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蔡旗 《文教资料》2007,(2):126-127
师爱也是教育爱,一般是指教师对学生的一种自觉的、纯洁而真挚的、普遍而持久的爱。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和提倡师爱,并把教师热爱学生视为教师的天职。教育实践又表明,师爱又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其它教育因素和力量所不能发挥的作用。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些探讨和分析。一、师爱是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条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爱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结构体系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儿童来说,期望得到成人的爱,既是他们的本能要求,又是他们个性健康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环境因素。儿童的最初生活…  相似文献   

2.
师爱这里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高尚思想情感的突出表现。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热爱学生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必要前提,又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证。它既能促使教师认真搞好本职工作,又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我们必须大力倡导的一种美德。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的教师因为不理解师爱的真正含义,不懂得师爱的具体要求,爱不得“法”,爱不得当,以至教  相似文献   

3.
石志中 《教书育人》2000,(21):31-32
教师对学生的爱称为师爱,也称教育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教师具有良好师德的突出表现。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和倡导师爱,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爱满天下”,对少年儿童几乎倾注了全身心的爱,他提出“对儿童要有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则认为:“教师热爱学生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品质,是教育的基础”。爱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爱岗敬业,必须通过热爱学生来体现。大量的教育实践表明,师爱有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它既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又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4.
一位著名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 就是情,就是爱。教师没有了情和爱,就成了无水之池,任你四边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的确,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便是以师爱为主的师德。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了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不分相貌、性别、个性,不分好生、差生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 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正如一位著名教育家把教师热爱学生看作“教育的奥秘”一样,师爱确实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师给学生以爱,学生才能将这种爱转化为对教师的爱,进而激发出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师爱”应该来自于每位教师许多优秀的教师、班主任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爱生。有的教师认为“爱生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事实上,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好的教育。“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们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7.
浅谈师爱——师德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而师爱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师魂”,是师德的核心。它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灵魂和核心.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对学生有着爱心,这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9.
“爱”是人类的灵魂和生命。“师爱”是教师真、善、美的表现,是教师的师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师爱”是教师心灵美的体现、是教育之本,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师爱”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时代要求,“师爱”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体现。“师爱”的本质是奉献。  相似文献   

10.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美德 ,是每个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必备的条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 ,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只有热爱学生 ,才会“读懂”学生 ,才会真正了解学生 ,才会密切师生关系 ,才会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尊重 ,创造良好的教育气氛 ,增强教育效力。那么教师怎样做到热爱学生呢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师爱”。师爱 ,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而真挚的、普通而持久的爱 ;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生如子的亲密情感 ;是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一种高尚的情感。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  相似文献   

11.
师爱论     
爱,是人类基本的情绪之一,它是对人或事物表示喜欢时产生的积极情感。爱的产生,是由于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而引起的一种肯定性的体验,它给人以温暖和动力。爱,作为人类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教育蕴含的爱就是师爱。师爱的力量就是教育的力量,没有师爱也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除了教师和医生的职业之外,未必有其它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他认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给教师的建议》)。热爱学生,这对教师来说,不仅是必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需要,而且也是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2.
教育需要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真挚的师爱。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作为班主任,时刻要对每一个学生热情相待,一视同仁。尤其不能歧视学困生。学困生本来就很自卑,很需要老师热情鼓励和帮助,如果老师再“雪上加霜”,冷眼相待,势必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3.
陈就芬 《师道》2005,(11):43-44
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教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过程,是一个用爱来诠释生命成长的过程。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可能教育好学生。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的发展,只有真心真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智慧的师爱应该学会发现与赏识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  相似文献   

14.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师爱是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她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15.
论“师爱”     
一、师爱的内涵何为师爱?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情。这是从字面上的理解。实质上,师爱的内涵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博大精深的。说其“丰富多彩”,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的兴趣、习惯、能力、性格和特长的了解上,还表现在对他们的学习、工作、身体、娱乐和休息的关怀上。师爱的全面与细致,甚至超过母爱、父爱。说其“博大精深”,是因为其胸怀宽广、品德高尚。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敬的人。”他把师爱定位在教师创造出令自己崇拜的学生之后所获得的人生幸福上。有一位教师就…  相似文献   

16.
试论师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以爱为本,师爱是中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师爱是兴趣,是真诚,是责任,是奉献;师爱以“五爱”为前提,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独特品质;师爱是教学相长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17.
教师对学生的爱被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是有意识和理性的,是纯洁而全面的,是普遍而持久的,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和所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教师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只爱他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像他的父母一样爱他的学生,那就比一个读过很多书却不爱他的事业或他的学生的老师更好。如果一个老师把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相似文献   

18.
论师爱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劳动成果是由学生来体现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因此,教师如何对待学生以及如何处理同学生的关系,便成为教师道德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节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衡量教师道德水平的极其重要的规范。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的道德情感,又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师爱能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师爱是  相似文献   

19.
师爱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又是培养人才,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要求。缺乏师爱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应试教育是导致师爱缺失的根本原因。要摒弃唯智独尊的错误教育观念,澄清教育的几个基本观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学生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20.
“师爱原则”是老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但并非要求教师一味偏爱。“师爱”需“爱”,但更需正确地使用“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