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政治平等为基础的各民族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教育同资本主义民族教育的概本区别,实现教育权利的平等,是为了争取各民族在经济,化等一切领域内的平等。各民族有自主管理和发展本民族教育的权利,这是民族教育平等权利得到以实现的重要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及其法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有:少数民族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平等的语言自由权和语言教育权,尤其是有保留本族语和以本族语接受教育的权利;联邦政府实行化平等与民族理解的教育,尊重各共和国的教育自决权。俄罗斯联邦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原则源自前苏联时期的少数民族教育立法。  相似文献   

3.
关注教育平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晓辉 《教育学报》2005,1(3):53-58,91
教育平等应当全面体现于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中的权利和教育后的权利等三个方面的平等。不仅社会本身不平等,学校也在参与和制造不平等,因此更有必要关注教育平等。只有通过履行国际承诺,扩大教育供给,促进社会公平,才能逐步向教育平等迈进。  相似文献   

4.
南非教育中的评价和资格认证体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非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各种族群体间受教育机会的极大不平等,建立在种族隔离和歧视基础上的教育评价体系更是加强了各个种族间受教育机会和职业选择的不平等性。1994年,一个由民主选举产生的,象征民族抱负的新政府开始上台执政,并试图改变这种不平等的教育体制,作为改革的一部分,政府实行了与过去不同的评价政策和资格认证体制。  相似文献   

5.
略论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民族教育本土化的过程是既照顾了各民族利益,又顾及了国家利益并顺应全球潮流的过程。多元化教育是以尊重不同化为出发点,在各集团平等的基础上,为促进不同化集团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共同平等的异化间的教育。“多元”与“整合”教育相辅相成,“多元”要围绕“整合”实施,“整合”要结合“多元”发展。多元化整合教育是未来民族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郭运晨 《考试周刊》2014,(54):168-169
跨文化理念视域下民族教育的发展应该注重接受并欣赏文化差异、尊重人的尊严和人的权利。各民族文化均有其特性,应相互尊重、相互学习,非主流文化应受到应有的重视。课程体系构建以尊重各民族文化平等为基准,有目标地实施平等教育。应充分认识各民族的传统教育习俗,对其文化价值与教育功能展开深入研究,并纳入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寻找出传统与现代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前多民族国家在保证自己国家全面发展的前提下,还需要重视民族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我国在针对少数民族语言的教育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视。其中平等化发展各少民族的双语教育是解决各民族语教育的中遇到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各民族的紧密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在各民族干部群众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各民族学生中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为重点内容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1990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的要求,逐步在中小学开展了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丰富了中小学爱国主义、国情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促进了56个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交流、继承和发扬,增进了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增强了各民族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思想意识,在各界引起了积极的社会反响,取得了良好的教育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
城乡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对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麟 《吉林教育》2006,(1):18-19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作为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追求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从我国古代的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到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教育的平等性”乃至1948年“受教育权”,被纳入联合国以世界人权宣言,无不说明人类社会把平等教育视为理想的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0.
民族教育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搞好民族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中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主要探析了上海在促进民族教育方面的主要举措与经验,以期为教育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提供参考,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各民族在政治、法律平等基础上实现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全面平等,这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深化民族平等关系的基础,是关系到民族平等是否稳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族比较单一,经济发展也比较平衡,这使得日本社会在经济高度发展时期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被认为是“平等社会”。因此,有关教育不平等方面的研究也不多。刈谷刚彦可以认为是日本近几年研究教育公平问题的第一人,通过他的分析重新发现日本“平等社会”中教育的不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受教育者获得教育机会不平等。表现在各教育阶段入学率和升学率的差距随着教育阶段的升高而扩大,呈现出倒金字塔状的格局。《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前的1985年,城镇已普照及了初中、小学教育,而农村儿童入学率不足95%,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的比率只有65%,而低于这一数字的省、市达13个,其中贵州、广西和西藏不足50%。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的必要条件,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为适应社会对民族团结教育方面人才的需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中增设民族团结教育方向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是具体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向心力、凝聚力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数据,从阶层、城乡、性别、民族四个维度对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不平等进行测度,研究发现: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就读学校教育质量有显著影响,这检验了EMI假设在中国的适用性;学校教育质量也体现出城乡和民族方面的不平等,但一旦加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城乡和民族的影响不再显著;学校教育质量的性别不平等在城乡都不显著。上述发现有助于理解我国的教育质量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不平等扩大的现象日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从高等教育不平等扩大表现来看,主要是地区不平等、城乡间不平等和阶层间不平等;从制度成因来看,主要是教育产业化、自主招生政策和加分政策所引起的。对此,近些年来政府与高校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教育不平等进行干预。主要包括逐步取消不合理的高考报考资格的政策限制、叫停教育产业化、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完善自主招生政策。  相似文献   

17.
高芳卉 《双语学习》2007,(8M):115-115,132
澳大利亚在建设兼收并蓄、多元文化的社会方面被认为是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教育体制富有浓厚的澳大利亚特色,其目的是使各民族文化群体不分种族,性别和社会阶层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相似文献   

18.
教育平等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教育平等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蔡元培教育平等思想可以这样概括:不问男女、阶层、贫富、民族等,都应接受平等的教育。蔡元培教育平等思想中的一些合理因素对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公平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教育平等问题及政府的教育政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作为教育决策的主体,应该以公平性原则作为教育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合理安排教育资源分配优先权,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作为资源优先投入的重点之一;以"差别但平等"原则进一步拓宽少数民族在义务教育后的入学机会;以建立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作为实现民族教育平等的最终目标,并依靠完善的政策机制逐步实现教育公平目标。  相似文献   

20.
教育是现代明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对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安宁相每一名青少年的成长。近年来,贵南的教育事业,特别是我县的民族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差距还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