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美玲 《辅导员》2013,(3):52-53
初遇"星星的孩子"新生入学第一晌.我从家长们手中接过一个个孩子后安顿到座位上,开始了新生的入学常规教育。没过几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小安(化名)。因为这个特殊的孩子,我班新生入学前两天的常规教育效果很不理想.我决定与家长接触,问问小安的情况。家长介绍,小安自一岁半起突患自闭症。这些年,他们也很多次地带孩子求医问药,总不见好转。新生报名时,怕学校拒绝孩子入学,所以隐瞒了孩子的情况。哦,孩子患有自闭症!怪不得他的言行有些怪诞呢!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通常表现为语言障碍、交流  相似文献   

2.
管美玲 《辅导员》2013,(2):52-53
<正>初遇"星星的孩子"新生入学第一晌.我从家长们手中接过一个个孩子后安顿到座位上,开始了新生的入学常规教育。没过几分钟.我就发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小安(化名)。因为这个特殊的孩子,我班新生入学前两天的常规教育效果很不理想.我决定与家长接触,问问小安的情况。家长介绍,小安自一岁半起突患自闭症。这些年,他们也很多次地带孩子求医问药,总不见好转。新生报名时,怕学校拒绝孩子入学,所以隐瞒了孩子的情况。哦,孩子患有自闭症!怪不得他的言行有些怪诞呢!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通常表现为语言障碍、交流  相似文献   

3.
<正>引子: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摘自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不负家长重托,坚守教育本质在每一年的新生入学仪式上,我们的老师,都会面对无数家长的叩问:"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少年?"身负家长的重托,我们给出了响亮的回答:"六年以后,我将还给你一个懂规矩的少年。"  相似文献   

4.
马老师: 看了这个专栏,很有帮助,我们也想咨询一个问题.暑假后,我的孩子就要入学了.现在最让我担心的就是.怕孩子入学后不爱学习.家长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学习?  相似文献   

5.
<正>既然当初在报考志愿时填写了"师范"专业,我就已经做好了奉献一切的准备,可十几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只奉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经受各种磨炼。那是一个星期六,我接到小潘同学家长的电话,说是班里的小安同学碰他儿子的私密部位了,都碰红了。小安的家长坚持说孩子没碰。一会儿小潘的家长又打电话说孩子那个部位肿了,孩子难受得不得了。我又一次安慰家长……就这样,周六、周日两天,我就在与家长无数次的电话周旋中  相似文献   

6.
家长为孩子作好充分的入学准备,为孩子入学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起点,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改革,是每一位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新生家长对孩子的入学培养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郑良仙 《中学教育》2007,(11):25-26
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天,我在寝室里听到了一番耐人寻味的对话。一位家长说:"寝室怎么没装空调啊?这怎么睡!不如我们自己买个空调吧?现在空调便宜得很。"另一位家长接过话:"可以啊,大家凑一下,以后电费平摊就  相似文献   

8.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入学的时候会和老师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10以内加减法都会做了,不信你可以考考他!”入学后,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再学一年级的数学只不过是炒炒“冷饭”,因此,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比关注数学多得多。“孩子们真的是会了吗?”我仔细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感觉分为三类:1.先知先觉型——有的孩子小时候数感就特别好,不用大人怎么费力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2.不知不觉型——有的孩子教过了他才会,不教绝对不会;3.后知后觉型——有的孩子任凭你怎样启发诱导,他就是不会,等过了一段时期,他才慢慢觉悟。我和…  相似文献   

9.
六年前,记得孩子刚入学时我代表全区一年级新生家长在课改启动会上谈了一下自己的想法。我们很支持教委的这一举措,但心里还是喜忧参半,高兴的是孩子可以得到多元化发展,担心的是孩子能否适应新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10.
徐静 《现代教学》2008,(9):15-15
虽然在入学前的暑期中,多数家长都会或多或少地为孩子选择一些学前辅导班,或是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教育与暗示,提醒孩子要调整角色,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新生。然而,孩子们没有在学校这个集体中生活过,没有与同龄孩子一起接受过学校教育,因此,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的状态基本上依然处于幼儿园阶段。  相似文献   

11.
钟丽 《家教指南》2007,(5):28-30
去年秋季开学不久,我在做《入学第一月》专题节目时,采访了一些刚入学的小学生。那些充满稚气的孩子面对镜头,一个个活泼可爱,满脸阳光。当我问到他们的入学感受时,不少孩子表示对新的学习生活没有喜悦感,甚至觉得一点儿都不适应;而且有些同学及其家长正为这犯愁呢!为了引导同学们走出困惑,我又请了一些多年从事小学教育的领导、老师和研究人员为他们支招。这些内容或许也能为即将走人小学校门的小朋友及其家长提个醒儿!  相似文献   

