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缅两国山水相连,两国人民有着传统的胞波情谊。如今,中缅两国业已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和澜湄合作机制框架下,中缅两国进一步深化了各领域的互利合作,共建命运共同体,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有利于区域的和  相似文献   

2.
正中俄两国媒体是连接中俄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在推进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并且已经成为推进中俄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中俄媒体合作作为中俄人文领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助推器,为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深化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成为中俄两国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中俄两国的媒体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十月革命爆发以后,一部分具有先见之明的知识分子就开始意识到十月革命带来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掀起了学习、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以下简称"一带一盟"对接)过程中开展的合作有效推动了欧亚地区的发展,其中一个关键领域就是人文交流。而孔子学院在推动中俄"一带一盟"对接过程中的人文交流合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孔子学院在俄罗斯的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和人员流动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近年来,中德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两国互为对方在欧洲和亚洲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随着中国政府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德直接投资数量明显上升。2014年中国凭借190个项目投资首度成为在德国项目投资数量最多的国家,2015年再次排名第一。德国作为欧洲第一、  相似文献   

5.
正阿富汗是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和重要邻国,也是古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中阿两国具有良好的政治关系和深厚的传统友谊,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阿友好合作年"、高校校际交流等文化和人文交流也日渐活跃。与之相比,两国在传媒领域的合作还比较欠缺。为此,本文对阿富汗媒体的生态及其特征进行分析,探寻增强对阿传播效果的途经。一、阿富汗媒体基本情况自从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以来,阿富汗国内局势持续动荡,媒体行业发展缓慢。特别是塔利班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中伊关系的发展在古代就有明确的研究。古丝绸之路把中国和伊朗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方面的良好合作。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伊朗作为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国家,中伊两国仍保持着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同时,两国友好的贸易往来为两国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于此,笔者首先简要描述了当前国情下中伊两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中伊丝绸之路伙伴关系的历史渊源,并以此为立足点探讨两国的发展现状,揭示两国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机遇,展望两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俄关系近年来处于不断深化和发展的过程中,两国在政府层面保持着高度互信,这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数据显示,目前民众间的文化亲近感与当前政治互信的水平存在差距,与官方提出的"文化融通""民心融通"的目标也有一定的距离。一方面,中国在俄罗斯的国家形象美誉度持续走高;另一方面,促使这种局面形成的因素主要在于中国的经济形象和政治形象带来的威望,而非文化形象的感召。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传统的文化外宣活动之外思考一下中俄关系中的文化外交。具体而言,两国媒体合作领域需继续深化以契合政治互信,文化产品的输出方式亟待丰富,中俄青年也应成为两国民心相通的担当。  相似文献   

8.
<正>阿拉伯世界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能源与安全等多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实现和平发展必须借助的重要力量。自1956年5月与埃及建交以来,中阿关系总体发展平稳顺利。随着2004年"中阿合作论坛"的成立与2010年中阿战略合作关系的确立,以及2013年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几年,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各领域的合作稳步推进。据中国海关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仅在经贸领域,2016年中俄进出口贸易额为695.25亿美元,同比增长2.2%,中国已连续六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企业对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已达140多亿美元,继续保持俄第四大投资来源国地位~(1)。在战略互信方面,中俄两国亦在共同应对国际问题挑战中逐渐找到了符合彼此利益诉求的发展契合点,如双方领导人  相似文献   

10.
越南是东盟重要成员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东盟国家,是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中越两国关系源远流长,总体不断向前。政治上,两国政治制度相同、理想信念相通、发展道路相近、前途命运相关,互为重要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经济上,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越南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一致同意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越南“两廊一圈”构想对接;文化上,两国同属儒家文化圈,越南世代受汉文化浸润和影响;历史上,双方具有难以割舍的、根深蒂固的历史联系,两国老一辈领导人亲手缔造起“同志加兄弟”的传统友谊;地缘上,两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深化中越友好符合两国利益。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中俄两国政治上高度互信,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丰富的合作成果。但是,双边经贸关系却长期落后于政治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东北与毗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往来,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水平上,其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2012年,普京重返克里姆林宫后,采取了一系列开发远东地区的措施,首次设立"远东发展部",并筹备建立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发展国家集团,"中国机遇论"剧烈升温。但与此同时,俄罗斯民间舆论也存在"中国威胁论"、"能源附庸论"等不同的声音。如何消弭俄罗斯普通民众对中国的误解,是对俄传播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初成功访问了俄罗斯,两国共同发表了《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明确提出了建立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西伯利亚地区合作。中俄两国高层频繁的战略互动促进了诸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尤其是中俄的人文交流。而教育领域校际交流在中俄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13.
<正>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外文局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的第十一届"北京-东京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困难与举措:如何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日关系——东亚的未来与中日两国应发挥的作用"。500余位来自中日两国政界、经济界、学术界、传媒界的嘉宾和省市代表,在双边政治与外交、经济贸易、媒体与文化、安全,以及特别五个分论坛中,对涉及中日政治、外交、经贸、安全、文化、环保、旅游、地方合作等领域的重要议题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13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宏伟倡议,当年秋季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后来的学者将之称为"一带一路"。2014年,当时的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提出了"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在两国最高元首亲自推动下,"一带一路"倡议和"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实现顺利对接。由此完成了哈中两国战略合作的顶层设计,开启了哈中两国全面合作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于1972年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双边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70年代单纯强调友好的"蜜月期"、80年代以经济合作为主导的"务实期"、90年代合作与摩擦同时上升的"碰撞期"和21世纪初首脑互访停止的"冰河期"。从2006年开始,中日两国进入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新阶段。作为东亚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中日各有所长,各自具有的优势在长时间内都无法替代。互利互惠和共同利益是中日关系长期稳定的基础,也是两国关系持续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2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东盟媒体交流年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媒体作为开展交流合作、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可以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在东盟国家当中,老挝与中国地缘相近、制度相同、信念相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两国在媒体合作领域,也呈现出日益紧密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率领韩国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使节团,对我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她将此次访华旅程定为“心信之旅”,意与我国寻求真诚的沟通和增进互信。朴槿惠此次访华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签署了两国在经济贸易、环境保护、人员交流等领域深化合作的具体协议,而且为两国今后的全方位合作构建了总体性框架。韩国的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说,应以朴槿惠总统访华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与中国的关系,为充实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国改革开放所积累的发展成就正为世界注入一种可资借鉴的改革模式,亚投行、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都在不断发挥平台效应。"一带一路"的提出可以视为中国对新世界主义的愿景和表达,期望通过两条沿线上国家之间的"开放合作、和谐包容、互利共赢、共生共荣"理念来培育世界新的经济增长带,从而成为"调节世界政治经济制度落差的一种  相似文献   

19.
刘轶 《对外大传播》2010,(10):27-28
"友谊—2010"中巴反恐联合训练于7月1日至11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地区展开,这是中国特种部队营区第一次敞开大门接受外军驻训。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中巴两军务实交流与合作,提高联合反恐作战能力,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中国国防部组织新华社、中新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相似文献   

20.
言论集纳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在2015年9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飞越中美关系的新"驼峰"》一文中认为:今天,中美两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需要继续发扬"飞虎队"精神,要建设新的"驼峰航线",飞越新的"驼峰"。中美两国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合作大于竞争。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就是要不断扩大共同利益,拓展两国在双边、地区和全球诸多领域的合作,以积水成渊、积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