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立二十年来,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方法已经不满足现代农业的需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国家提出来的一项十分有效的土地整治活动,其依据于国家出台的土地整治规划和相关政策,以建设适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发展目标,建设高产的生态良好、集中连片的现代农业。本文就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问题为立足点,对我国当前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管理现状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土地利用变更等多元数据,利用生态位(Niche)、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多元约束(Multi-constraints)方法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区位选址,以期为垫江县及类似丘陵地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①评价指标空间离散性不一,地块连片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地块到居民点距离变异性最强,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适当考虑的关键因子;②区位要素与综合适宜度空间分异明显,自然禀赋、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的适宜性表现为西部平坝、北部丘陵和中部河谷地带较高,而南部及“三山”(明月山、南华山和黄草山)地带较低,生态环境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反之,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适宜性格局亦表现为西部、北部和中部较强而南部较低的态势;③建设选址结果占基本农田的28.76%,同政府实际划定结果相比多出14.48%,说明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上述研究表明,基于生态位、空间自相关和多元约束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是保证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选取重庆市垫江县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质量分等、土地利用变更等多元数据,利用生态位(Niche)、局部莫兰指数(Local Moran’s I)、多元约束(Multi-constraints)方法进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与区位选址,以期为垫江县及类似丘陵地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1)评价指标空间离散性不一,地块连片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和地块到居民点距离变异性最强,成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适当考虑的关键因子;(2)区位要素与综合适宜度空间分异明显,自然禀赋、基础设施和社会条件的适宜性表现为西部平坝、北部丘陵和中部河谷地带较高,而南部及"三山"(明月山、南华山和黄草山)地带较低,生态环境的适宜性空间格局反之,高标准基本农田综合适宜性格局亦表现为西部、北部和中部较强而南部较低的态势;(3)建设选址结果占基本农田的28.76%,同政府实际划定结果相比多出14.48%,说明垫江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条件较好。上述研究表明,基于生态位、空间自相关和多元约束方法,能够较好地指导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4.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土地整治中的重要任务,对提升耕地质量,划定和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中的主要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而提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合理方案建议,并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2012年3月,《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发布,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土地整治科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12年5月上旬,“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土地整理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7个课题在北京全部通过验收,项目对解决土地整治从传统技术向现代技术转变过程中的瓶颈技术、实现土地整治从数量向质量和生态方向转变具有重大推动作用,为“十二五”土地整治科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混凝土在河道整治时作为护坡材料使用,既能满足稳固护坡的功能,又能在护坡坡面上覆土植草,从而达到边坡安全和生态整治的综合效果,本文从施工与养护分析等方面对其展开探讨,为其进一步实现河道治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国家的民生大计就是粮食问题,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就是保证粮食的安全。根据我国当前发展的现状,国家对粮食问题制定了相关的文件,从而使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不断加快。本文就是对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规范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严格耕地保护,提供耕地质量,促进节约用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本农田是耕地的精华,基本农田是重要的"吃饭田"。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为了实现粮食稳产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基本农田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重要基础。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不仅受基本农田本身质量的影响,还受到外部环境区位条件、行政决策以及生态安全要求的约束。本文阐述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评价单元指标,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区的依据原则。  相似文献   

10.
山区性河道中生态型护坡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河道生态问题备受关注,现阶段的河道整治,也越来越重视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采用生态护坡型式是恢复河道生态的基础,而山区性河道生态型护坡又有其不同于平原河道的特点,本文在对山区性河道护坡应具有的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几种适合山区河道的生态型护坡结构,以期在设计和实践应用中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流域治理中,为提高护坡的持久稳定、维持和提升水环境生态功能,本文从护坡修复的修复材料、修复方式的角度进行探究分析,通过详细探讨其各自的优劣,为恢复受损的河流护坡和提高护坡生态功能提供了技术参考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11,(21):14-14
按照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5年我国将建成4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2020年力争建成8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为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利工程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必须做好水利工程的建设及管护,以发挥水利工程的最大功效。在水利工程的建设施工中,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进行和有减少水土流失情况的发生,就必须做好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护坡工程建设。护坡工程的施工需要运用一定的施工技术和生态防护措施,这样才能实现水利工程的综合生态效益。本文就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护坡工程施工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旨在为水利工程的护坡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河道护坡的安全稳定对于防洪、抗洪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使用的护坡技术,只是在河道边坡进行防护墙和防护坡的建设,使用的都是硬度比较高的坚固型材料,虽然在防护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对水体、土壤、生态系统等造成了影响,污染了水体环境,阻碍了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而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有效改善了传统护坡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本文对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河道建设水平需要进一步实践研究,在有效的探索过程中要重视运用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通过提高护坡施工技术水平,能不断提高河道的质量,从而为相关工作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希望通过有效的技术分析,能够不断推进河道生态护坡施工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东营市区河道土壤为轻砂壤土,导致河道的岸坡逐渐坍塌,形成宽浅式河滩,并且河岸土壤的盐碱化比较严重,不适合于生长普通护坡植物。为巩固河道岸坡,绿化东营市区,倡导绿色生态的城市建设,在分析目前常用护坡方案的基础上,结合东营市的环境状况,提出适宜于东营市广利河等河道生态护坡的技术方案,为进一步研究生态护坡技术在砂质盐碱土渠道护坡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马达加斯加NOSY BE公路项目边坡和料场恢复治理中,结合地质实际特点,承包商采用适当的边坡生态治理措施,用人工平铺草皮护坡和种植香根草护坡,取得很好的效果。文章主要介绍人工平铺草皮护坡和种植香根草护坡两种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施工工艺及应用效果,并通过在马达加斯加NOSY BE公路中的实际应用,提出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态护坡技术在河道整治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生态护坡是兼顾多学科,由植物和工程措施组成的综合护坡系统的新型护坡技术。通过在乐昌峡水利枢纽右岸公路工程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为类似边坡防护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土壤侵蚀:从综合治理到生态调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土壤侵蚀类型多样、侵蚀过程复杂,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丰富。文章对国内外土壤侵蚀及其阻控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我国复杂环境下土壤侵蚀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回顾了我国土壤侵蚀防治由优化坡面措施,到小流域综合整治,再到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与优化布局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阶段治理重心应从遏制面积扩张转向生态功能提升为主,治理手段应从综合治理转向生态调控,变对抗为利用,变控制为调节,寻求土壤侵蚀防治与农业高效生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协同途径,以期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