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生动地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让学生在作文时,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教师指导作文,就先要教会学生读书,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将作文与读文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很有力的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阅读与写作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写作的素材往往又来源于阅读中的间接感受。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2012,(16):23
正225□□□□78@qq.com:姐姐,我爱写作,可就是不想啃那些大部头的所谓经典,一看到就烦。那些东西,读了有什么用!读经典当然有益。你既然爱写作,肯定是听过这句话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瞧,这话说得够明白了吧?多读些经典及其他好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读书氛围,让学生由阅读到"悦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学生多读是关键所在.在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上,我是这样做的:利用语文课或自习课的时间让学生读,有时读从网上下载的优美文章,有时读学生的精彩习作,有时读<家庭教育周刊>中的好文章.在这过程中,使学生能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要求学生手中有作文书,有时间就可以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真正地实现了由阅读到悦读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量的阅读,写作时就会如有神助。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尽人皆知的名句,点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广泛的阅读,要想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作文是不可能的。作文优秀的学生往往是喜欢阅读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优美语言,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积累知识、材料,再通过作文练笔转化成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一、从阅读中学习优美语言、写作方法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自幼喜爱书法,初学王羲之、王献之,  相似文献   

6.
《文学教育(上)》2014,(5):158-159
作家魏微日前接受采访时说:文学书籍,我早年读得比较多。最近七、八年读的小说相对较少,反而经常涉及一些社科、历史类的书籍。我读书也是一阵一阵的,如果某段时间不需要写作,读得就会多一点。如果正在写作,就少读一点,通过阅读寻找文字的灵感。我把读书当成一件事情来做,是从当作家开始,但不能说我就是系统地读书了。  相似文献   

7.
董旭午 《教书育人》2014,(11):79-79
董老师,有个问题一直在我心里纠结着,都有几个月了,就是“我们读书到底是为了啥”?这个问题搞得我越来越郁闷,这几天我甚至都不想继续上学了。我们现在读《优秀作文选》,就是为了模仿人家写作文得高分,有的同学干脆就去抄袭;我们读《青年文摘》《文摘周报》等,也就是为了摘抄一些写作素材,而真到了写作文时还大多用不上;我们读《文学名著阅读指导》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时的那几道文学名著题,结果常常是背了不少,考试时就考那么一点点。总之,我们现在不管读点什么书,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你常说“读书是有大用的”,难道读书就是为了这样用吗?董老师,我真的很想不通啊!我常想:如果读书就仅仅为了这样用,我宁可不再读书了。董老师,真的很希望在你那里得到个令我心服的答案。你能帮我摆脱这郁闷吗。  相似文献   

8.
不能说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没有下功夫,但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尽管经过了非常严格而且密集的"高考阅读模拟训练",但相当多的高中毕业生进了大学或走入社会却不会读书,甚至根本没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是中学阅读教学的最大失败!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每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或按"考点"对学生进行各种阅读模拟训练时,阅读过程中应有的心灵体验、激情燃烧、思想碰撞、精神对话却消失了--一句话,作为阅读主体的"人"失落了!  相似文献   

9.
"我的写作就是为了玩","这样的创作我觉得很好玩",这是刁斗对于自己的写作态度的一种宣称.但是我觉得如果真地以为刁斗把写作当作游戏,大概就会被他的表象所迷惑.通过阅读了刁斗的几部作品,我发现在他的写作当中游戏性写作只是他的一种写作方式而已,而他的作品更多的还是有着极深的对现实生活的严肃态度.  相似文献   

