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古至今对《金瓶梅》中人物臧否不一、分歧最大的就是吴月娘。古代贬之者说她“奸诈”该杀,褒之者说她是“贤妻良母”。今人有的说她“决成不了正面人物,……她与西门庆紧密配合、内外配合、白面红面,狼狈为奸,……实是一个阴险人物,只是披了一张假正经的画皮而巳”;有的说她是善恶兼有,但决不值得同情的  相似文献   

2.
性是个社会问题。通过一个人在性上的表现和一个社会性文化的各种信息可窥一个人的性格灵魂和一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本文就吴月娘在性压抑上的种种表现,论述了她是古代性文化牢狱中最悲惨的殉葬者,亦是《金瓶梅》女性世界“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艺术典型。吴月娘是作者的理想人物和自喻。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代的游艺竞技民俗中,有一类活动可以称之为“斗戏”。所谓“斗戏”,即是使各种兽虫禽鸟相斗为戏,以供人们观赏,如斗鸡、斗蟋蟀、斗牛、斗羊、斗鸭等;除了动物斗赛之外,也可以用植物花草相斗为戏,叫“斗草”,又称“斗百草”。“斗百草”在《金瓶梅》中提到过两次;一次是第十九回,写西门庆新建的花园竣工,“吴月娘领着众妇人,或携手游芳径之中,或斗草坐香茵之上”;二是第二十五回,写清明将至,吴月娘率众女子到花园中打秋千,“以消春困”,正逢西门庆家奴来旺往杭州织造蔡太师生辰衣服回来,听孙  相似文献   

4.
再论吴月娘     
人们对于吴月娘这一形象历来众说纷纭,究其原因还在于作者的主观理想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之间的矛盾。吴月娘这一形象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理想,而且是西门庆一家从发迹到衰落的见证者,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张竹坡对吴月娘的评判历来为人所诧异。他对吴月娘的全面否认显然和绝大多数批评家的观念不同,并远远超越了读者的预期,也与文本本身的吴月娘形象有了差距。对于这点。他并非未曾留意到。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评定吴月娘?从不同的视角来全面解析张竹坡笔下吴月娘形象的深层根由,希冀由此对传统批评的认知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以西门庆的家庭兴衰为线索 ,写他对权势和情欲的追求 ;《红楼梦》以贾府的渐趋衰败为线索 ,写出对世道世界的批判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金瓶梅》以吴月娘和玳安为两条轴线展开“两描写” ,《红楼梦》以世道世界与女儿世界的关联为线索而进行。《金瓶梅》与《红楼梦》的“两描写”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7.
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五年版《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六回“王婆售利嫁金莲”,叙述吴月娘命媒人王婆将潘金莲领出西门庆家嫁人的情节说: ……月娘不言语了,一面使丫鬟秀春,前边叫金莲来. 这金莲一见王婆子在房里,就睁了,向前道了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视域下吴月娘形象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娘是《金瓶梅》中与潘金莲相对照的女性形象,通过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我们发现她只不过是男权意识里的一个理想道德模具,是男权社会对女性自由成长的扼杀,这个人物形象有极大的欺骗性,充满了道德说教意味。  相似文献   

9.
《金瓶梅》是我国继写帝王将相、山林草寇、神魔鬼怪等三部名著之后出现的第一部描写市井生活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它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暴露了明代中叶社会的病态。西门庆一家的生活,正是当时社会的缩影。鲁迅所说“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正说明它的典型意义。西门庆是由暴发户起家而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当典型的官商合一的封建恶霸。他一人先后占有二妻六妾。大娘吴月娘继陈氏病亡之后作为填房成为正室。六妾依次为:二娘李娇儿、三娘孟玉楼(卓二姐病故后,“就顶死了三娘的窝儿”)、四娘孙雪娥、五娘潘金莲、六娘李瓶儿。小说以真实…  相似文献   