12.
孩子快上小学一年级了,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家长们都很重视。近几年,不少家长偏重学科知识教育,超前教孩子识字、计算,为孩子入学打基础。我曾对一九九一年入学的二百余名一年级小学生作过调查,入学前学习识字、计算的孩子占9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56个学生,入学前已认识几百字,会做百以内加减法的孩子16人,占28.5%。入学前,偏重学科知识教育,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否有利?我为此进行了跟踪调查。超前学习的儿童由于识字、计算已有基础,在初进学校时往往显示出一定的优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孩子却逐渐失去了优势,甚至成了学习有困难  相似文献   

13.
由于家长自身素质、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诸多不同,一年级新生的素质也各不相同,有很多一年级新生在入学时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成为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我们学校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网络搜索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新生入学阶段家长、学生、教师的现状;组织开发和实施一年级新生入学课程,让一年级新生在入学阶段就适应小学生活、爱上小学生活;通过开展一年级教师培训和家长培训,为每一个新生扣好小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提供服务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孩子到了幼儿园大班末期 ,许多家长开始关注孩子入学准备的事了。作为从事幼儿教育十几年的我对大班 90名孩子的家长做过问卷调查 ,2 0 %的家长认为孩子就要入小学了 ,不能再贪玩 ,玩具要收起来 ,电视也要少看 ;70 %的家长认为 ,既然小学一年级主要学习语文和数学两门课 ,那么孩子入学准备教育就是让孩子识字、学拼音、做算术 ;10 %的家长认为 ,幼儿园会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 ,因此无需家长多费精力。以上结果表明 ,许多家长对孩子入学准备教育的认识存在片面性 ,做法也是不妥的。做好孩子的入学准备教育 ,首先要了解孩子入学面临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采用访谈的形式,围绕上海市三所辅读学校的23名自闭症儿童家长展开调查.研究试图向这些家长了解他们对于自闭症学校教育的态度和对自闭症教育安置等问题的看法,从而探讨针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访谈内容涉及:家长对自闭症相关内容的认知水平、教育期望、和对学校教育的看法三方面.访谈结果显示,家长对自闭症及其教育具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希望孩子能在学校教育和家长作用的引导下融入环境,也呼吁政府和社会力量能为自闭症儿童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在社会上有所出路.  相似文献   

16.
老师:您好! 我女儿今年13岁,很不好沟通,鼓励她的话被认为是违心的话,批评的话则被认为伤她自尊.我现在对她真是束手无策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家长:您好! 在孩子青春期,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很多家长由于不擅长沟通,经常与孩子发生冲突. 在与孩子沟通时,建议家长不要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态,但要尊重孩子,学会和孩子平等交流.举个例子,当女儿做了一些让您很生气的事情时,您可以对孩子说:"虽然我很生气,但是,我知道你一定有原因,能不能跟我说说?"这样一来,孩子就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也有机会了解事情的真相.否则,极有可能会因为我们的片面看法"伤害"了孩子.  相似文献   

17.
每到大一新生入学时,家长陪同孩子入学的问题就引起社会热议。很多家长千里迢迢送孩子到学校,替孩子扛行李、缴学费、买被褥,有的甚至组成亲友团护送孩子上学。那些坚持只身上路的学生成了异数。对这种现象许多人归结为当下教育制度的孱弱和学生自强自立精神的丧失。  相似文献   

18.
这学期我当了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新生刚入学,为了增进我与家长的沟通,让孩子更快进步,我常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和考试卷上签字,并写下一段感想,10多天过去了,我发现家长们的感言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这学期我当了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因为新生刚入学,为了增进我与家长的沟通,让孩子更快进步,我常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和考试卷上签字,并写下一段感想,10多天过去了,我发现家长们的感言真是五花八门、各具特色,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饶赛华 《考试周刊》2014,(28):172-172
<正>昨晚近九点,手机响起,是一陌生号码。"您好!""您好,您是R老师吗?"对方显然是学生家长。"是的,您是?"家长来电,我很激动,因为说明家长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我是A学生妈妈,听孩子回家反映,他被班上两位大个子同学B与C打了,好像打得蛮重。"一听,是告状与问责的。"那他告诉你为什么挨打的吗?"我冷静地追问。"他说坐在座位上好好的,就被打了!"家长无奈地诉说着。现在每家只有一个孩子,心疼是必然的。"那让A与我聊聊当时的情况。"我想更直接地了解真实情况。"好的。"家长爽快地应答着。"A好!他们什么时候打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