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说:“采掘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凿岩技术是采掘业的先导。我国是火药和;中击凿井术(“顿钻”)的发明国,鸦片战争前夕的1835年,凿成了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四川自贡橥海井深1001.42米,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谱写了人类冲击凿岩技术的历史辉煌。鉴于我国冲击凿岩技术对早期石油天然气钻采、矿业与采掘业发展等人类文明进步产生的巨大影响,它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誉为继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之后“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第五大发明”。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冲击凿井术与火药的发明国,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发明了整体钢钎凿岩技术。鸦片战争前夕,四川自贡的盐业工匠应用“顿钻”技术,凿成世界上第一口超千米深井,谱写了人类冲击凿岩技术的历史辉煌。我国的冲击凿岩术也由此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科学家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自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凿岩技术长期处于停顿状态。  相似文献   

3.
一.凿岩工具与人类文明 开天辟地,兴亡何限鱼龙。从猿到人,劳动造成世界。恩格斯说:猿由于学会使用工具劳动,而逐渐脱离爬行动物,进化成为头脑发达的直立行走的人。马克思说:“科学是最高意义的革命”。生产力是社会进步最活跃的因素。一切生产关系的变迁,都为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一人 工具”。人类社会的分期以工具的状况为标志。  相似文献   

4.
150年前,瑞典诺贝尔父子继中国“凿井术”、“炼钢术”(铸铁吹氧,即“百炼法”)和火药之后,发明硝化甘油工业炸药用于修路与采矿,引发了导致社会财富高速增长的“真正意义的工业革命”。1923年德国施律泰尔发明WC-Co硬质合金,迅速形成了硬质合切削刃具和硬质合金凿岩钎具两大产业,使机械和采掘工业飞速发展,被誉为“工业的牙齿”。机械工业是工业的心脏,采掘工业是整个工业的基础。因此,正是工业炸药和硬质合金两大发明,迅速改变了世界面貌。今天,现代化的凿岩爆破技术和硬质合  相似文献   

5.
一、凿岩机具——中国得天独厚的“资源-高科技-外向型”支柱产业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生产力=人 工具”。人类历史的分期,以工具的状况为标志。马克思说:“采掘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利用铜铁工具手工凿岩,已有三、四千年历史。中国火药11世纪传入欧洲,逐步用于军事和采矿。1862年瑞  相似文献   

6.
黄泉之井     
王越 《百科知识》2011,(8):43-44
水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早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利用地下水,"凿井而饮,挖穴而居"。在中国井文化里,井还是"黄泉之地”。黄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人死后居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挑战。在信息革命中出现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作为世界未来发展的两大趋势正改变着现代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网络化”的趋势形成了“网络经济”,于是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网络经济对社会生活全方位的冲击,信息化、网络化已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人类进步的新标志。作  相似文献   

8.
(一) 语言,是人类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工具,有了这种工具,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才得以向更高层次发展,人与人之间才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内相互认识、了解、交流和尊重。语言也是文字产生的基础和前提,而文字对于人类文明的产生和进步,有着毋容置  相似文献   

9.
1、什么是人类“语言统一”,人类语言能够实现统一吗?答:“语言统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实现“语言大同”的一个美好梦想。“语言统一”是人类语言交际功能和交际范围的一次扩展,是人类从“部落语言”、“民族语言”向世界共同语言迈进的一座辉煌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动力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兴吾 《软科学》2000,14(4):9-12
20世纪 90年代 ,江泽民同志在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宣传和贯彻落实中 ,进一步确立起“科学技术动力观”。江泽民同志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 ,科学技术每一次重大突破 ,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笔者认为 :江泽民同志的“科学技术动力观”是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确立起来的社会发展观 ,它全面、深刻地突出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  相似文献   

11.
对于机器的怕与爱 中国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文明的演进正表现为工具的发展。在库布里克的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中有一个经典镜头:原始人类的一根骨头被扔上天空,落下来的时候已经变成一架航天飞机。不同时期的工具,构成了人类文明史的一个个台阶。 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它使人类拥有了更为强大的控制物质世界的能力,使人类开拓了自身的生存空间,获得了更多的自由。一根简单的木棍,就可以使人完成徒手不能  相似文献   

12.
刘美娜 《科教文汇》2007,(5X):159-159
江泽民“七一”讲话中提到:“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各种文明和社会制度,应长期共存,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可见,人类文明发展是一个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过程,各种文明之间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本文试从文明的多样性、历史的统一性以及对当今世界的启示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至今日。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材料,作为影响人类进程的关键物质基础,一直代表着时代的特征。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创造力极大地提升。新材料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而信息的高度发达,又不断地开发制造出各种新材料。因此,可以说,材料的发展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人类是在地球的特定环境中进化发展起来的,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物质演化的最高形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逐步扩大,先是从陆地到海洋,然后是从地面向空中。可以说,走出地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至今日.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材料,作为影响人类进程的关键物质基础,一直代表着时代的特征.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类的创造力极大地提升.新材料把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而信息的高度发达,又不断地开发制造出各种新材料.因此,可以说,材料的发展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先进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般认为,人类文明有三大物质支柱:材料、能源和信息。这三大支柱都离不开人类的制造活动。没有“制造”,就没有人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讲道:“直立和劳动创造了人类,而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可以形象地讲,人的历程是从制造第一把石刀开始的。制造业是“永远不落的太阳”,是现代文明的支柱之一。它是工业的主体,是提供生产工具、生活资料、科技手段、国防装备等的手段以及它们进步的依托,是现代化的动力源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昕 《百科知识》2023,(30):32-33
<正>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主动或被迫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人类从借助技术推动生产力迅猛发展进而获得极大的物质满足到完全操控技术肆意改造世界达到所谓的精神满足的同时,工具理性、经济理性不断冲击着人类一再降低的自然底线,最终人类迎来了自然的审判——全球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当前,关乎人类文明延续的生态环境已然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绿色发展成为全球共识。生态理性以人类永续发展为出发点,以积极的、进步的生态价值观引领社会共识和文化导向,对美丽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和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经济运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也对世界政治、经济、竞争格局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  相似文献   

19.
<正>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多种样式的热战和冷战轮番上演,从渔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愈演愈烈;以邻为壑,损人利己,以凌霸世界为自豪,近代甚至出现了以杀人为职业的特大工商业系统。当下的世界,俨然一副乌云压城、世界末日的恐怖景象。我们梦想的“世界大同”,未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只能是空中楼阁吗?不,我坚信,我们人类文明的蜕变前行势不可阻挡。“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们应该达到、可以达到、必然达到的鹄的。  相似文献   

20.
何云龙 《今日科苑》2009,(24):39-39
通过对潘一东矿回风井的施工,重点是总结了井筒施工“四同时”,即注浆、冻结、临时凿井井架安装、凿井四项工程交叉施工的新工艺,为以后新井项目部的快速建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