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自由落体运动是运动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高一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难点集中表现在:1.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上,如认为“越重的物体下落越快,越轻的物体下落越慢”;2.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认识上.如自由落体为什么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那如何突破这两个难点呢?对于第1点,可以结合牛顿管实验来讲解.但对于第2点就难于讲清楚了,尽管课本引人了物体下落的频闪照片,但是学生并不理解频闪照片是怎么一回事,这不仅不利于把问题讲明白反而会引入新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1.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从a点开始受到一个水平恒力F的作用,沿直线运动到b点.已知物体在b点的速度与在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则在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 ).  相似文献   

3.
唐耀东 《物理教师》2000,21(5):30-3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要求选取第1、2点间距离接近 2 mm的纸带进行测量,为什么呢?教材上做了如下的解释:打点计时器每隔 0.02 s打一次点,自由落体运动在最初 0.02 Ss下落的距离1/2×9. 8×0. 022 m=0. 00196 m≈2 mm.所以,纸带第 1、2两点间的距离接近 2 mm,意味着纸带是在打第 1个点的瞬间开始下落.这个解释无疑是正确的,然而由于这个解释的文字说明比较简洁,使许多教师、包括杂志上谈到这个实验的一些文章、以及习题练习之中出现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 利用打点计时器…  相似文献   

4.
笔者一直认为:不管孙悟空(学生)的能耐有多大,都翻走不出如来佛(教师)的手掌心(所了解的解题方法)。可就在前一些时,学生解答一道思考题后,彻底改变了笔者的看法,不得不去重新认识自我、审视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35页,题目为:一个物体从高空下落,经过4秒落地。已知第一秒下落的距离是4.9米,以后每一秒下落的距离比前一秒多9.8米,这个物体在下落前距离地面多少米?课堂上让学生初步理解题意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后按学习小组交流解题情况,重点放在研究用不同方法解题上,且越多越好。约五分钟后,学生小组…  相似文献   

5.
李鸿彬 《物理教师》2006,27(4):2-63
原题:如图1所示,重物A、B、C质量相等,A、B用轻绳相连绕过光滑的小定滑轮,开始时A、B静止,滑轮间距长为0.6m,MN水平,现将C物体轻轻挂于MN的中点,求:C物体下落多大高度时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6.
创新百题     
1.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两物体A、B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也为m的小物体C从距A物体h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C与A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在分开.当A与C运动到最高点时,物体B对地面刚好无压力.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试求:  相似文献   

7.
一、选择题 1.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正确的说法是( ). A.由于物体只受到重力,所以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只受到重力的冲量 B.物体下落的距离增加一倍,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冲量也增加一倍 C.轻物体和重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只要经过的时间相同,重力的冲量也相同  相似文献   

8.
谢丽 《物理教师》2010,31(5):14-14
本刊2010年第1期发表了《浅谈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一文(以下简称“浅文”).指出了人教版从1995年到2009年各次出版的教科书对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是错误的.“浅文”认为应该如此表述:物体只有在重力作用下,从速度为0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原因是“浅文”认为静止是指同时满足速度为0和加速度为0,只有速度为O,而加速度不为0,就不是静止.  相似文献   

9.
初中物理第二册(九年义务人教版)同步练习第十一章电和磁(一)一、简单的磁现象1.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2.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一个磁体应同时具有个磁极.放在水平桌面上静止的小磁针指南的磁极叫做,指北的叫做,...  相似文献   

10.
一、境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力是,力总是存在于物体之间,物体之间的作用力是的.2.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能够产生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二是使物体的发生变化.3使用弹簧秤的时候,首先要看清它的,加在弹簧秤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否则就会损坏弹簧秤.4.力的,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5.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重力的作用点叫做,在同一位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有关,越大,越大.6.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两个力的,求叫二力的合成7.同一直线上,方向相…  相似文献   