10.
徐特立老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实际上就是要求读书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留下自己读书的痕迹——做上批注,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批注式阅读法。所谓"批注式阅读",就是指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在书页上用特定的符号或文字写下自己读书的所疑、所感、所想。它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两年前,我为读书刊物《书脉》题词,写下如下一段话:"读书就是阅读历史,藏书就是收藏历史,我们无法割断历史,我们应该认真读书。"这是当时我对读书的一点完全个人化的可能是肤浅的认识。两年过去了,我的看法没有改变,但需要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2.
陈琳 《考试周刊》2010,(36):72-73
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而阅读正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谁也不陌生,它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相似与互构》是高万同先生的著作,他在书中多次谈及"读书"与"写作"的关系。研读相关内容,我对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了更深的认识。"下笔如有神"非"读书破万卷"之必然结果"阅读万能论"认为:只要多阅读,就一定能写好作文。然而,读了不少书依然不会写文章的大有人在。怎样摆脱这样的困境呢?1.摒弃"再现性阅读",坚守"表现性阅读"。《相似与互构》指出:"现代阅读观摒弃被动的‘再现性阅读’,主张积极的‘表现性阅读’。"不少学生好读书,但不求理解,只关注情节、内容,这是"再现性阅读"。  相似文献   

14.
王其华 《师道》2012,(9):33-34
一直有个困惑,就是许多教书人为什么不喜欢读书、不喜欢写作?尤其是很多语文教师也远离阅读和写作。现在虽然许多学校大力倡导师生读书,营造阅读氛围,提供阅读书籍。但是为了读而读、读而不思、读而不写、读而不用,把读书当成功利需求和外在包装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
正最喜欢的一本书:《撒哈拉的故事》推荐理由:因为《雨季不再来》了解三毛,但却因为《撒哈拉的故事》喜欢上三毛。读着这本书,我仿佛也跟着三毛和荷西去了撒哈拉沙漠,感受着那里的风土人情以及他们或喜或悲的生活。古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是做什么事都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自实践才能有所收获。而我以为读书与写作就是这样的关系,读书就像是纸上谈兵,写作便是将所读所感展现出来。因此读书是基础,只有在阅读的基础上才会有所感悟有东西想要表达,这也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道理吧。  相似文献   

16.
群文阅读是近几年语文教学课堂上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教学方法。简单来说,"群文阅读"所描述的就是老师和学生根据一个或者多个话题选择一组文章进行融合整理,然后进行讨论研究,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阅读与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的积累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所以,要从基础抓起,从小学语文的群文阅读和写作整合出发,提高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深刻揭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联系。阅读是采集信息的过程,是积累词句的过程;写作则是将脑中词汇进行再加工的过程。胸中有词,笔下才能生风,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当平衡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以读促写,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思想,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淑君 《江西教育》2023,(48):24-25
<正>“女孩子干不了农村的重活,只有读书走出去才能不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种地。”打记事起,父亲的这句话就时常出现在我耳边。从内心深处而言,无论是去学校读书,还是在家阅读课外书,我都没有感觉。总之,我就是不喜欢读书。我收到的第一本书就是《新华字典》。虽然只是一本工具书,但父亲认为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每当我故意将字典弄坏,父亲就会再给我买来新的《新华字典》,而且无一例外地在字典的第一页写上我的姓名以及购书的地点和时间。那时的我除了崇拜父亲能写一手好字,从来体会不到他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9.
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备课中,教本上做了各种符号,写上各种批注,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圈点批画。这是语文教师自己读懂读通读熟课文的好办法。把这种办法交给学生,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读法”,主要是把读书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目前在语文教学界流行的“读书方法”很多,这里要讨论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的圈点、批画的读书方法。在读书方法上,有两句话要不断向学生讲,并诱导帮助,督促学生不断逐步落实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这两句话就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的“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和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理解这两句话中“做记号”、  相似文献   

20.
<正>女儿杉杉发表一些作文后,在我的朋友中经常就有人这样说:孩子受了我的遗传,喜欢写东西。其实这与遗传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与我对她的影响和鼓励却是密不可分。从幼时读书给她听,到教她识字,带着她一起读书,再到她自己阅读,这一路走来,总有书香陪伴,这才是她喜欢上写作的缘由。书,是打开她写作的"钥匙",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