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乃贤 《收藏》2006,(2):144-144
在当前的古玩收藏热中,不少收藏爱好者由于思想方法不对头,往往忽视标本的重要作用,只凭看了几本古玩书,或听专家讲了几节课,抱着侥幸心理,贸然“出击”,最终交了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学费”,买回一屋赝品,追悔莫及。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古玩鉴定中,标本、书本、专家三者相互之间,标本是第一位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藏友情深     
熊传令 《收藏界》2011,(8):126-127
藏友熊道海先生,是一位酷爱收藏古玩的老者,他搞收藏有些年头了,是华夏收藏协会成员。我是晚辈也是新手,但我们一见如故。认识后,他给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就是他当年在古玩市场初试"宝刀"——关公走麦城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尹钊  黄宇  苏杰  刁海军 《收藏》2011,(6):91-91
俗话说"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在收藏方面这句话也很适用,回忆起我们的收藏经历,体会更深。20年前,一次无意识地走进古玩市场,战国秦汉的砖瓦青铜戈、矛、铜镜映入了我们的眼帘,不由心动,恨不得立刻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4.
叶雷 《收藏》2013,(10):143-144
近年来,收藏品行情看涨,越来越多的人涉足艺术品投资。对此,不少媒体也在跟进,向广大收藏爱好者评介艺术品收藏价值及投资前景,为大众理性收藏提供参考。但另一方面,媒体的参与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读者期盼媒体的艺术评论客观中肯综观目前许多媒体报道书画收藏的新闻,千篇一律叫好声。人人都是"著名书画家",个个都上承古人,后启来者,独辟蹊径,传承创新。"大家""名家""大师",各种名头不绝于耳,充斥于各种画展新闻中。  相似文献   

5.
张懋锫 《收藏》2011,(7):90-93
自从有了收藏这个行业,作伪也就随之而生,特别是在收藏热的当下,伪品泛滥于市。作为收藏的重要门类—青铜器,无可厚非成为作伪的首选对象。面对高科技介入,作伪技术如虎添翼,顿时难倒了许多"专家",迷惑了一大批收藏爱好者。  相似文献   

6.
真言 《收藏》2013,(5):133-135
凡涉足古玩领域者,无人不有"古玩收藏,那水深啊!"之感叹。此说,或拒你于千里之外,或令你心生恐惧。似乎古玩收藏只能远观,不可入行。事实真是如此吗?我以为不尽然。我的观点是:水深没关系,关键是水要清。水清,则可一窥见底,自然而然地将本来面目呈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7.
刘昕 《收藏界》2012,(6):51-53
广义上的"仿古瓷",指后朝仿前朝的制式瓷,过去古董行把仿古瓷分两类,将本朝的仿古瓷,叫"新仿旧";将前朝仿再前朝的,叫"旧仿旧"。一般都承认"旧仿旧"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并一致认为"新仿旧"收藏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8.
谈古砚鉴藏     
张亚彬 《收藏》2007,(4):120-121
收藏古玩必先懂点鉴定。古玩鉴定是非常复杂的,它需要方方面面的知识,还要尽量多地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和接触大量实物(包括真品与赝品),对每一件藏品要细心观摩,反复比较,深入研究,方可能得出一个比较正确的结论。下面将我十几件收藏古砚的点滴体会写出来,与同好商榷。  相似文献   

9.
王立军 《收藏》2014,(7):2-2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和物质财富的结晶是古代艺术品。"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0.
王立军 《收藏》2014,(8):2-2
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祖先以其高超的技艺制作了众多的精美艺术品,部分已流传至今天,成为稀世珍宝!作为收藏爱好者能够收藏到这些精品是一件非常自豪和得意的事。"盛世收藏",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的民间收藏市场波澜壮阔,收藏爱好者达到数千万之众。但令人遗憾的是,赝品泛滥已成为影响我国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的顽疾,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用自己辛勤汗水换来的却是一件件假货,上演了一幕幕人间悲剧,让人痛心疾首!  相似文献   

