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儒学对日本文化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化适应与化冲突交叉的视角,透视了中国儒学对日本化思想的影响:论述了日本化对中国儒学的接受机制、选择形式及其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动态表现;说明了日本化在接受中国儒学的过程中,对中国儒学的“接受/悖离”的二元现象;着重分析了日本诗学对中国儒家诗学从全盘引进到批判汲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青 《培训与研究》2004,21(6):31-33
幽玄一词起源于中国。它作为日本中世学的最高学理念,对日本学、日本化的发展,以及日本人传统美意识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简而言之,幽玄是一种境界,它传达的是一种深邃幽远的韵味,并充满了朦胧的余情。特别是在《新古今和歌集》中,作为重要的歌风之一,幽玄的境界得以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在日本原始神道的基础上,佛教经过几世纪的磨合,被日本本土文化吸收、改造、融合而走向了日本化,本文以《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为例,阐明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佛教思想对日本文学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在传入日本后,其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文学在两千年的积淀与洗砺之中,融合各家之长,推陈出新,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文章以日本的不同年代和发展时期为主线,结合平安早期、镰仓室町时期、江户时期以及资本主义时期的文学特点,分析儒家文化给日本文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成功的内在动力,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归功于其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的形成又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改造。中国的儒学经过日本式的改造,成为日本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神道教(日本化的中国道教)则成为皇室和百姓的宗教信仰。儒学的理性精神和神道教维系的伦理道德规范与近代西方科学精神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的日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自从传人日本之后,对日本社会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儒学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和影响着日本文化形成的全过程。纵观不同时期的日本文学作品,从中不难发现诸多儒学元素。日本文学在两千年的积淀与洗砺之中,融合各家之长,推陈出新,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风格。儒学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影响大致可以从宇宙观、政治观以及价值伦理观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另外,20世纪的前30年,部分学者的儒学批判现象较为普遍,是比较罕见的排斥中国文化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日本灵异记》在编撰的过程中,不仅袭取了中国佛教文学,而且对中国的儒学典故也加以了利用,并通过比附的手法,将儒学典故这一文学元素改造成为佛教的内容,为宣扬佛教教义服务。文章以"孟尝七善"这一典故的出典及其使用意义为考察对象,揭示《日本灵异记》对中国文学的接受情况。  相似文献   

8.
《日本灵异记》是日本文学史上佛教说话集的嚆矢,该书在编撰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元素,考察其中中国文学因子的渊源是出典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以儒学典故"尧云舜雨"的出典考察为中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将儒学因素向佛教世界转化的过程,揭示《日本灵异记》对中国文学接受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是一个文化大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世界各地文化的研究。在日本学研究中,日本文化占据了主要的地位,从文化中理解和把握日本的政治、经济以及社会问题的内涵,才能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的本身。本文论述了日本文学的发展历程与日本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探讨了日本文化的独特特征,希望能为研究日本文化的专家们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高姗 《考试周刊》2011,(45):11-12
中日文化的互相影响,日本文化具有其特殊性。本文探讨了日本文化视野下解读日本文学的相关问题。在解读文学的实践当中,人们常常投身于当时的文化大背景之中进行解读,这种方式行之有效且影响深远。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有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延展,文学作品的文化解读也发生了复杂的变化。本文以层层递进的方式,通过探讨文化变迁的实质,提出以文化解读日本文学的方式并加以讨论。以文化为切入点解读日本文学,既要掌握日本各时期文化的实质内涵,又要在先进文化的引导下,摆脱时代和地域的局限,从更广阔的角度寻求解答,追寻文学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禅的东传以及新儒学对日本禅发展兴盛所产生的作用,同时分析了禅对于新儒学在日本传播所起的作用,以及禅儒在相互影响过程中对日本中世文化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认为禅借助新儒学传入日本,而禅又为新儒学在江户时期成为反映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一门显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禅宗提倡离世反俗,皈依自然,将自然人生一体化,禅宗所创设的境界美与日本化性格十分接近。“禅”的汉语意思是定静虎、思维修。禅宗即佛心宗,禅宗在日本的镰仓时代从宗朝传入后,在日本幕府武士阶层的支持下得以迅速传播,并在镰仓以后的日本历史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启发和影响了日本俳句、汉学、儒学、绘画、庭园建筑以及花道、花道等诸多方面,为日本人的自然观赋以哲学和宗教的背景。  相似文献   

13.
苦苦寻求光明的日本无产阶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无产阶级文学是日本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一战后经济危机中产生,在争论中发展,在侵华战争体制下解体。它代表了日本当时文学发展的需要,它的灿烂光辉极大地激励了人民追求美好、光明的生活。并为日本现代文学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4.
日本的自然主义是受西方特别是左拉的自然主义的影响而产生的,但其生成是扎根在日本本国文化和文学的土壤上的。占据明治时期精神主导地位的国家主义的盛行,注定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夭折,取而代之的是自然主义文学。承担起建立自我任务的自然主义文学,正是在与国家主义的抗争中,在对抗与妥协之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A5):25-26
文学的"超政治性"一直被视为日本文学的传统性格之一。在汉字文本和中国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日本文学虽很少涉及政治性或政治、社会等批判因素,但也并非完全没有。《方丈记》作为隐逸文学思想实现日本化的标志性作品,贯穿其始终的佛教的无常思想与隐逸思想一直是诸多学者的研究对象,但其细节描写中不乏作者忧国忧民的"政治性因素"的体现。本文拟从《方丈记》记述的"灾厄"中的细节描写出发,分析其在揭示无常观之余所隐含的作者鸭长明虽身在乡野,但心系朝廷,关注时事,不失为社会人的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政治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儒学在世界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世界教育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同属亚洲文化圈的国家的教育更是影响深刻。本文分析了儒学传入日本后所经历的不同发展时期,着重阐述了儒学对日本古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资平的恋爱小说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他不仅接受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观念,还将日本自然主义代表人物的文学文本作为直接的模仿对象。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既使他在创作上逐渐成熟,奠定了在文坛上的地位,也让他的小说蒙上过浓的肉欲色彩,为人所诟病。  相似文献   

18.
《日本灵异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其中引用了大量的中国儒学典故。不过,先行研究中并没有指出其中某些中国元素的出典,也没有考察借用的意义,更没有在此基础上分析作者对中国文学吸收和改造的方法。本文以"轩辕黄帝之阴阳术"为考察对象,考证出其应出自中国史书《史记》,认为作者景戒将《史记》中关于"轩辕黄帝"与"阴阳术"浓缩成一语,并将其与佛教人物和因果报应相比附,实现儒学向佛教的转化。  相似文献   

19.
儒学在日本的存在已根深蒂固。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求知识于世界”的“文明开化”热潮,努力“脱亚入欧”,传统的儒学与西学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相似文献   

20.
转向文学是指由于政府的介入而不得不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作家写的作品。而战时文学是指日本举全国之力投入战争之后一些作家发表的恐惧战争的作品。不管是转向文学还是战时文学,其根本是反映了日本人不得不与良心对抗的矛盾与斗争,包含着良心的呼喊。而这些作家不太出名的根本原因也是他们的文学与本心背道而驰的缘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