10.
玳安是西门庆的贴身小厮,是西门庆许多事务的中介.作者通过描写玳安的私生活,及其他做奴仆的遭遇和经验来塑造此人物形象.他有效的烘托了主角,从侧面丰富了西门庆、吴月娘等形象的特征,进而提升了小说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吴文化诞生于"水乡泽国"的渔猎经济时期,近现代又有新的充实和嬗变。经万年演进,她的"融合"、"创新"、"务实"和"崇文"的文化特质愈加鲜明。苏州是吴文化孕育和哺育的城市生命,具有"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是吴文化资源的高度凝炼和自然结晶,也是苏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乌兰夫是我国卓越的民族工作领导人。乌兰夫的民族思想,内容丰富、蕴意深刻。在乌兰夫民族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列宁的民族理论对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乌兰夫是学习和运用列宁民族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按照“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乌兰夫一贯高度重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起这可从四个时期来考察:内蒙古自治运动时期的“开拓、启蒙”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改进文字”的工作时期;蒙古语言文字“空前的发展和提高”时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恢复和巨大发展时期。乌兰夫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发展畜牧业,把牧业区建设成为祖国强大的牧业基地,乌兰夫在不同时期依据不同需要,提出过许多方针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这些方针政策时,他始终突出强调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各行各业相互支援,加强基本建设,依靠先进科技和经验,以人民群众为本。这几个方面互相补充、相互统一,构筑了乌兰夫发展畜牧业思想的基本框架。乌兰夫发展畜牧业的思想不仅对当时内蒙古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牧业区的建设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语方言作为吴文化的重要载体,代代相传,见证了吴地社会、历史和民族的发展和流变。吴歌地方色彩的研究必须与吴语方言的研究相结合才能揭示其真正的内涵。吴歌的地方色彩是汉族民歌基本风格与吴歌地域风格特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吴伟斌先生是近20年元稹研究领域最活跃的人物,最近他发表了一系列章讨论《元稹年谱》的系年失误,虽有可取之处,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一系列不小的错误。清理这些错误,对于促进原本比较薄弱的元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老子哲学的“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对其“道”有着一以贯之的思路,即道是对生命本真存在的体悟。“无”在老子道论中具有核心地位,“无”是道的超验性的指称。因此,道之“生”,并非宇宙论的化生,而是出于生命的体验,其本质就在于“无”之生,是“无”之心体对万物的当下成就。以“无”为本体的“无—有”一体化运作形成道的内在结构,“无”在“言”出“有”中踏入了超验性与经验性的两难境地,而“有”对“无”的当下回归使物我保其真性。在这个结构中,“真”是“无”的内涵,“虚”与“静”构成了“无”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8.
《古诗》,或称《古诗十九首》,是中古文学史上引起最广泛争议的一组诗。实际上,文学史上最早对《古诗》进行深入探讨的,当首推《文心雕龙》。刘勰以“五言之冠冕也”论《古诗》在五言诗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和意义;以“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论《古诗》的艺术成就;并依据“阅时取证”、“比采而推”的科学思路,辨析《古诗》的作者及创作年代。《文心雕龙》的相关认识是深刻,甚至是经典性的,是研究《古诗》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9.
嘉庆八年《合肥县志》城图第十《合肥县傅郭城图》中绘有夹城。合肥的夹城是明朝末年知府吴大朴为抗击张献忠部队、固守合肥城而建,在守卫合肥城的战役中,夹城发挥了重要作用。合肥的夹城设计巧妙,浑然天成,充分体现了吴大朴的军事智慧。夹城,丰富了合肥建筑历史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伍子胥复仇是中国古代众多的复仇故事中情节最为波澜壮阔的复仇故事之一。就目前可见到的材料看,记录其事的典籍很多,而且基本上都对其矢志复仇之事进行了歌咏或演绎,使得这一故事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其中,司马迁的《史记·伍子胥列传》在该故事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第一次将伍子胥故事的整体脉络梳理清楚了,更在情节增删中体现了赞美复仇的情感倾向,并且在其实现复仇过程的描写中渗透了司马迁本人特有的观念和情感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