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代理制度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所共有的一项法律制度,与此同时,在两大法系的区别中,没有哪一个分支的法学理论的差异像代理这样大.由于两大法系法律文化、历史传统、思维方式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致使各个国家赋予它的含义不完全一样.本文通过对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历史发展、两大法系关于代理的规定的比较研究,揭示其差异的原因,并对我国的代理制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代理成本理论的分析入手,考察了两大法系具有代表性国家的公司立法和理论,从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两个角度比较了两大法系公司监督体系的异同,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隐名代理制度源于英美法系国家,随着两大法系的不断碰撞交融,逐渐在世界范围焕发出巨大的生机活力。我国《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也参考了相关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并大胆引入这一制度,填补了相关空白。但随着时间的推L移,我国立法上的一些缺陷和漏洞也逐渐地暴露出来。有鉴于此,该文立足国情,采两大法系之所长,对隐名代理制度作出分析和评判,并就我国相关法律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4.
隐名代理制度源于英美法系国家,随着两大法系的不断碰撞交融,逐渐在世界范围焕发出巨大的生机活力。我国《合同法》在制定过程中也参考了相关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并大胆引入这一制度,填补了相关空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立法上的一些缺陷和漏洞也逐渐地暴露出来。有鉴于此,该文立足国情,采两大法系之所长,对隐名代理制度作出分析和评判,并就我国相关法律提出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5.
身份行为不可代理,这是传统的代理制度的通说观点。然而在演员演出领域,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也就是常说的“找替身”。按照代理的理论来说,这显然是不受代理制度规范的。对于这种现象的效力性问题,法律所体现出来的不明确性,是解决这类现象所生纠纷的障碍。本文首先从两大法系关于代理的概念分析人手,界定了何为表演代理。继而从考察代理制度的历史渊源人手,研究了代理制度的目的。最后通过分析表演代理的主体、客体和效力制度,发现了表演代理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得出了表演行为不能代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两大法系对代理制度的规定差异甚大。英美法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代理法律制度且对现实生活的调整游刃有余。英美法系的代理制度是如何产生发展的 ,其规则赖以产生的判例如何 ,我国应如何借鉴英美法系的科学、严谨的代理制度为我所用 ?特别是在当前代理制度国际化的形势下 ,我们如何巧妙地协调这两种制度 ,构建我国科学的代理制度 ?对这些问题的阐述构成本文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7.
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的代理制度已经初具雏形,代理入、被代理人与第三入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基本纳入了法律调整的范畴,但是,从立法体系上看,不协调之处甚多。另外,在我国代理法中,还存在不少原则性较强和可操作性较差的条款。为完善我国代理立法,应确立和贯彻两大法系兼收并蓄的原则,民商合一的原则,立法者强制干预与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相兼顾等原则。当前,应以制定《民法典》为契机,完善我国代理立法,尤其是间接代理制度。《民法典》中的代理法体系可以设计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规定,第二部分是直接代理,第三部分是间接代理。应当将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共同适用的法律规则安排在一般规定之中,而在规范直接代理与间接代理时,应以代理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与民事责任为框架进行系统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刑事侦查阶段程序分流是提高诉讼效率和节约司法资源的必然趋势,并且两大法系各主要国家都确立和发展了程序分流制度,而我国与两大法系国家相比,虽然也有程序分流制度的体现,但程序分流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备,所以我国应借鉴两大法系国家的有益经验,对我国的程序分流机制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由于董事滥用职权、损害第三人利益的事件不断发生,两大法系国家公司法都规定了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我国《公司法》应借鉴两大法系国家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的规定,建构董事对第三人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两大法系对代理制度的规定差异甚大。英美法系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代理法律制度且对现实生活的调整游丸有余。英法法系的代理制度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其规则赖以产生的判例如何,我国应如何借鉴英美法系的科学、严谨的代理制度为我所用?特别是在当前代理制度国际化的形势下,我们如何巧妙地协调这两种制度,构建我国科学的代理制度?对这些问题的阐述构成本文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11.
表见代理制度是现代民商法中的重要制度,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表见代理制度在各国(地区)立法中法律界定的差异,以及两大法系之间关于表见代理制度法律界定的差异,提出了对我国现行表见代理制度的立法思考。  相似文献   

12.
表见代理制度属于传统民法上代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合同法虽对表见代理制度作了规定,但由于表见代理制度的立法还很不具体,理论研究也较滞后,这给司法实践中适用袁见代理制度带来了困难和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表见代理制度的一些法理和实务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缔约过失责任早在罗马法时期已有所认识。缔约过失责任理论首先在德国提出,并被德国民法确立为一般性原则。缔约过失责任理论不仅对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产生很大影响,而且也影响了英美法系。英美法没有产生缔约过失责任的一般原则,而是形成了源于判例、起着与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相同作用的允诺禁反言原则。我国民法采纳了缔约过失责任理论,并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民商分立是理性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性与单纯的价值判断决非推动民商分立的全部动因。商历史与商传统是商法产生与存在的根基,亦是民商分立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受到日本学者目前关于法律体系构造理论研究的启发,从历史和法律角度对经济法在国际上的产生和演变加以阐发,认为作为公私法融合的经济法是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互动的产物,是对民法的溢出与衔接,并非行政法发生分化才得以成立,对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从学理上进行了细致的梳理.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法理不是我国法律的渊源,自然也就不是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但由于国际私法是一门非常特殊的法律部门,无论从法理自身的性质、成文法的不足、各国的国际私法立法及司法实践、国际私法的产生与发展、国际私法的调整对象和学科特点,还是从有利于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或者地区友好的民事往来,充分发挥我国在涉外民商事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影响等诸方面来看,将法理作为我国国际私法的渊源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各国历史上,近代民法往往先于宪政而存在,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壮大、权利意识的觉醒、公共领域的形成,从而对宪政的产生和发展起到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传统制度和现实危机的影响下,清末时的中国既不存在近代民法,也缺乏促进近代民法发展的社会激励,这无疑是当时这场改革最终以失败收场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再走发展宪政之路,我们应注重制定一部突出权利本位思想的民法典。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日趋社会化、复杂化,社会法和公法不断崛起并表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大陆法系的民法陷入到个人化与社会化、私法化与公法化、形式化与实质化的三大矛盾之中。在社会法和公法地不断蚕食和进逼下,民法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而这三大矛盾也成为民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三大难题。可以说,大陆法系民法在整个20世纪的历史,就是一部如何应对这三大难题的历史。尽管.民法与社会法、公法三者之间的这场大战至今尚未结束,但对于我们正在编织民法典梦想的中国人来说。民法在20世纪的痛苦历程及其发展趋向,无疑是我们迈向法典化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民法基本原则是民法理论的重要问题。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从主体看有平等原则,从内容看有权利不得侵犯原则、公平原则,从民事法律关系产生的原因事实看有意思自治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权利不得滥用原则,作为法律的补充原则有遵守国家政策原则、遵守公序良俗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德国民法典》关于“动物不是物”的规定,是指动物既不是物,也不是人,动物就是动物。这一规定是民法(特别是大陆法系的民法)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大变革,它宣布了当代民法的一种新理念,是对传统民法理论中“人、物二分法”、“主、客二分法”的研究范式的突破。“主、客二分法”在法学中的经典表现是,世界仅由人与物组成,不是人就是物,不是物就是人,人永远是主体,物永远是客体。这种“主、客二分法”有许多弊病。环境资源法学主张“主、客一体化”,“动物不是民法中的物,也不是民法中的人”的观点一直是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动物既区别于人又区别于物,法律可以确认动物享有权利,但动物权利不是人权,享有权利的动物也不是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