11.
九点圆     
在任意的三角形中,三边的中点、三条高的垂足、三条高的交点(垂心)与三角形顶点连线的中点,这九个点共圆,这个圆称为九点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当物体以速度V^→相对于转动惯性系运动时,物体受到Coriolis力的作用。因此,当物体自高空下落,由于受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指向东方的Coriolis力的作用,物体落地点偏向东方。而且由其运动微分方程组很容易算出它落地时偏东的距离。这点,在很多理论力学教材上都有论述,我们是应该很容易理解的。当在地球上竖直上抛某物体,通常也很容  相似文献   

13.
初中物理第一册(九年义务人教版)同步练习题第十二章浮力一、选择题1.如图12—1所示,把重为G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先如甲图浸到酒精中,再如乙图浸到水中,则弹簧秤两次读数F甲、F乙的关系是2.如图12—2所示,三个一样的量筒盛同样多的水,把质量相同的三...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4世纪,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这种观点在近两千年里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直到17世纪才由伟大的物理学家伽俐略所推翻。在今天的科学课堂上,教师讲授这一知识采取的策略往往是先提出问题: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哪个下落得快?然后假想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与亚里士多德一样,都认为重的物体一定比轻的下落得快。于是,教师开始做演示实验,努力纠正学生的这种错误观念,最后呈示结论:重的物体与轻的物体下落得一样快。整堂课都沿着教师的思路进行,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握之中。可是,坐在下…  相似文献   

15.
物理模拟测试题上海屠庆铭(A卷)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把质量为m的物体用两根长度相等的细绳系在中点0而挂在天花板上,两根绳子中间夹角为60°,刚绳子的拉力是()2.把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分成三段,物体经过这三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相等,则这三段路程之比...  相似文献   

16.
“用三个9拼成一个最大的数”这是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出的一道数学题,许多数学爱好者想了好久都未能解答出来. 据说有一位富翁想了九年,也没有一点进展.正巧,在第九年的九月九日的上午九点,这位富翁边想此问题边从家里走出来,不想一脚踏空:从九级台阶上摔了下来,顿时磕掉了九颗牙齿,九分钟后便死了.  相似文献   

17.
《直线运动》中有些问题易产生误解,本文将对九个问题作以辨析. 1.“做平动的物体一定能看作质点”吗? 辨析:物体平动的定义是物体上各点运动情况完全相同.而质点定义是在研究某一问题过程中,物体形状、大小可以忽略不计的具有质量的点.从两个定义看,它们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下面举一反例,来否定“做平动物体一定能  相似文献   

18.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重的物体下落得快,轻的物体下落得慢.例如一团棉花和一块石头,石头比棉花重,石头下落得比棉花快;在同一高度同时水平释放一块铁片和一张纸片,较重的铁片比纸片下落得快.由此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其所受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越快.公元前4世纪,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持有这种观点;在其后近两千年时间里,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所信奉,  相似文献   

19.
一、判断题(每题1分,共7分)1.()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所以两物体相接触就一定会发生力的作用.2.()定时炸弹可以定时爆炸,可见只有一个物体就能产生力的作用·3.()一个力,只要其三要素之一改变,其产生的效果一定变化.4.()由。一竺可知:物体的质量跟重力成正比,跟。成反比,故重力越大的物体质量也越大.g5.()固体有惯性,液体、气体没有惯性.6.()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7()由于人的惯性,人在冰面上很难行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8.坐在地上的小孩举起一…  相似文献   

20.
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特例,也是认识其它变速直线运动 的基础。如何引导学生认识自由落体 运动呢? 首先引导学生感性认识物体自由 下落运动:物体自由下落的运动是一 种常见的运动。如挂在绳上的重物, 剪断绳后,它就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竖 直方向下落;从手中释放的石块,在重 力作用下,也沿着竖直方向下落。显 然,物体下落的运动是直线运动。 由于生活经验的定势,学生对重 的物体落得快,轻的物体落得慢印象 很深。例如,一块棉花和一块石头,石 头下落得比棉花快,因为石头比棉花 重;再如,在同一高度同时释放面积相 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