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智能手机、微博等新媒体以其时效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特点猛烈冲击着人们接触和选择传媒的方式,深刻改变着传统媒介格局.越来越多的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开始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媒体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最艰难的是身处核心环节、从事中心工作的采编队伍转型.面对全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只有重新角色定位、创新出版理念、强化能力培养,使自身素质和能力适应新的领域、新的业态,才能促进传统纸媒和新媒体实现内容原创性、权威性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有机结合,提升报刊社在多元传播格局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谷征  刘家宜 《出版参考》2017,(10):36-39
“理想国”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知名的文化品牌.在新媒体时代,“理想国”紧跟时代步伐,非常重视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的运用.文章在通过对其微信公众号“理想国imaginist”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出版机构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策略,以期有助于实现更多传统出版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3.
向飒 《出版广角》2012,(8):66-67
媒介融合时代,期刊通过不同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的相互借用,实现媒介功能重新组合和媒介资源重新配置是期刊品牌发展的必然方向。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网络化延伸就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互联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对接,通过采用新媒介出版策略、整合资源营销策略、自主网站形象策略,个性增值服务策略、宣传策划推广策略等,不断探索传统期刊原创内容优势和新媒体数字化传播优势的结合,推进期刊品牌影响力的网络延伸。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数字化、网络化现状及新媒体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学习同类期刊的数字化进程及经验,以促进本刊的数字化、网络化发展。方法:选择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69本为调查对象。通过百度搜索、知网搜索、微信微博搜索,电话询问等方式,调查所选期刊投稿方式、网络优先出版情况、微信公众号及微博使用情况,了解其是否有独立网站及网站是否有出版全文等情况。将所有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投稿方式;(2)网站建设情况(3)网络优先出版情况(4)开放存取情况:⑸微信公众号及微博。结论: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期刊数字化、网络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5.
孟耀的《新媒体与数字出版》一书,立足于不同的视角,重点结合媒介融合和期刊数字化来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出版数字化,有独到之处.此外,本书对新媒体、媒介融合的研究,重在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为传媒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力图为新媒体背景下报刊的数字化发展提出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随媒介技术的不断更迭与演进,媒介传播技术的变迁为“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发展空间.以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技术、博客、IPTV技术、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形态层出不穷,加速了社会结构调整与转型的步伐.尤其是微博的异军突起,建构了—个以“碎片之链”为新形态的“微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7.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昭示着一个新的媒介环境的出现并发挥影响。面对新媒介环境,传统媒介如何利用和善用新媒体成为必修课。以江苏卫视新浪微博为例,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电视媒体是如何利用微博来转变其传播方式和风格以借此来吸引更为年轻的受众,从而扩大其自身的影响力。这种对微博的利用不止是工具的利用,更重要的还在于传播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以微博为代表的微媒介以强大的传播力,迅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给传统媒介带来了挑战,出版作为传播文化与科学知识的传统媒介,也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和压力。许多文章探讨了如何借力微博等媒介扩大出版的影响力和发行量,然而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传统出版如何适应新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方式,进行自身媒介变革,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分析了微媒介的特征与出版所面临的挑战,就微媒介视域下实现出版创新的相关层面与着力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熊燕飞 《青年记者》2017,(17):107-108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极大地推动了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我国网民数量快速飙升.目前,人们把不同于传统媒体且在数字技术上传播信息扩展、传播方式丰富的新型媒体称为新媒体.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传统媒体根据自身的优势,逐渐向新媒体融合,手机报、电子报纸、公共视频、微信微博等平台出现,拓展了传统媒体的个性化传播渠道,高度利用了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此外,我国的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终端制造业和休闲娱乐业也受到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电视、电影、戏剧、舞蹈、出版等领域,手机电视、多媒体广播、IPTV、微视频、微博等多种新兴媒体像雨后春笋般涌出,积极拉动了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可见,新媒体是一个开放的、互联互通的产业领域,全方位地影响着当今社会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微博语境下多元化、碎片化、交互性等特点颠覆了旧有的传播模式,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不断面临来自新媒体的挑战.本文以成都地区微博“平安武侯”为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与数据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传播环境与受众心理的新趋向,得出结论:微博语境下传统媒介的议程设置作用被削弱,受众更倾向于受自身兴趣爱好、价值观等影响形成“自我设置”,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具有为传统媒介设置议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移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宣传的不断壮大,由微博、微电影一类微型信息传播方式引发的浪潮正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在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显著发展变化的今天,传统的媒介定向传播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受众的即时消费诉求,以微博、微电影、微小说为代表的新型语言文化与视觉文化传播方式表明中国已开始跨入全民"微时代"。  相似文献   

12.
