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辅导员》2014,(13):F0003-F0004
主题阅读采取“单元主题教学法”的课堂模式,主要由以“大单元主题教学”为代表的教学流程改革、以“以读代讲,以读带讲”为代表的教法改革、以“批注式阅读”为代表的学法改革三部分组成,短期内较大幅度实现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充分揭示了主题阅读的秘密。  相似文献   

2.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以教材单元主题为单位组织教学,同时开发出校本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教学时对三本教材进行整体设计,进行大单元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阅读教学的五倍以上。因而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读书,摒弃传统课堂的分析讲解,要以读带讲、以读代讲(统称“以读dai讲”),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以教材单元主题为单位组织教学,同时开发出校本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和《经典诵读》,教学时对三本教材进行整体设计,进行大单元教学。在相同的时间内,学生的阅读量是传统阅读教学的五倍以上。因而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读书,摒弃传统课堂的分析讲解,要以读带讲、以读代讲(统称“以读dai讲”),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读"为主线。那么,在语文课上,学生到底应该如何读呢?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中,我通常是围绕主题进行单元整体阅读教学,先确立简单而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采用"研、品、写、展"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量地读、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阅读的自主性和思维的独立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一面》分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初识鲁迅"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篇文章都是抓住语言、动作、神  相似文献   

5.
笔者真正走进了主题阅读的实验研究,主题阅读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中,中高段则以"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课型为重点课型,本文就以文带文课型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什么是以文带文;二是以文带文解决的三个问题;三是以文带文课型中的以读代讲;四是以文带文之以读代讲课例评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语文阅读教学,从教学方面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没有把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第一位,而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了第一位教师"以讲代读或只读不讲",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或者教学中只是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读,不去品读课文中的精华.有些教师的教学违背了整体-局部-整体的原则,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造成学生学完一篇文章,所得到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缺乏整体感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本末倒置,以练代读"的做法,阅读就是为了答题,答题就是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就是为了提高成绩.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教材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以冀教版教材为例,单元的主题越来越鲜明,选文越来越精美,尤其是"阅读链接"和"综合学习"为语文教学注入了一汪清流,使语文的学习更加丰富而精彩.但是,语文教学似乎更难以把握了:到底要从一篇文章中挖掘出哪些东西?该如何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语文?一个单元的主题阅读完成后.还应该继续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正>一、前期积累——主题阅读为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能,我们开展了一系列"重塑阅读灵魂,打造主题阅读高效课堂"的教改活动。结合我校多年的"生本教育"理念,构建了一种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新语文主题阅读课堂模式。一是建构"一主两翼"的阅读课程体系。一主:是以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教材为主,两翼:即《主题读写》和《经典诵读》为辅,以"单元主题教学"为策略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探索主题阅读课堂教学模式。我们的主题建构教学是以教材单元主题为  相似文献   

9.
黄宗耀 《天津教育》2023,(11):162-164
<正>将主题式单元教学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学生整体学习语文知识,准确把握重难点,构建语文知识结构,提高学习针对性。同时,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更符合新课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需要。一、小学语文主题式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单元教学是指以整体单元作为语文教学的基础单位,从整体出发,统筹兼顾,以多篇文章促进单元整体教学,将自读、默读、分析、写作等方面相互融合,成为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辅助的教学整体。主题式单元教学是指立足于课程目标,制定多种教学主题,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深入探究与组合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10.
梁淑娟 《新作文》2022,(3):51-52
如何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较快较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认为,采用基于"以读促写"的单元主题教学法很不错."以读促写"指的是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单元主题教学"是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进而寻找一个写作主题作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下面以统编教材七下第五单元为例谈谈笔者的...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抓好低年级的识字教学呢?《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乐学,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从而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轻松识字,学会识字。主题阅读是以教学单元主题为枢纽,用"单元主题"统领整个教学流程,采用"1+X",一篇带一篇,一篇带几篇,一篇带整本书阅读的方式,课堂教学中做到精读少讲,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海量阅读,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在主题阅读的识字教学中,重点探究第一学段的整体识字教学策略,把整个单元的生字(识字表、写字表)都集中在一起学习,积累学生的识字量,拓展学生的识字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阳城县第二小学在"主题阅读"实验中,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教学理念,保证了学生阅读量的有效完成。一、构建"一主多元"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丰富充实的阅读资源"一主"即:以现行的"语文教材"为主体。"多元"即:以围绕语文教材编写的《经典伴我成长》读本、《主题阅读》读本及每单元推荐的  相似文献   

13.
英语单元阅读作业以单元话题为主题,给学生提供一系列难度适宜、拓展话题深度和广度的阅读语篇,同时起到以读促读、以读促写、以读促说以及通过阅读帮助学生运用核心词汇、运用语法知识和积累主题语汇的作用。从分析单元教学目标、确定单元作业目标和课时阅读作业目标、按单元主题搜集语篇、分析语篇教学元素确定阅读篇目、设计课时阅读作业、形成单元阅读作业等方面,阐述初中英语单元阅读作业设计的路径与方法,指向并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  相似文献   

14.
笔者真正走进了主题阅读的实验研究,主题阅读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在具体的教学中,中高段则以“以文带文、读写联动”课型为重点课型,本文就以文带文课型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是什么是以文带文;二是以文带文解决的三个问题;三是以文带文课型中的以读代讲;四是以文带文之以读代讲课例评析。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主题单元十二“回归”。 教学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体现这一教学理念。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在诵读与表达中给予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  相似文献   

16.
自读文言文的学习以学生自读为主,《周亚夫军细柳》的自读过程以人物对话为突破口,以诵读指导为主要方法,指导学生认识人物,理解主题。教学过程中须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起点上,整合单元编写中读写素材,达成读写的过程整合,让自读文言文也能成为单元整体读写目标的承接点。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语文教材(5—10册)的每一单元里,讲读、阅读和独立阅读三类课型几平都具备,而每一单元的基础训练的“读”和“写”都是相同的。我们在训练“读”的单元里,作了“以读为主的读讲教学”的尝试。在“写”的单元里,则试用了“以作文为生的读讲教学法”。通过实践,这两种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现简介以作文为主的读讲教学法于后: 一是“看”:看是有目的、讲方法的仔细观察。在每讲一个单元之前,都要仔细阅读、分析本单元里各类型的课文,再根据单元训练的重点要求,提出观察的对象、目的和方法。例如,五年制语文第五册基  相似文献   

18.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游记,也是一篇自读课文。经过丽江的这"一滴水",自带神奇的特质,让这篇文章充满了童趣与诗意。赵富良老师执教的《一滴水经过丽江》一课是别具一格的:教学设计,运用神来之笔——穿梭时光;教学起点,在于贴近学生——阅读体验;教学策略,帮助搭建支架——比较阅读。  相似文献   

19.
"主题阅读"就是围绕一定主题,把多篇文章、多种信息以多种角度组合在一起,在多个文本交融的品读过程中,最终实现主题意义的构建。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围绕"主题阅读",从"文本激发‘主题阅读’的兴趣、单元主题拓展‘主题阅读’材料、现实生活升华‘主题阅读’感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发掘语文教学资源,改进语文书文字资料匮乏的"薄"的缺陷,让语文书"厚"起来,让语文书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提升学生人文修养的"厚"实载体。  相似文献   

20.
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编排以"预测"为人文主题,让学生以课文为载体,"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继而学习预测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自三年级起,每一年段均加入阅读策略单元,而"预测"则作为首要阅读策略,最先出现于统编教材.文章以统编版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对文本进行分析,形成教学心得,努力践行从"教语文"过渡到"习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