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四面楚歌     
陈婧 《中文自修》2005,(2):28-28
“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 8 0页对“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是这样解释的 :“我有拔山的气力 ,盖世的气概 ,但时机对我不利 ,我的快马奔腾不起来。快马不能奔腾怎么办啊 ,虞姬啊虞姬 ,我该怎么办 ?”把“虞兮虞兮奈若何 ?”译为 :虞姬啊虞姬 ,“我”该怎么办 ?不妥。“若”指虞姬 ,此句应译为“虞姬啊虞姬 ,我将把你怎么安排呢 ?“若”指虞姬“你”$安徽省合肥铁四局中学@彭江龙  相似文献   

3.
马殇     
夜黑风高,月朗星稀,四面楚歌,十面埋伏,我听到了大风中项王的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我仰头长嘶,心如刀绞,我从没见过项王这么绝望,追随了项王八年,都是见他气若岳峙,不怒而威。而今他难道真的是英雄末路了吗?  相似文献   

4.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被围时的慷慨悲歌。项羽说他力大能拔起一座山来,那是夸张,项羽充其量力能扛(gang)鼎。  相似文献   

5.
一、自唱歌谣,原是异曲同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虞兮奈若何!(项羽《垓下歌》)《史记》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昔日越万里关山如履平川、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项王此刻面对宝马、美人一筹莫展,这肝胆欲裂的痛楚悲音传来,“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古人云“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似乎从这里窥出了真正的项羽。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大风歌》)《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虽然战胜项羽做了…  相似文献   

6.
垓下歌 『楚】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注释垓下:地名,在今安徽省灵壁县 东。盖世:压倒当世。骓:毛色 青白相杂的马。不逝:不能奔 跑。虞:项羽的爱妾。奈若何: 你将怎么办。若:你。浅译我的力气能拔山啊勇气能压倒 当世,可时势不利啊乌骓马也 不能奔驰。乌骓马不能奔驰啊 可怎么办!虞 如何!提示这首诗展示了 末路的悲愤感汉高祖刘邦做了皇帝之后,委以萧何高官重后来,刘邦列举并评价了萧何之功,诸将才不吭声汗马:将士骑马作战,马奔驰出汗。 “汗马功劳”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比喻征战的劳苦。…  相似文献   

7.
正霸王别姬,无疑是《史记》中最令人感慨的英雄悲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一段,着墨不多,却写出了英雄末路的悲壮和美人从容赴死的慷慨,  相似文献   

8.
诗歌与做人     
《新作文》2006,(4)
在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历史中,承载着多少文人雅士旷达的情怀,他们的高尚情操寄予在流传至今的诗歌上,时刻映射着今天的我们,如一面闪闪发光的镜子,教会我如何做人。“力拔山河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这位楚汉争霸时期的西楚霸王,立于江东,悲叹“天欲亡我”。此诗又怎能淋漓尽致地诉尽你无颜再见江东父老的屈辱!大势已去,美人自刎怀中,一代英雄立于江边自刎的情境,跃现眼中。我是怎样真切地看到古人先贤锵铿的脊梁,宁死不屈的精神所铸造的光辉形象。项羽,尽管你去了,但是你留给我们的誓死不屈的形象永远…  相似文献   

9.
诗歌淘宝     
垓下歌[秦]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秦灭亡后,他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天下,历史上叫作"楚汉战争"。最后在垓下决战失败,在乌江自杀。这就是他在进行必死战斗的前作的绝命诗。  相似文献   

10.
四时之春夏秋冬可比人生的各个阶段。青春喻少年,盛夏比中年,暮秋代老年,严冬万物萧杀、风刀霜剑,可譬人之将至绝境。大期将到,不免人生感慨,或悲壮或缠绵或豁达或癫狂……不一而足,皆有牵系。末路英雄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相似文献   

11.
千载不平《垓下歌》李杰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诗歌不以王寇分高下。胜者凯旋,固然壮怀;英雄悲歌,慷慨激昂,当属西楚霸王《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全诗仅四句28个字,但字悲句壮,声情互补,血泪相和。模写实情...  相似文献   

