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魏婷 《青年记者》2017,(20):27-28
名声传播无处不在,存在于各种传播形式之中.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是名声传播的新阵地,网络世界的名声传播呈现出怎样的新趋势呢? 新的受众态度:外化、直接 互联网集合了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传播形态,对名声传播来说,凭借网络不仅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公开地进行开放性的大众传播,而且只要利用相关社交平台就可以进行“点对点”的人际传播.高度的交互性使名声传播能够保持高度的信息流动性与接收、传播方式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5,(21):29-33
社会转型时期,许多关键词都跟名声相关,比如注意力经济、点击率、眼球吸引力、做秀、炒作、签名、圈子、标签等等。时代赋予了名声更多的价值,名声传播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显现化的社会现象。对名声传播进行研究,明确名声传播的基本对象,探索其本体特征,发展其核心理论,能够丰富传播学的外延。本研究界定了名声的概念,深入分析了名声传播的三大特性——传承性、想象性、情感性。  相似文献   

3.
刘晨 《传媒》2017,(13)
新闻传播活动自诞生之日起就和人类息息相关.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因此,真实客观是新闻传播的基本要求.在几百年的实践中,新闻业开始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职业规范和行业自律制度,这正是新闻传播伦理的发轫,它代表着人类对真、善、美、公平、正义等的无限追求,也代表着人们对事实真相的追求.然而,随着新闻界影响力的不断增加,它不仅成为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还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的工具.资本的侵入与商业化运作,在给新闻界带来生机的同时,也给新闻界带来了新的问题.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虚假新闻、倾向性新闻、有偿新闻、新闻炒作等现象早已经司空见惯.在当今时代,即使是曾经公认的具有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一些媒体机构,依然存在着职业失范的现象.曾经广受关注的《21世纪经济报道》案以及《新快报》陈永洲案、《财经》刊发的春节返乡日记对东北农村的抹黑事件等,都在时刻提醒着新闻界自身,也在提醒着公众新闻业的发展并非总是正向的.这种失范现象不利于媒体功能的发挥,更不利于媒体的健康发展,如何在急速变革的时代中依然保持媒体自身的伦理规范、坚守职业伦理,为公众提供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是需要进一步反思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众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话语权,并尝试通过对话语权的追求和掌控,达到自我赋权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自媒体应运而生,为传播领域中公众的自我赋权提供了切实的依靠和有力的支持.自媒体具有鲜明的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特征,公众的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自媒体发布所见所闻,或是进行意见交流.这些都与自媒体本身的传播特性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邓晓斌 《青年记者》2017,(29):117-1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在内的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出现,承担传播信息、交流沟通、提供个性服务的重要功能.微信公众平台不仅带来了媒介环境的巨大变革,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沟通方式和表达方式.基于微信平台的大众传播属性,近年来高校开设、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在信息发布、师生互动、扩散影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微信是集各种类型的传播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方式,研究高校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结构、传播模式以及传播特性,是优化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提升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掌控高校网络舆情、做好高校新闻舆论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网络论坛具有"交互性、开放性、便捷性、超链接"等网络传播特点,主观上公众通过发表评论,实现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客观上评论通过人际、群体、大众传播过程中的二次传播,有利于公众实现知情权,是公众实现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平台.网络论坛恪尽责任、追求公信,有助于媒介实现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媒介分析角度看网络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众传播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传播的效果,因此传播效果不仅是传播从业人员的追求目标,也是传播学者的研究主线.传播学的研究随着传播技术革新和传播事业发展波澜起伏.  相似文献   

