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小燕 《辅导员》2013,(8):43-44
<正>何谓"语感"?王尚文教授在《语感论》一书中这样阐述:"语感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感性认识,就因为它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积淀了高级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教养的内容和性质而形成的。语感的直觉性和思维性、理解性不但不是在根本上对立的,而且还是思维性、理解性的结晶,是理性在感性中的沉淀,是理性溶解于其中的感性。"既然是"理性溶解于其中的感性",那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加强和训练。因此,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  相似文献   

2.
徐小燕 《辅导员》2013,(12):43-44
何谓"语感"?王尚文教授在《语感论》一书中这样阐述:"语感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感性认识,就因为它是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积淀了高级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教养的内容和性质而形成的。语感的直觉性和思维性、理解性不但不是在根本上对立的,而且还是思维性、理解性的结晶,是理性在感性中的沉淀,是理性溶解于其中的感性。"既然是"理性溶解于其中的感性",那就必须通过一定的语言环境来加强和训练。因此,形成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特别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  相似文献   

3.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什么是语感?语感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或理性或感性的理解,是掌握语言文字的基础。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习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语感,即人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语感看似抽象难以表达,而实际上它的产生绝非偶然,语感的表现形式是直觉的、感性的,依靠思维而不依赖思维,总的来说,语感在感性中蕴含着理性,直觉中不乏思考.笔者主要从英语学习中分析了英语语感的形成和培养.  相似文献   

5.
对语感的定义,各家说法不尽一致,诸如:"语感是对言语准确而又灵敏的感受能力.""语感,则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语感"是长期的规范的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直接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语感包括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两个层次.语感素质是语感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语感素质水平高低决定着语感技能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7.
任永晋 《甘肃教育》2013,(21):76-76
一、在课堂实践中培养语感语感的培养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离不开对语言文字具体的敏锐感觉,也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就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去感知,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需要依靠学生的理性思维而达成对数学知识的实质性理解。然而,儿童的学习和思维却是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充满了较多的感性色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学生认知的"感性"和数学思维的"理性"这一对矛盾统一体的关系,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形成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9.
语感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是一种心理现象,属于直觉思维。语感问题,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有许多精辟的见解。当代一些研究者认为,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一种理性的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语感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过程中对言语形象的理解、储存、模拟和创造的心智能力。“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吕叔湘先生也同样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语感呢?本文认为可以从积淀语文知识,提高字词感受力、强调诵读,增强整体感知力、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等方面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0.
耿跃红 《考试周刊》2013,(37):101-101
<正>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直觉感应",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觉上的理解。语感是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带有经验色彩的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作为英语老师,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语言感知能力呢?一、把语感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想要获得良好的语感,主要的和首要的途  相似文献   

11.
茆凯 《考试周刊》2010,(52):50-50
在语感教学中,教师要有强烈敏锐的语感,这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特别是课堂语言,都应力求做到准确、简练、形象、生动,有节奏、有美感。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语感的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它依靠直觉思维而不依赖分析思维。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方面,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对逻辑推理和运算技能具有较高要求;另一方面,数学知识也蕴含在感性的素材中.因此,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在理性认识中加入感性的活动,做到理性与感性的交融,通过理性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本质、借助感性活动助力学生更上一层,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以勾股定理的教学为例,说明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交融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一、语感的内涵及其外延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是一种直接的理解;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化的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语言学角度看,语感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是来自  相似文献   

14.
许志强 《文教资料》2006,(17):70-71
建筑专业美术教育的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感性思维是丰富个人感受力和创造力的训练,理性思维是逻辑性对造型内在规律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5.
语感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是一种理性直觉性,或者说是一种直接的理解。因此,人们凭借语感不但能解决简单的语言现象,而且能解决复杂的语言现象。人们进行读写听说活动,直接凭借的是语感,而不是直接凭借语法。学了语法觉得对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太,原因在于语法知识的学习和语感培养相分离。因此,语法教学必颁和培养语感相结合。这种结合不是两者简单相加,而是语法教学要为培养语感服务。  相似文献   

16.
李学军 《教师》2010,(24):84-84
“语感”是一种文学修养,是直接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其表现形式是感性的、直觉的,其实质是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直觉中沉淀着思考。语感包括语感素质和语感技能两个层次。语感素质是语感技能的前提和基础,因为语感素质水平高低决定着语感技能水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7.
培养文言文语感重在诵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知道,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是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习惯,它的  相似文献   

18.
在讨论语感的本质时,曾流行一种说法:“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长期以来,这。一说法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然而,语感中的“感性”是指什么,“理性”又是指什么,“语感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却很少有人去深究。下面,笔者将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以澄清相关认识。  相似文献   

19.
齐娟秀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129-130,137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培养语感和传授语言知识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感训练,传授语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应将二者结合起来,在语感训练中传授语言知识,借用语言知识训练语感。这样才能及时将学生对语言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思维的高度,提高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自觉性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20.
茅盾创作的理性特征,人们谈论很多了。但究竟什么是理性创作,在茅盾创作中有哪些表现,我们又该如何评价,形成这种理性创作的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大多语焉不详,本文拟就这几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并就教于大家。一创作是作家感觉、知觉、灵感、直觉和理解、思维以及情感、意志等全部心理和人格要素容入的整体的动态的心理过程;是感性心态和理性思维交织交融的过程。感性中积淀着理性,理性又始终不能脱离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活动。感性和理性越是高度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