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韩非子》一书,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是一部新兴地主阶级生气勃勃的战斗宣言。他的“法治”理论曾经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反对复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成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代表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地主阶级专政的主要依据。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研究韩非的“法治”理论,总结新兴地主阶级反复辟斗争的经验教训,弄清楚新兴地主阶级为什么要对奴隶主阶级专政,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韩非生活的战国时代,是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阶级斗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它比之春秋时期,有许多新的形式和新的特点,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表现得更加曲折,更加复杂。这种客观形势,对韩非“法治”理论的形成起了决定作用。早在春秋末期,在奴隶起义的巨大力量推动下,新兴地主阶级夺权斗争就已经普遍  相似文献   

2.
韩非(公元前二八○年——二三三年),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著作《韩非子》集中了先秦法家思想的优秀成果,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历史经验,论述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提出了一整套建立“法”、“术”、“势”相结合的地主阶级专政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度》篇  相似文献   

3.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末期,法家一位杰出代表韩非,出生在韩国一个贵族家庭。韩非青年时代很爱读李悝、商鞅、申不害等法家前辈编著的“刑名法术”一类的书籍。他曾经和李斯同学,都是著名法家荀况的学生。韩非一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法家思想,在和儒家的斗争中发展了“法治”理论,著有《韩非子》五十五篇,给新兴地主阶级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了理论准备,成为当时有名的尊法反儒的杰出战士。韩、赵、魏三家分晋以后,韩昭王曾任申不害为相,用法术治理国家,使韩强盛起来。  相似文献   

4.
自秦代以后,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两千多年前,为确立这个地主阶级的一统天下,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在理论准备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韩非处在新兴地主阶级即将取得全国统一政权的战国后期。由于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发展,法家在变革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因此韩非比他的法家先辈们胸怀更大、目光更远。他怀着新兴地主阶级贯彻“法治”路线、摧毁腐朽的奴隶制、实现封建大一统出谋献策的雄心壮志,投入了“百家争鸣”的洪流,“观往者得失之变”,“著书十余万言”。在这些著作中,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总结了春秋以来复辟与反复辟斗争正反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论管仲     
管仲(?—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敬仲,齐国颖上人。他于公元前六八五年相齐桓公,执政四十年。管仲出身贫贱,早年做过小商人,也做过小官。他在辅佐齐桓公期间,主张“以法治国”,对内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他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瓦解氏族贵族的奴隶制统治,推行了一条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的法治路线,从而使齐国富强起来,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史称,他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在自己的著作中,最早地阐明了法治思想,是法家的创始人之一。  相似文献   

6.
“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中国两千多年来阶级斗争和儒法两条路线斗争中,一切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打上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的烙印,一切封建主义文学家就其思想实质来分析,无不分别隶属于儒法两大阵营。李白在唐朝中期儒法两条路线的斗争中,以诗歌为武器,热情歌颂和赞扬要求进步、要求统一的法家路线和法家思想,大胆揭露和鞭挞坚持倒退、坚持分裂的儒家路线和孔孟之道,以鲜明的尊法反儒思想表明他是一位战斗的法家诗人。一千多年来,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文人出于反动的政治目的,竭力颠倒和歪曲李白法家诗人的真正面目,拚命掩盖和抹杀李白诗歌中的批判锋芒,大肆宣扬李白是  相似文献   

7.
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当前,我们学习和研究儒法斗争史,评价法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也必须坚持奴隶们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正确分析、认识法家革新路线与奴隶、农民革命的关系。历史的长河呼啸奔腾而去,在中国漫长的奴隶和封建社会中,正是无数次奴隶和农民起义,奴隶和农民对奴隶主、地主阶级的革命战争,打击当时的统治阶级,在不同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才使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儒法斗争,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在这种奴隶与奴隶主、农民与地主的激烈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思想,只能从当时劳动群众三大革命实践中产生出来。法家思想也是当时社会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在这个时期,儒法两家“礼治”与“法治”两条政治路线的斗争,就是坚持反动奴隶主阶级专政还是实行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斗争。而“礼教”与“法教”的斗争,就是教育为哪条政治路线服务,在教育领域里实行哪个阶级专政的问题。战国中期,商鞅在秦国进行了一场长达十八年的变法运动,在进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在教育领域里也实行了重大的变革。商鞅明确指出:“圣人之为国也,壹赏,壹刑,壹教。”(《商君书·赏刑》)就是说,要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国家,必须实行统一的奖赏、刑罚和教育。商鞅认为,实行  相似文献   

9.
今天讲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初期的儒法斗争。这期间,爆发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黄巾大起义以后,曹操、诸葛亮等法家人物登上政治舞台;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又相继出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这样有作为的政治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弄清儒法斗争的阶级基础和实质,有助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 (一) 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集团控制着政权。他们把经过“白虎观会议”确定为“官学”的孔孟之道越捧越高。他们顽固推行尊儒反法路线的结果,使儒学泛滥,政治腐败,豪强割据,  相似文献   