新媒体传播手段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包括新技术、数字化、多媒介、即时性、交互性、多点对多点、移动化等.新媒体在传播方式上的最大不同是传播者不仅仅是媒体,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具有互动性、主动性、个性化、碎片化、圈子和群等,而且,新媒体借助日新月异的技术为品牌塑造和传播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科技进步助推下,各类新媒体形式方兴未艾,人们逐渐乐于从网络、手机、微博等媒介通道获取信息,由此给信息传播行业带来革命性影响。新媒体下的信息传播方式多样化这一趋势,对传统报纸新闻媒体造成巨大冲击,传统报纸新闻媒体的核心传播优势逐渐失去。鉴于此,在新媒体背景下分析传统报纸新闻采编问题困境,研究寻找破解对策,关乎传统报纸媒介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指出了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型的媒介,而新媒介必然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有些改变甚至是革命性的。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万莹 《青年记者》2017,(28):52-53
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传播方式的革新带来了无限可能.新型传播形态和传播机构也随之涌现.“媒介融合”“媒体融合”“新媒体”“全媒体”“自媒体”等概念也由此产生.无论对于学界还是业界,正确理解这两个核心概念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旭  王松 《东南传播》2011,(8):144-146
在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也大幅度扩展,全球文化资源得以重组和整合。大众传播媒介逐步地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的深层结构中,从而使得媒介文化呈现一种新的特质。本文在研究新浪微博“风云榜”的名人微博、草根达人微博排名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榜单背后的深层含义。解析新媒体的宠儿“微博”,是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媒介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重要参与者和互联网媒介的强大催化剂。微博正在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与特点冲击着现在的新闻传播模式,被业界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微博来袭有利有弊,看清微博模式下新闻传播的不同特点才能促进信息传播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8.
正新媒体时代,基于互联网的各种网站、微博、播客、手机广播、手机电视等新媒体项目,以其数字化、网络化、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互动性、选择性等优势,对包括广电传媒在内的传统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呈现出媒介融合的市场新格局。实践表明,媒介融合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传播内容丰富多彩。在媒介融合中,新媒体是传统媒体新闻线索的重要来源地。传统媒体融合现代信息  相似文献   

19.
张静 《青年记者》2016,(23):156-157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4月全国劳模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时代在发展,事业在创新,工会工作也要发展、也要创新”.新媒体由于具有信息资源丰富、交流方式便捷以及共享即时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职工交流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为人们搭建起了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平台,带来了传播方式的变革和舆论格局的转变.从事传统出版工作的报社,目前正在此形势下积极推进媒体融合,以应对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所带来的影响.而报社的工会也应该顺势而为,抓住新媒体这一高效的新兴媒介,创新和改进工会工作的机制与方法,应对“微时代”带来的新挑战,将新媒体引入工会工作,实现工会工作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两岸关系变化,两岸传媒生态也出现新的变化。各具传播特色与风格的新媒体能够作为物质性基础给两岸新媒体生态提供新鲜血液以建立两岸“一身多形”的传媒矩阵。“看台海”建立的多形式媒介矩阵使两岸用户与媒介之间的关系也因此发生改变。用户的情感,行动将纳入新媒体与两岸形象的建立之中。在传播方式上,两岸用户和“看台海”平台的融合逐渐形成双向的互动。新媒体矩阵中拥有多种特色的传播方式,两岸“文化的共同性”在多元的传播方式中举足轻重,也逐渐成为牵动两岸人民最核心的关系纽带。通过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两岸新媒体平台“看台海”的结构形成与用户互动的分析,试图理解当下两岸传播新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