11.
玩古玩的人     
古玩,又称古董、文物,是人类文明历史的缩影物证。它融合了历史学、方志学、金石学、博物学、鉴定学等诸多方面知识,历来多被文人、学者、知识分子所重视,并由此引发了多次历史中的古玩收藏热潮。盛世尚收藏,时至今日,赏古之风依然不衰,甚而更热。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已有7000万人直接或间接从事收藏活动,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被...  相似文献   

12.
高宇翔 《收藏界》2012,(1):125-126
认识我的人大多都知道,我喜欢收藏古钱币。同学、朋友常会问我:"什么原因让你喜欢上古钱币收藏?"我总是告诉他们:"只因为我的历史老师的一句话。"2002年,我在乌市十三中学上初二,记得有一天在历史课上,老师介绍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时提到银元"袁大头",并顺便说了一句:"这种钱在华凌市场有卖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  相似文献   

13.
刘英杰 《收藏》2013,(4):112-113
我们的古人绝对有一双善于审美的眼睛,大自然中精致绝妙的存在都会被用来装饰生活。在以珍禽异兽的遗物为材质的古玩杂项中,就有"一红二黑三白"之说。这里"黑"是犀角,"白"即象牙。那么排在第一位的"红"是什么呢?对此可能收藏圈里多数人一头雾水。其实,所谓"红"即鹤顶红。当然此"鹤顶红"绝不是武侠小说中所说的那种无色无味、  相似文献   

14.
收藏圈一直有"捡漏"之说,捡漏——讲明白一点,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对集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藏品可谓是天大的乐事。在当前的收藏圈里,"漏"难道就真的那么容易捡?下面几则收藏小故事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有的人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捡漏成功,但更多的人却往往是"捡漏"不成反"打眼"。捡漏,其实已成为收藏圈一个美丽的神话。  相似文献   

15.
成春到 《收藏》2009,(1):163-163
近几年来,明、清时期的竹雕笔筒在古玩市场上受到追捧,价格走高,许多收藏家和收藏爱好者争相收藏。一些人在买到了自己满意的竹雕笔筒以后,却不知道如何收藏养护,致使有的竹雕笔简出现裂纹,或生霉、生虫,严重影响其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6.
闫於庆 《收藏界》2011,(7):87-88
"常平通宝"是我国古钱收藏中最常见的外国方孔古钱。长久以来在有关"常平通宝"铸行的资料里,都说明"常平通宝"是由朝鲜国常平厅设监铸造,故以此命名。很多古钱收藏爱好者,包括一些我熟悉的资深泉友,都对此论深信不疑。朝鲜"常平通宝"  相似文献   

17.
古玩收购     
《收藏》2012,(17):155
北京古根国际艺术品有限公司(中国文物收藏导航鉴定中心)与凯龙集团、北京高端古玩会所等合作,投巨资现金收购民间古玩精品,并为艺术品投资者提供咨询,投资1000万保你回报2000万~3000万元。中心的国内顶级专家团队为投资者严格把关,如出现差错中心全权负责。有进入古玩投资或需专家上门的藏家,鉴定中心为您安排最权威的专家把关、鉴定。欢迎  相似文献   

18.
胡茂全 《收藏界》2012,(4):115-115
笔者在温州古玩市场何蕾结识一位季姓民间藏友,他收藏的“宝贝”可谓与众不同、性状奇特。老季十多年前去到北京做生意,因公司靠近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所以使他耳濡目染迷上了收藏。最初,老季淘些玉器,但玉器学问太深,初出茅庐的他买的都是仿品,吃了不少亏。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古玩收藏对养生健身的作用.研究结论:古玩收藏是一种体育文化活动,具有养生与健身价值;收藏者把玩或佩带古董,有养生与健身功效.  相似文献   

20.
朱保荣 《收藏》2007,(7):169-169
包浆一词,是古玩界的行话。虽然收藏古玩的人都熟悉这一名词,但包浆指的是什么?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解释得清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