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期维新思潮与洋务思潮既非完全对立,也非完全相通,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有着一批相同的代言人,并在对待时局、任务和文化政策上存在着大体相同的认识。但是早期维新思潮在护商富民、支持商办企业和主张君主民主、实行议院制度两个方面却又独具特色,它是在洋务思潮的母体中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2.
关于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早期维新思想与洋务派思想的关系,学术界意见很不一致。在19世纪60至90年代初,中国社会出现和存在一种新思潮,这就是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想和洋务派思想构成了这个思潮的左右翼。  相似文献   

3.
近代经世思潮和洋务思潮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大重要社会思潮。比较两者,可以看出:近代经世思潮批判现实,倡言改革,振兴实学,而且关注夷情。洋务思潮继承和发展了近代经世思潮,提出了变局观、自强求富观和人才观,以更加理性和客观的眼光“开眼看世界”和“师夷长技”。近代经世思潮向洋务思潮的转换是中国近代社会文化思潮曲折前进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简论洋务思潮孙少艾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股历时三十余年的全国范围的学习西方,谋求中国近代化的思潮。它上承鸦片战争时期的经世思潮,下接戊戌维新思潮,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仅就洋务思潮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向作一粗浅的论...  相似文献   

5.
19世纪60年代以后形成的洋务思潮,出现了许多立论不同又互相关联的西学观,影响较大的有西学中源、中体西用、西体中用论.  相似文献   

6.
洋务思潮是学术界长期以来颇为分歧的问题,至于洋务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更加模糊不清。本文将洋务思潮划分为萌芽、始初、大发展、成熟、没落等五个阶段,清晰地勾划出洋务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脉络。对于每个阶段,从指导思想、原则、基本内容与特点等方面,都进行了深入论述。  相似文献   

7.
洋务思潮与王船山政治思想在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一脉相承。洋务思潮汲取了船山经世致用论、西学中源说、体用论、变法观、尊王攘夷论的思想精华,摈弃了船山政治思想的一些糟粕,形成了独特的具有近代资产阶级色彩的启蒙思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 ,我们曾致力于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研究 ,在我襄助吴雁南、冯祖贻和苏中立先生主编的四卷本《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中 ,就先后评述了 1840~ 1949年间的一系列社会思潮 ,诸如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潮、重商思潮、反洋教思潮、变法维新思潮、民主革命思潮、君主立宪思潮、地方自治思潮、中体西用思潮、国粹主义思潮、佛学复兴思潮、复古主义思潮、无政府主义思潮、实验主义思潮、教育救国思潮、科学救国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妇女解放思潮、国家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好人政府主义思潮、联省自治思潮、乡村建设思潮、平…  相似文献   

9.
冯桂芬是学术界争议颇大的人物。关于他的思想的评价,大体有三种意见:有的把冯桂芬视为地主阶级改革派思想家;有的认为冯桂芬属于洋务派,亦即反动的、卖国的思想家;有的把冯桂芬划归“早期维新派”。笔者认为,冯桂芬是洋务思潮的开先声者与洋务思潮起始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是洋务派纲领的首先提出者,并且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洋务派纲领的首先提出者我们评价冯桂芬的思想主要依据其代表作《校 庐抗议》。据《显志堂稿·吴云序》称,是书为冯桂芬1860年避居沪上所作,成于1861年。此时,正值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不…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思潮以御外、强国、改革、进步为主旋律,经历了四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每一阶段都有新的时代特色和阶级特征,形成了结构复杂、层次繁多的近代爱国主义思潮,并从一个浪潮走向第一个浪潮。鸦片战争后的经世、洋务、维新、革命等社会思潮,无不首先作为蕴藏着爱国主题的社会思潮出现。  相似文献   

11.
洋务思潮的兴起是由于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斗争的结果,中国数千年思想文化传统与外来文化冲击所形成的合力也是其兴起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  相似文献   

13.
洋务思潮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在中国社会内部产生的一种新的社会思潮。它上承林则徐、魏源等“师夷制夷”思想,下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变法思想;以引进西学、兴办实业、变法改政为中心内容,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对传统文化发动了一次较为激烈的冲击。研究这一思潮产生的思想渊源,以及它与传统文化矛盾和统一复杂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某些基本特征,看到我们古老民族背着沉重历史包袱艰难行进的一个缩影;对于我们继承历史遗产、破除传统惰性,无疑也有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60至90年代初的洋务思潮是当时中国一次朝野相呼应的谋求近代化的思潮。对它的性质特征和演进规律许多学者已有很好的论述,本文仅从它在晚清社会思潮的嬗变中所具有的中介性质发表一些断想,不当之处请仁者匡正。  相似文献   

15.
五四科学思潮并不等同于科学主义思潮,但其中确实包含着科学主义倾向,二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五四科学思潮中之所以出现科学主义倾向,既与中国社会自身的内在需求有关,又与五四知识分子没有完全摆脱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联系.它对近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思想启蒙以及科技事业的发展都有着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都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主张相契合,但是作为我国特殊背景下提出的理论,素质教育虽然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主张相契合但是又与其不相同的特质。本文通过分析人文主义教育思潮的主张与素质教育的切合点以及素质教育的特质,来重新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维新变法思想是继洋务思想之后出现的又一次大的思想潮流,它酝酿和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但当时洋务思想占主导地位,早期维新思想缺乏独立性格,还依附于洋务思想。到19世纪80年代以后,才逐渐发展成为区别于洋务思想的理论,并从洋务思想潮流中分离出来,最终取代洋务思想而成为时代的新潮流。早期维新思想大体指甲午中日战争之前的维新思想,它是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的先导。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冯桂芬、王韬、薛福成、郑观应、马建中等,他们都曾投身于洋务运动,因其洞悉洋务内幕易于看清洋务思想的局限,进而可以批判以至于抛弃洋务思想。…  相似文献   

18.
徐Yu早期广泛摄取诸种西方化思潮。他既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强烈兴趣,又服赝康德、柏格森的唯心主义哲学,同时也认同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最终确立了自由主义的价值观,从而与左翼思潮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9.
社会思潮史研究与哲学史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思潮中往往具有经过哲学家的自觉创造而形成的哲学内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使社会思潮史研究中少不了哲学史研究。但社会思潮史研究还需要关注和探讨这种哲学内核的传播、普及、制度保障、实践转化诸问题,这些问题在哲学史研究中并非重要,但在社会思潮史研究中却十分重要,从而使社会思潮史研究与哲学史研究又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西欧文艺复兴史上,有一个常让人困惑而又不解的文化现象:自14世纪始首先在意大利勃发,继而向北流播的早期资产阶级人文主义启蒙思潮,在酝酿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和反教廷的宗教改革、推动西欧的历史进程之际,却自15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开始衰落,到16世纪则跌落“为真正的低潮”,随之又在教会传统势力的围剿下荡然无存。意大利最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享有“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