12.
付永志 《辅导员》2009,(14):121-12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你吗?我的西楚霸王。你怎么了,你怎么就这样对挫折低头了呢?你的所向披靡哪里去了?你当年的意气风发哪里去了?你的“取而代之”又哪里去了呢?哦,我知道,英雄也会末路,但是我要说,你不会成功,你连这个地痞刘邦都对付不了,又怎么平天下?你不是我的霸王。我的霸王不会自绝于敌人面前,我的霸王不会倒下,即使倒下,也不会倒在昔日的手下败将之前。  相似文献   

13.
英雄人生     
史河滔滔,各领风骚,九州茫茫,谁主沉浮,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谁?--题记远方的汉师营里,传来阵阵楚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分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奈何奈何,几十年的南征北战打下的大好河山却因做人的失败而拱手让给了汉高祖刘邦!项羽,你可曾细想过一个从小就有壮志雄心的人怎会输给一个好酒贪色的刘邦?难道只因他文有萧何,武有韩信吗?不,你不要忘记自己的手下人才辈出,静静地想一想啊……  相似文献   

14.
乌江魂     
踱步乌江之滨,肃杀的秋风摧枯拉朽。回溯时光之痕,历史的天空风起云涌。乘木兰之船,棹桂木之桨,渔樵于江渚之上。看空明之流光,叹江水之无穷。耳边萦绕回响:"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相似文献   

15.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这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绝命诗《垓下歌》。短短四旬.内涵极其丰赡。罕见的自信。沉重的喟叹,痛楚的哀怜。充满着悲剧精神。清代吴见思《史记论文》评《垓下歌》:“一腔愤怒,万种低回。地厚天高。托身无所。写英雄失路之悲,至此极矣!”梁启超《中国美文史稿》:“到秦汉之交,却有两首千古不磨的杰歌:其一,荆轲的《易水歌》;其二,项羽的《垓下歌》。”王运熙、邬国平选编彩图本《古诗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译诗:  相似文献   

16.
项羽《拔山歌》的“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课本第 80页译为 :“快马不能奔腾怎么办啊 ,虞姬啊虞姬 ,我该怎么办 ?”按此译文不确。应译为 :“战马不能出动还好说呀(指还不是最为难的事 ) ,虞姬呀虞姬 ,我该把你怎么办 ?”“奈何”有无奈 ,怎么办意思 ,“可奈何”指可以有办法。下句“若”是第二人称即“你” ,“奈若何”是把你怎么办。项羽这时陷于“四面楚歌”和穷途末路中 ,不光突围困难 ,突围后也几乎无处可去。但他觉得自己的性命前途都不遑论说 ,只是所爱美人的离舍和归宿使他为难和悲痛《拔山歌》的后两句$陕西省长安县…  相似文献   

17.
美文采撷项籍①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③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④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⑤矣!”…………项王军壁⑥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⑦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⑧!”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⑨船待,谓项王曰“:…  相似文献   

18.
叠字谈片     
近体诗中,本忌同字几现。如“金沙水拍云崖暖”中的“水”字本为“浪”字。为避免与“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浪”字重复,才改成“水”字。这一改诗味更浓。如果运用巧妙,叠出音乐美、形象美,从而使诗的意境更美。叠字,初中课本例子很多,粗计共43处。下面以课本诗句为例,适当补充课外佳句,作一浅析。叠字富音乐性,增强诗歌的声律美“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四言如“冬雷震震”,”关关睢鸠”;七言如“千朵万朵压枝低”,“白云千载空悠悠”;全诗如“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它们同字叠现,一气呵成,或声声在耳,如哽如咽;或回环反复,似断似续。婉  相似文献   

19.
霸王别姬     
这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寻常的下午,金色的夕阳斜照着乌江,江水在无声地流消。江边,一位世间霸主,一位曾经的英雄以一腔霸王之气告别了人间,告别了历史。他高唱着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横亘在大地之上。他的身边是自己心爱的虞姬,他的前面是生他养他的  相似文献   

20.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可敬可爱又可悲可叹的失败的悲剧英雄:他"身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他不肯学书,认为书足以记姓名而已,也不肯学剑,剑一人敌,要学就学万人敌.他不管什么兵法战策,只要一打仗就身先士卒,披甲持戟迎敌.他骁勇善战,战场上对敌,只要一瞋目叱之,敌人就"目不敢视,手不敢发",他怒喝一声,敌人就"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他爱马,爱美人,也爱故交,重情义;在"四面楚歌",败局已定的情况下,断然拒绝了乌江亭长"卷土重来"的好意,仰天长啸,悲歌一曲:"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最后从容自刎在乌江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