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说排座位     
新学年快开始的时候,学校决定让我当六(3)班的班主任。消息传开后.就有八九个家长提着礼物到我家探访,他们除了要求我加强对其子女的管教外.还要求我给其子女调整座位,有的要求调到前排坐,有的要求从第一排退到第二排,有的声称不与纪律差的同巢,有的则希望与成绩好的同座……  相似文献   

2.
丁勤 《老年教育》2006,(10):28-28
子女对老人不孝,原因有三(1)子女攀比心理。许多事实证明,越是子女多的老人,出现子女不孝的可能性越大,原因就是子女之间互相攀比,有的是比谁对老人孝顺,而有的是比谁对老人不孝。(2)子女依赖心理。子女多了,相互之间产生依赖心理,也就是平时说的“踢皮球”。有人针对这一现象感叹:“一个儿子是个儿,两个儿子半个儿,三个儿子没有儿。”(3)嫌弃老人。有些子女看到父母老了,病也多了,不但不能帮助自己,反而还给自己带来许多经济、生活上的负担,进而嫌弃老人。  相似文献   

3.
杨璐 《老年教育》2008,(6):26-27
第一,不要提前把自己的房子转到子女名下 一些老人出于种种考虑,把房屋提前转到子女名下。结果,有的子女拿到房产后便不像原来那样孝敬父母,有的甚至还将老人扫地出门。  相似文献   

4.
社会心理学认为:激励对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败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几乎每一位家长都懂得激励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但是有的家长以美言激励子女,子女当时听来喜滋滋,飘飘然,然而时间一过并不留什么痕迹;有的家长激励子女时,没有从子女的实际出发,无限度地拔高目标,子女深感望尘莫及,甚至心灰意冷;有的家长在充满“火药”味的氛围中去“激励”子女,结果形成无法挽回的僵局……可见,这些家长在激励子女时都已涉入误区。那么,家长该如何正确激励子女呢?一、激励子女的语言要有余味有的家长看到子女学习上摘取了桂冠,运动会上夺取了…  相似文献   

5.
一、千家万户班主任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有的学生家长文化修养高,教子有方;有的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对孩子疏于管理;有的家长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但溺爱子女;也有的家长文化修养不高,对子女简单粗暴。班主任要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进行指导和帮助。有的学生文静,有的学生好动;有的学生听话,有的学生莽撞,班主任教育学生要掌握技巧。1.平易近人班主任教育学生要讲究谈话技巧,态度要平和,跟学生扯家庭、谈生活,以此消除学生的戒心,学生只有戒心消除了,才能从心底里…  相似文献   

6.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很多,占学生总数80%。生源构成复杂,流动性强,学业基础和习惯养成等方面参差不齐,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压力。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外来务工子女大部来自农村。兴趣广泛,课间捉蝴蝶、蜻蜒时专心致志,争论起不知道的植物津津有味;甚至有的同学能用捡的树叶拼出漂亮的图案。有的学生学习课文时,对蒲公英花为什么早晨开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1.随着家庭离婚率的升高,单亲子女人数不断增加。有的父母离异后,子女原有的地位和关系失去了,造成了心理上的失落感,性格变得孤僻、消沉。孩子的活泼天性消失了,在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阴影,对别人产生了愤恨感和报复心理,认为“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随着年龄的增长,报复心理越来越严重。在小学阶段单亲子女在学校开始不爱上课,不爱学习,产生了厌学情绪,不按时完成作业,吸烟酗酒,恶习开始滋生;初中阶段开始谈恋爱与社会上不良行为的人进行接触,入伙,打群架,偷盗,产生了犯罪心理和犯罪动机;进入社会后成为社会的不…  相似文献   

8.
幼教拾贝     
1.父母对孩子过分照顾、保护,不放手让孩子自己活动、做事的,子女的性格多半消极、依赖,没有责任感,没有忍耐力,不适应集体生活,遇事优柔寡断。2.父母对孩子冷淡,置之不理的,子女多愿意寻求他人的爱护,力图招惹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有的喜欢惹是生非,有的好攻击挖苦别人,也有的却表现为性格淡漠,与世无争。3.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的,子女多表现为撒娇、放肆、神经质、以我为中心,缺乏责任心,没有耐心。  相似文献   

