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心罚”,是指一些家长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这对孩子稚嫩的心灵有极大的伤害。一般来说,孩子的心理比较脆弱,不管家长训斥与嘲讽的出发点多么善良,理由多么实在,但其教育效果必然适得其反。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性格的养成,是从小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现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很多家长为使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成绩方面最具竞争优势,"恨铁不成钢",采取了指责、抱怨、训斥、嘲讽、拳脚棍棒教育等"缺点轰炸"的方法,严重影响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家长需要通过文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预防"缺点轰炸".  相似文献   

3.
许多家长都想通过与孩子交谈增加感情,并达到教育的目的。可有些家长总感到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交谈的方式不正确。错误的交谈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训斥式。家长居高临下,只会指责孩子这儿不好那儿也不是,不耐烦听孩子谈他的想法。较小的孩子懂事不多,家长如不把道理说明白,对这种方式的交谈孩子倍感屈辱和压抑,其结果是亲子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二是溺爱式。看上去好像与“训斥式”相反,家长用“甜蜜”的口吻对待孩子,其特点是“哄”。但从本质上看与训斥式一样,都是没有深入孩子  相似文献   

4.
孩子好动、不安,上课时不是咬手指就是捏鼻子,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有“多动症”没什么好办法,多训斥就能好。但有关医学专家提醒,孩子多动可能是得了“感觉统合失调”,最好的方法不是关起来训斥,而是让孩子多玩游戏。  相似文献   

5.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尊重大人,不听话。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训斥打骂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孩子“犟嘴”,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许多家长还会因此而责骂训斥孩子。其实,孩子“犟嘴”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家长应当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找准“症结”,对孩子实行有效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教师普遍反映:幼儿园教育工作更科学了,保育工作更到位了,但家长工作更难做了,“问题”幼儿也更多了。究其原因,是“问题”家长多了,随着独子家长的增多,幼儿家长的教育方式虽然主流是好的,但包办代替、溺爱、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训斥打骂孩子、对孩子期望值过高、过于重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常看到有些家长在这样训斥孩子:“动作还不快点,这样磨磨蹭蹭,上幼儿园又得迟到了.”尽管家长的心里“急冲冲”,但孩子却依旧是“慢吞吞”,弄得家长毫无办法。因此,应该及早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求他们讲究效益,做事情要利索、快捷。规矩早立,有条有理。这里的所谓“规矩”,即是让孩子自己动手料理生活时有条理和规矩。有首儿歌中  相似文献   

9.
在幼儿园里常看到有的家长大声训斥孩子:“玩到这么晚还不回家,你长了记性没有,怎么东西又丢了呢?”等等。一边是大声哭喊的孩子,一边是尖声训斥的父母。  相似文献   

10.
别吼孩子     
心理学实验证明:大声训斥孩子会使孩子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家长训斥的道理,孩子往往听不进去,因为震怒会干扰孩子的正常思维和判断,从而得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许多家长给孩子洗衣服时,经常从孩子口袋里掏出一些小东西:小石子、小木片、小卡片、小珠子……乱七八糟,简直就是一堆垃圾,把衣服弄得脏乎乎的,经过几次,有些家长就开始大声训斥起孩子来,说什么“不讲卫生啊”,“拿这些乱七八糟东西干什么呀?”等等,有些家长不听孩子的分辩,粗暴地将口袋里的小东西随手扔了出去,惹得孩子一顿大哭。我并不赞成家长这种想当然地训斥孩子和粗暴地对待孩子的做法。如果做家长的蹲下来好好读读孩子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孩子口袋里的小东西不是脏乱差,而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大千世界的万物都是新…  相似文献   

12.
家长们说:现在的老师缺乏爱心,对孩子动辄训斥、罚站、罚写字。孩子要是犯了错,家长都得被劈头盖脸地训斥、羞辱一顿。“无论你在外头多么有头脸,在老师面前,你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挨训。”还要给老师陪小心、陪笑脸,生怕惹了老师累及孩子。  相似文献   

13.
在上下班的人流中,经常可见送孩子的家长们,抓紧这分分秒秒的时间教孩子数数、背儿歌、指着牌匾认字。有时孩子答不上来,家长还训斥一通“真笨”,把孩子弄得很紧张。“路上学”不是不可以,主要是这些家长选择的教学内容不适合于这种时机。数数、背儿歌需要有能让  相似文献   

