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全球化思潮兴起、国际化意识增强和我国教育面临变革的时代境遇下,外语教育在享受时代赋予的学科繁荣的同时,也要对潜藏于其背后的文化安全保持清醒的认识。众所周知,外语教育处于不同文化交往的前沿,既是文化碰撞和激烈交锋的疆域,又是保卫我国文化安全的重要领域。本文通过厘清文化安全在外语教育语境下的内涵,反思和剖析了我国外语教育领域里凸显出来的文化安全因素,力图寻找"双赢"于中外文化交流及符合中国文化安全的外语教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赋予了新的使命。外语教育要在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体现和谐文化的要求,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充分发挥外语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对高质量外语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也赋予了外语教育重要的文化使命.深入研究新时代外语教育的文化使命,即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要积极吸纳各国优秀文化成果,传承外语教育的文化价值,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国家文化安全的坚实堡垒,帮助学生树立文化安全意识,抵御强权文化的侵入.  相似文献   

4.
当前,全球化与国际化意识不断增强,我国外语教育教学在面临着新的机遇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文化安全隐患。这是因为外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会遭遇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锋,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文化安全防范工作。因此,本文将从文化安全视域出发,提出我国大学外语教学应该做好文化安全保护工作,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切实重视其中的文化安全因素,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文化安全要求的大学外语教学道路。  相似文献   

5.
少数文化强国实施文化霸权政策,国际文化交流的不平衡使中国文化尴尬失语。当前,中华民族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国际文化交流呈现东方转向。外语教育应凸显母语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意识,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使学生成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跨文化人"。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下对文化安全的想像,从内容到成因到解决策略,见仁见智。目前对文化安全问题存在三种误读,即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交流的误读,对主流文化价值变化与否的误读,对文化安全的相对性及伴生性的误读。文化安全误读的危害在于导致狭隘的文化民族主义。从儿童教育价值的角度看,确保文化安全的有效措施是提倡多元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显隐结合的中国文化教育方法及中国语言文化阵地的坚守三个方面,梳理严复在《英文汉诂》等著述中的英语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对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价值。研究认为,严复在英语教育中融入了中国语言文化因素、国家意识、思维方法,实现“显隐结合”闭环的主张,有助于将英语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结合起来,以全新的视角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文化自信;有助于在英语教育过程中坚守中国语言文化阵地。严复的英语教育思想作为中国“内生型”外语教育思想的代表,对于在当下外语教育中融入国家意识和中华文化,构建中国外语教育界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育,归根到底是文化的教育。我国外语教育既要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又要传播本土优良文化,需要有基于主体自觉的文化尺度。构建外语教育文化尺度的思路要清晰,主要体现为:在价值上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文化方向,在方法上自觉践行文化评价尺度,在扮演文化身份中实现主体意识自觉、价值反思自觉、视野拓展自觉。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梳理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外语教育的文化安全内涵及现状。现状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我国外语教育中的文化价值观受到挑战;外语教育突出工具性、功利性,而弱化人文性;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渗透现象严重等特点。建议:重建文化自信,重视文化批判,倡导文化创新,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社会进入文化快速转型时期,多元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日显突出。在多元文化语境下,外语教师作为教育的直接实施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出发,阐述了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外语教师应如何更好的调整自身角色,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外语教学不仅应该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重视文化知识的导入。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外语教师在外语授课中仍采用以语言知识教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外语教师进行语言与文化的双重外语教学时,应注重相关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该国家文化背景的过程。掌握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本文主要从日常交际用语、社会风俗与礼仪、历史文化内涵三方面论述了文化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强调了文化差异的不可忽视性。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对戈鲲化、陈季同、辜鸿铭、林语堂等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典范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共同特征进行细致考察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思考和探讨中西文化交流典范对当今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外语教育中课堂教学对外国文化教育的要求、原则和方式,使学生加深对外语文化内涵的认识和适应,以达到获取外语信息并能用外语信息能用外语交流信息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因此学习语言就必须学习文化。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差异性要求在语言的教学中重视文化的导入。在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式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导入文化,可以增强外语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提高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文化全球化能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会对各民族语言文化造成冲击和威胁。全球化语境下的英语教育,肩负着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文化自觉意识的培养应成为英语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内容。英语课程作为文化传递的重要工具,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西方优秀文化,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自觉性,从而实现英语教育与文化自觉的统一,使多元文化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负语用迁移是外语使用中非常普遍的现象,也是造成交际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英汉文化价值取向差异是造成这种迁移的根本原因。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者应增强文化敏锐意识,尤其是属于深层文化的价值差异,减少并进而避免负语用迁移以准确、得体的表达和理解语言和文化信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顺畅进行。  相似文献   

18.
以跨文化交际为切入点,从对待隐私、称呼语、对感谢的不同态度及对告辞或告别的不同表现四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探索了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详细论述了如何在大学外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受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习语承载了浓厚的文化重荷,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翻译要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传递习语中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20.
恭维语是人类言语交际中的一种常见的礼貌语言.恭维语的运用和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的文化社团对恭维语的对象、内容、场合以及对恭维语的反应各有不同.对中西方的恭维语在实施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功能、价值观念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差异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恰当地运用恭维语,真正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