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19.
浪漫主义文学与人的自由、反抗暴政、民族独立、民众解放相表里,深深地卷进了政治冲突,提供了文学政治的一种样态.但浪漫主义坚守文学本位,视情感为文学的本质,用自己的想象去展开对于政治的最高追寻,在审美的状态下实现了文学与政治的结合.席勒通过对“审美法典”的分析达到了这一认识,而雨果则通过人道主义的创作表现了这一超越.  相似文献   

20.
北村透谷作为日本浪漫主义文学诞生期的代表人物,在近代中日文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北村透谷的文学轨迹为切入,叙述了其浪漫主义风格的特点和对中日近代文学的影响,并通过详细阐述周作人的自然主义属性和浪漫主义风格,对他们两人的文学关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