14.
有的家长不了解教育规律,只是一厢情愿地让孩子死读书,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他们每天逼着孩子写字、背诗、学汉语拼音和背英语单词等,如果孩子不愿意做这些事情,就会遭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哪里还有自由,哪里还有玩的时间,哪里还有快乐。在家长的引诱或威胁下,孩子只得极不情愿地去做大人要求他们做的事。其实,在家长的打骂和训斥声中,孩子的学习是搞不好的,即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那也是暂时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违背了儿童教育的规律,是不足取的。英国教育专家指出:儿童的…  相似文献   

15.
在学校里,与家长接触最多的是班主任。班主任与家长交流是一门艺术,需要技巧。交流得好,会让家长心悦诚服,积极主动与老师配合教育孩子;交流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作为班主任,以下几种情况应尽量避免。1.告状。孩子出了问题就打电话给家长或叫家长到学校,这是家长很害怕也很反感的事情。孩子难免出错,有了问题,班主任应该积极主动想办法解决而不应该推给家长。教师与家长比起来,教师毕竟是学过教育学、心理学的,毕竟是掌握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大事小事都叫家长,只能显示班主任的无能。“孩子哭了抱给娘”,这在学生管理上不可取,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失去对老师的敬重。2.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任何一位家长,无论他的孩子多么顽劣,都不希望别人当面数落,更何况有些班主任会在办公室里,当着许多老师的面对家长数落学生,这会让家长很没面子,结果只会让家长窝着火回家训斥甚至打骂孩子,无益于问题的解决。3.指责训斥家长。学生犯了错,有的班主任会对家长说“:你的孩子怎么回事啊?老出问题。“”你们怎么教育的?“”你们也管管孩子!”等等。遇上好脾气的家长,也许不会说什么,但有些家长会反驳你“:我们的孩子在家很好,在你那里怎么就不听话了?“”孩子交给你了,老师怎么教...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家长来学校了解孩子的情况,教师向家长诉说孩子最近表现较差,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做作业……家长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连忙把孩子叫过来,对孩子又是训斥又是狠打,老师阻止,家长却越打越上瘾,最后在家长的逼迫下,孩子“红”着脸,向老师保证再也不这样……可打过以后,孩子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17.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父母体罚孩子的现象大大减少了,但经常性、习惯性地责骂孩子的“精神虐待”行为却并不鲜见。如一些父母对“不争气”的子女出言训斥与嘲讽:“笨猪,你什么时候才有长进!”“哼,你这样混下去能有出息?”“养条狗还晓得看家,养了你一点盼头都没有!”这些话我们耳熟能详,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稚嫩的心灵有多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家长,对带孩子所要付出的艰辛肯定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惟独没想到家长是个很没面子的角色,似乎只配被学校呼来喝去。孩子小时,家长免不了要接送。但学校似乎从不考虑家长的时间如何安排,是否宝贵。学校心目中没有家长,还把教师应尽的责任推给家长。“陪读”,是每个家长都经历过的。默写生字、背外语、检查作业、试卷签字等等,老师布置的,家长即便有意见也不敢违抗,出于无奈,只得照办,惟恐孩子“吃不了,兜着走”。老师向家长告学生状的事,在我们周围更不少见。不少家长常因孩子淘气而被老师“勒令”到校,接受训斥。回家后,…  相似文献   

19.
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教会孩子笑脸面对别人的嘲讽,而不是反唇相讥。面对嘲讽,孩子应该予以善意回击,下面是常见的一些用于回击的话语:“那又怎样呢?”“你说什么呢?”“你可以说点别的吗?”“这有什么,别人以前就说过。”“你的意思是?”“这没什么好笑的。”“我就是这样,怎么了?”“我没必要回答这个问题。”“对不起,这是我的私事。”……回击的话语远不止上述这些,在和孩子演练时,要注意:1.让你的孩子从上述话语中挑选出一些以回应别人的嘲讽;2.叫孩子运用上面的话语进行练习;3.孩子回应后要和孩子一起微笑并给予肯定。笑脸面对嘲讽表明…  相似文献   

20.
乐发 《家教指南》2009,(7):45-46
孩子的“占有欲”不同于成人,它解释为产生对他人所有物的欲望,并通过行动占为己有。应该特别注意的是,孩子的占有欲大部分仅限于情感范畴,家长切勿轻易上升到“品质”的层面加以训斥。事实上,孩子占有欲的表现不一样,家长的应对处理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