10.
在诸子百家中,法家学说以政治思想为中心,反映春秋战国时代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历史进化观是他们推行变法改革实践的理论指导之一。韩非子为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家的历史进化观肯定历史的变化与进步,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意义。法家历史观的明显理论缺陷在于否定历史的继承性,把古今绝对对立起来,用绝对化、片面化的观点思考问题,用独断专行的办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法两家路线斗争贯穿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深刻影响到生产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儒家路线鼓吹复古、倒退,鄙视劳动人民,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法家路线主张顺应历史潮流,坚持革新、进步,奖励农耕,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促使生产力的提高。当前,在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的斗争中,用马克思主义批判儒家的书,研究法家著作,对促进我国科学技术沿着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胜利前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梦溪笔谈》是法家路线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儒法斗争贯串于封建社会的全过程,并且一直影响到现在。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发生、发展和衰落,各个时期的儒法斗争又有很不相同的内容。认真研究不同时期儒法斗争的具体内容,对于恰如其分地肯定法家人物的历史作用,总结历史上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经验,深入批判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如何看待封建社会中后期法家人物的历史作用,谈一点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 一定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对于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法家及法家思想究竟如何估计,只有放在当时社会整个阶级斗争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才能认清它的性质,说明它的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当时各国新兴的地主阶级通过夺权与反夺权、改革与反改革的斗争,已基本上废除了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统治。苟子从其儒家立场出发,兼采法家之要旨,提出了一整套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思想。他在其著名的《富国》篇中提出:"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藏其余,节用以礼,裕民以政。"对社会如何进行生产和消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本文试图就其"节用裕民"的经济思想做一简单探讨。一、艺子"节用裕民"经济思想的认识基础苟子"节用裕民"经济思想的认识基础来源于其"义利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二一○年,秦始皇巡行天下,到达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突然去世。赵高,这个混进秦王朝中央政权并窃取了重要职务的赵国奴隶主贵族的后裔,怀着对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刻骨仇恨,趁机发动反革命政变,中断了秦始皇的法家路线,完全推行一条儒家的复辟路线,致使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处于严重的蜕变中。这就是历史上的沙丘事变。应当怎样解释这个历史事变?为什么象秦王朝这样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生气勃勃的封建政权,只经过短短十一年的历程就发生了暂时的倒退和复辟?赵高的复辟活动能够得势于一时的根源和条件是什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把这些问题搞清楚,汲取沙丘事变的历史教训,有助于我们理解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学好无产阶级专政  相似文献   

15.
荀子(约公元前三一三年—前二三八年),名况,又名荀卿,战国后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卓越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之一。荀况的著作《荀子》,现存三十二篇,保存了许多富有战斗性的政治论文和哲学著作。他提出“法后王”,主张社会变革,反对开历史倒车;他反对“复礼”而要求变礼,对“礼”作了新的解释,坚持“法治”路线;他批判了儒家的天命论,否定有意志的天的存在,认为天就是自然界,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著名思想;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的接触,反对儒家“生而知之”的先验论,等等。他的思想,在法家反对儒家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荀子(约公元前313—238年),是我国著名的法家代表之一、先秦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新兴地主阶级的教育家。《劝学》篇就是比较集中、系统地论述他的教育思想的一篇具有代表性著作。认真研究荀子在这一论著中的教育思想,对于批判儒家反动教育思想,清除刘少奇、林彪的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流毒,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驳斥国内外反动派胡说“法家无教育”的反动论调,也是十分必要的。在阶级社会中,教育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荀子所处的战国末期,封建制基本上在各国确立,进而消灭割据局面,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已成为人心所向,  相似文献   

17.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尊法反儒思想的杰出政治家。一千多年来,围绕着儒法斗争的问题,对曹操的评价,众说纷云。今天,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的斗争中,正确地分析和认识曹操尊法反儒的法治精神,重新估价他在尊法反儒斗争中的积极贡献,以及他在东汉后期实行政治、经济革新,消灭割据,打击世族豪强复辟势力,进行统一中国的事业,发展经济、文化,推动封建社会发展方面的历史功绩,同时通过对曹操的评价,认真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帮助我们进一步揭发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深入进行上层建筑领域里的革命,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叛徒、卖国贼林彪效法苏轼,把苏轼的谰言写了两个条幅,挂在卧室,奉为“座右铭”,这决不是偶然的。探索林彪为什么看中苏轼,有助于我们深入批判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有助于进一步揭露林彪反革命两面派的丑恶嘴脸。 (一) 林彪看中苏轼,其首要原因,在于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是一个开历史倒车的顽固派。在北宋时期,围绕着王安石变法,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儒法斗争。王安石针对当时“富者财产布满州域,贫者困穷不免于沟壑”的社会矛盾,从中小地主阶级的利益出发,尊法反  相似文献   

19.
今天讲的内容是就四个法家人物,谈谈战国到西汉时期儒法斗争的一个侧面。这四个人物是商鞅、秦始皇、刘邦和汉武帝。前后时间300年左右。第一个法家人物商鞅生于公元前380年左右。第四个法家人物汉武帝死于公元前87年。以这四个人物为线索,把这个时期儒法斗争在政治方面的主要表现谈一下。 (一) 第一个讲商鞅。商鞅出生在公元前380年左右,死于公元前338年,活了四十多岁。从公元前380—338年究竟是什么时代?这个时代政治上的特点是什么呢?当时中  相似文献   

20.
汉高祖刘邦建立的西汉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秦王朝之后第二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鉴于泰王朝较快灭亡的历史教训,西汉统治者必须根据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总结、吸取秦王朝的统治经验,以确立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从汉高祖刘邦到汉宣帝刘询的八代国君(包括吕后),在一百五十多年之中所致力的就是这个任务。秦王朝的建立,是秦始皇实践了法家思想政治路线的结果。“汉承秦制”,说明西汉王朝的确立,同样在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贯彻执行了法家的思想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