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桂永锋 《科教文汇》2011,(31):145-147
孔子体育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体育思想的重心是"寿"。孔子倡导体育"载道",为了政治,为了教化,他不但教授体育,而且躬身践行;但是,如果体育不合"仁"、"礼"、有悖孝道,他是坚决反对的。像孔子的其他思想一样,他的体育思想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至今仍存。  相似文献   

2.
史黛音 《科教文汇》2013,(10):91-92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仁"学顺应了时代的需要,体现了"爱人"和"忠恕"的统一,并且与"礼"共同构成有序和谐的社会伦理模式。笔者从人际关系和谐、生态和谐、德治社会等方面阐述了孔子仁学的现代意义,力求为创建当今和谐社会寻求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3.
王汉宗 《科教文汇》2012,(18):23-24
道德教育,是对学生道德品德的培养与塑造。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其核心是关于人的道德修养。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十分重视德育教育。他围绕着"仁"与"礼"的政治目标,向学生全面实施了包括人性、人伦在内的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教育,使"政治理想"与"道德行为"两大板块的教育达到了和谐统一。本文从"孝悌"、"财富观"、"诚信"、"知行"、"自省"等方面论述了孔子德育思想对中学道德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聂涛 《科教文汇》2009,(35):242-243
礼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和礼乐文化有联系的人物,谈论较多的是周公和孔子。本文发掘了春秋时期另一位对礼乐精神有重要贡献的人物——季札。文中认为礼乐的精神就是"和",具体落实到"德"的教化。季札通过他的诗论和乐论,精确把握住了礼乐的"和"的本质,并通过人生修养将其落实到"德",成为了一个彬彬君子,而这些思想还被孔子所继承和发展,从而对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丽丰 《科教文汇》2010,(8):62-62,85
《孔子诗论》开篇即以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的论述拉开帷幕,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发现,对《诗》文学秉性的发现,《孔子诗论》将"志"落实在了"性情"上。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强调"性""情"的同时,诗论作者并没有放下"礼",在"重情"倾向下并未偏离传统的"礼本"主张。  相似文献   

6.
周楠 《科教文汇》2011,(5):23-24
"信"字是在《论语》中出现的频率较高的实词之一,它作为一种伦理观念在孔子的整个道德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孔子认为,"信"伦理观念是贯穿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的,与"仁"、"行"、"政"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探讨关于"信"的伦理观念对于当今时代更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是个人自立、朋友之间还是经济活动乃至治理国家方面,它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它的现代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伶鑫 《知识窗》2013,(22):1-1
我们今天提到教育,往往是对"高效"的顶礼膜拜,对"模式"的孜孜以求,对"现象"的大势吹捧,更多的是想随"旋风"扶摇直上。正因为这些"浮云"渐渐多了,教育原本的面貌和立场也就渐渐地模糊了,甚至被掩盖了。有位教育局长曾在一个教育论坛上不无得意地说:"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和工厂出来的乒乓球一样,每个都一模一样!"面对他的"大面积丰收",强调"因材施教"的孔子恐怕要汗颜了,强调"多元智能"的加德纳也要面带愧色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打着改革的旗号,使我们的教育渐渐偏离理性和科学的轨道,还理直气壮地冠以理性和科学之名,  相似文献   

8.
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可谓博大精深,意存高远。1991年全球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召开大会时,其大会宣言宣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中外科学家在这一观念上竟是这样惊人的一致,他们都深深感受到了孔子的儒学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无尽的哲理。  相似文献   

9.
孙婷婷 《科教文汇》2014,(35):60-61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主要以"远"、"近"与"上"、"下"有关的隐喻为例解析了《论语》中的空间隐喻。通过实例解读,作者指出了孔子达到"仁"的观点,即远离不仁便近仁;以及孔子对于社会秩序的观点,即社会等级森严,上行下效,恪守礼节,以进一步理解儒家思想及其与社会的互动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良 《知识窗》2013,(12):76-76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孔子,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都提出过"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这就是"师生互动"观点的先导。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融入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单纯的给予者"转变为"获取方法的引导者"。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师生互动"在数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11.
田湘红 《科教文汇》2012,(28):200-201
“正名”是孔子阐发其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孔子从“正名”的功能性层面阐述了其涵义.即“正名”是为社会成员立规以实现社会、政治秩序的稳定和良性运转。为实现“正名”,孔子提出了两种路径:一为根本性的路径,即礼;一为辅助性的路径,即政、刑。  相似文献   

12.
吴滢 《科教文汇》2013,(28):140-141,150
钢琴曲《序曲与舞曲》是黄安伦中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笔者通过研究演奏中对“指-腕-肩-腕-指”的转换,探索对该作品音乐结构的宏观控制,以及更好地把握黄安伦钢琴作品的风格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憩园》是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由尖锐张扬过渡到内敛深沉的代表作。本文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说明《憩园》中巴金的矛盾和潜意识,即寒儿执著寻父的源头,寒儿、"哥哥"和黎先生的实质关系,巴金本身的现实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罗茜 《科教文汇》2011,(4):77-77
英国作家毛姆在创作和生活上一直都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他的长篇小说《月亮和六便士》揭示了主人公复杂、邪恶、奇特,但同时又具有对崇高理想不懈追求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15.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被评论家称之为"一本结束了乌托邦小说的反乌托邦小说集大成之作"。在《一九八四》中奥威尔描述了一个处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大洋国的种种恐怖景象,奥威尔创造了诸如"新话"、"老大哥"和"双重思想"等"奥威尔式"语言。从小说的结尾,主人公温斯顿"战胜了自己,爱上了老大哥"可以看出奥威尔的悲观情绪。《一九八四》一书胜在其对政治卓越的洞察和预言能力,在叙事和结构技巧的创新方面稍显不足。  相似文献   

16.
周洪如 《科教文汇》2014,(32):126-127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所有看过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的人,都会熟知这句经典台词。1995年,在第六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角逐中,《阿甘正传》共荣获13项提名。从此,“阿甘”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阿甘哲学”被全世界了解。本文从阿甘的人格魅力出发,通过对阿甘及其身边家人朋友的分析,浅谈美国电影中的人性。  相似文献   

17.
张丹清 《科教文汇》2011,(7):140-140,149
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提出的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坚持“早启蒙”、“早选苗”、“早培养”的工作思路,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