9.
长春市公平小学地处二道区公平路,流动人口多,农民工子女占60%,是我校学生的主体。这些农民子女多数来源于外五县及周边县乡。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有的曾就读于五年制小学,有的就读于六年制小学;使用的教材不同,分别有人教版、实验版、地方版等;课程设置不同,有的小学没开设英语或是开设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开设了特色的地方课程、有的只重视语数学科等;家庭环境不同,大多数家长实行“放羊式”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不少农村中小学中,学生流动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学校流动率还相当高,而且流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贫下中农子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的,如家庭经济困难;家长对学校的教学内容脱离生产生活实际不满意;有些学生成绩不好失去了学习信心;以及有的家长对供子女读书在认识上还不完全正确,等等。但从根本上说来,还是  相似文献   

11.
这学期学校领导安排我管理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全班30名同学,其中有8位同学不一般。他们的家长有的是资金雄厚的企业老总,有的是社会地位显赫的领导。这些家长普遍对子女的期望都很高。但他们的子女的表现却往往不尽人意:有的学习毫无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一、学生品德不良的客观原因 1.社会的不良影响  社会一些不良场所、文化市场及一些不轨行为的影响,如凶杀电影、淫乱的录像、黄色小说,KTV包箱,等等,对学生心灵的腐蚀;还有社会上一些不法分子的猖狂犯罪活动,社会上的某些腐败现象,以及一部分人的唯利是图、吃喝玩乐的影响,致使少数学生形成不良品德。 2.家庭的不良教育和不良环境的影响①有的家风不正,如家庭成员赌博、生活腐化等,往往把子女引入歧途。②有的家庭缺乏正确管教子女的原则和方法;有的是父母双方对子女教育的要求不、一致,有严有松,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13.
寓教于情     
古人云:“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交友如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也是如此。不知心则不能相知;不相知,彼此隔膜,怎能谈得上教育效果呢?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形:一些父母对其子女动辄呵斥、打骂,训子不可谓不严,但只能使子女产生反感,有的与父母貌合神离,有的甚至铤而走险。在学校里,也有一些教师对待后进学生,采取这种做法。其结果学生也往往是口服心不服,腹诽不已。可见,不能平等地对待子女、学生,不是寓教于情,而是违情悖理,这样的教育没有不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中小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1.家庭的影响。①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有的家长教育子女贪占便宜,避重就轻,"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其做法养成了青少年的自私;有的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教育子女投机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主要发生在初中 ,小学比较少。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 .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严重。读书是知识积累、技能获取的源泉。但有的家长急功近利 ,不支持子女读书。另外 ,有无工作 ,能否挣大钱和读书与否有的不成正比 ,也使一些人认识上出现偏差 ,走进误区。2 .读书费用较大。有的职工下岗 ,有的家庭困难负担不起 ,无能力供子女读书。3 .家庭教育的误区。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属普遍 ,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 ,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强迫孩子学外语弹钢琴等等 ,一…  相似文献   

16.
翻开报纸,常看到有些领导干部送子服法的报道。这些领导干部带头不徇私情,令人肃然起敬。然而笔者又想到:如果这些领导能教子守法,防止子女犯法,岂不更好? 应当看到,多数领导干部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的。有些干部子女在祖国建设中还立了功,这是很可喜的现象。但也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在教育子女方面做得不够,有的领导干部的子女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作为家长的领导干部不能不负责任。他们不懂得正  相似文献   

17.
许多父母对子女抱太大希望,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强迫孩子在小小的年纪就去学这学那。结果,许多孩子对学生产生了厌恶情绪,有的还严重影响到身心健康。“望子成龙”是许多人的美好愿望,这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明白不是每个人都成得了“龙”的,  相似文献   

18.
可怜天下父母心徐凌峰,刘军望子成龙乃普天之下父母的共同心愿,尤其在当今社会条件下,计划生育的实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子女更成了父母的头等大事。孩子还未落地,有的就开始了"胎教",孩子一出生,更是全身心地投入,想方设法使子女出类拔萃。这种好的心愿...  相似文献   

19.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子女”教育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艳 《湖南教育》2005,(17):17-19
“留守子女”教育与流动子女教育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两个方面。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专项调研中发现,因家长外出打工,疏忽了对子女的教育和管理,这一部分学生有的因厌学而辍学,已成为流失学生中新的一分子。  相似文献   

20.
做教育工作难,做差生转化工作更难。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仔细考究起来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因素。有的家长整日忙着挣钱,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他们只是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却忽略了对孩子思想情感的关注,使孩子既荒废了学业,又养成了诸多不良习惯;有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