8.
徐玉芳 《当代传播》2011,(1):129-130
人肉搜索因具有网络传播便捷性、主动性、广泛性、全面性等特性,是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开展舆论监督的新型手段和工具.追求公平正义是公众人肉搜索的动因.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侵犯个人隐私、进行人身伤害等网络暴力现象,需要加强法律规制以及提升公众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谣言传播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系统,不仅谣言本身丰富多样、千变万化,具有较强的迷惑性,其中还掺杂着受众的人格、需要、动机等心理因素,并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与历史等背景密切相关.鉴于谣言传播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谣言的防控需要公众、媒体、政府的三方联动,采取多种手段,将谣言对公众心理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0.
在进入全媒体时代的今天,传统的纸媒体,尤其产业报和企业报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激烈的竞争中,做深做透,提升经济新闻引导力已成为产业报拓展生存空间、谋求发展的战略选择.经济新闻引导力的提升,不仅是传播技巧的改善,更是传播理念的创新.离开对宏观经济背景和传媒规律的把握,离开公众视点和经济热点,提升经济新闻的引导力就是一句空话.笔者认为,提升产业经济新闻的引导力关键在于主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面向全体社会公众传递新闻信息。从有效传播的角度来看,任何传播都是有指向性的.希望达到某种目的,得到公众认可。所以说,任何传播都是有诉求的,希望受众对信息能够顺利接受,从而通过信息的有效传播追求对市场的占有。在传媒竞争日益激烈.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媒体只有找准价值诉求,才能实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四全媒体"语境下,微信公众号在传播信息时的速度优势、渠道优势和内容优势非常明显,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社会热点,微信公众号已成为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比拼传播力、引导力与影响力的重要平台.无论是阅读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评论,微信公众号都是当前大多数用户的首选.本文认为,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特征主要反映在题材聚焦于网民关注的内容、手法体现出灵活性与多样性、形态契合移动终端阅读习惯等方面.作为主流媒体,要充分利用其优势对内容产品实行融合传播.  相似文献   

13.
李世进 《新闻爱好者》2011,(14):130-131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名传播是从传播学的视角研究文人文名生成的过程及其特点。唐代科举考试录取不仅看卷面成绩,应试者的社会名声大小也是重要参考。唐代文人通过干谒、作品传播、漫游、隐居等方式,获取文名,从而在科举与仕途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互联网+成为了热门热点话题,推进力度也非常大.互联网+,尤其在经济转型阶段成为非常重要的路径. 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400万网站,其中有90%以上都是从事网络出版的,也就是说,以前信息内容都是经过传统出版社、报纸杂志社等向公众发布的,而现在大部分内容的传播则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基于这样的发展环境,互联网信息传播方面相关规章制度的修订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有学者曾提出:"政治是传播的主神经,传播是政治的控制器".①2008年美国总统竞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针对国际国内的特殊传播环境,全面、充分、有效地利用现代多元传媒的优势和利益集团、传媒和公众三足鼎立的传播调控态势,准确定位媒介传播的主体对象,聚焦经济民生的传播主题,运筹帷幄,讲究策略,彰显自身为"变革总统"的魅力.这使他不仅成功地以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入主白宫,而且使这次选举成为美国政治文化传播中的一个新的举措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17.
出售名声 2009年中国发生的有关名声的大事中,名人代言门算是最突出的.侯耀华代言的10个商品广告都被认为是违法广告,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的主持人在介绍这个新闻时不无讽刺地说:一个人做一个假广告容易,难的是做10个广告都是假的.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所以信息之于公众有着至关重要的价值,它不仅是人们在危机中行动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应时措施顺利执行的基本要素.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民传播权乃是以信息的获取与表达为核心要义,其实现不仅直接关系到整个危机事件处置的进程,更关系到整个危机事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孙桂杰 《出版广角》2021,(16):62-64
微信公众号成为移动传播中极受青睐的传播媒介,在传播者和大众之间架起了互动和沟通的桥梁.但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流量经济时代来临的同时,微信公众号的涨粉能力和引流效果不断缩水.未来,公众号在新闻传播、舆论引导、价值观传递中仍旧会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如何把控好这种优势,需要出版社因势导利,打破思维定式,在垂直领域内强化特色内容输出,全面把握外部传媒环境,实现多媒体平台跨界联动和多维度公众号引流.  相似文献   

20.
彭明星 《新闻前哨》2008,(12):55-57
科技新闻日益频繁地通过传媒走近经济和社会生活,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接受,以一定的节奏和周期。在越来越广阔的区域范围得到广泛传播。科技新闻的流行反映了社会进步和时代需求。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为新闻传受双方的共同追求;主流媒体的优势传播以及传媒科技新闻传播能力逐步加强、水平逐步提高,是科技新闻流行的主要因素。对此进行认真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科技新闻传播的水平和效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和科技长足进步;提高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传媒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