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红丽 《辅导员》2013,(16):71-71
<正>每年寒暑假开始,学生家长都要打电话,询问孩子上什么辅导班好。作为老师的我接到电话,不禁想起放假那天,孩子们欢呼雀跃着飞出校门的情景……家长们咨询辅导班的热情如此高涨,看来,孩子们还是不能放松一下呀!很多家庭在孩子放假后,都面临这样的问题:大人要忙工作,为一家人的生计打拼,没有时间在家专门带孩子,将孩子单独放在家里吧,又不放心。此时,辅导班迎合家长的需求,如雨后春笋般茁壮而出,将孩子几乎尽收其内。家长们认为,将孩子送到辅导班,能学点东西当然很好,即使不能学东西,最起码孩子的安全有了着落,自己也就去除了后顾之忧。但辅导班究竟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假期,是孩子们休养生息的时候,而不是开足马力往前跑的时候;是孩子们在紧张的学期结束后的放松时间,而不是为了学习马不停蹄的赶赴各种辅导班的时间。可是,对孩子充满期盼的父母们,却早早的给孩子选择好了辅导班,为了能够让孩子充分利用假期,不惜重金,不顾及孩子的喜好,不管三七二十一给孩子报上名,就好似赶时髦,别人家的孩子都报了,...  相似文献   

3.
<正>最新出炉的《2015年中国教育行业白皮书》(以下称白皮书)显示,当前,已有超过八成的家长,选择给孩子们报课外辅导班,其中,报一个辅导班的比例是17.06%,报两个辅导班的比例占到26.54%,报三个辅导班的比例为20.85%,报三个以上的为18.72%。而仅有16.83%的孩子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这份白皮书出自搜狐教育。其调查对象为该网2015年教育领域的用  相似文献   

4.
家长关心孩子,最常见的方法就是陪着孩子上各种辅导班。一个周末上四个辅导班,或者一周上三个以上辅导班的孩子比比皆是。这已经成为一股不可遏制的潮流。在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很多孩子睡眠时间得不到保障)之外,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其结果是什么?成绩上去了(这也是不一定的),但是,童年消失了,在分数的挤压下,成长的心灵逐  相似文献   

5.
杨万荣  杨葵花 《下一代》2008,(Z1):61-64
她关爱贫困学生,退休后仍辛勤耕耘在关心教育下一代的沃土上,把时间精力都倾注在"爱心辅导班"的学生身上。她用自己的爱心塑造着孩子们美好的心灵,用自己的热情为孩子们编织着七彩的梦。她,就是年近六旬的退休老教师、共产党员贺俊儒。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家长们为了让孩子们以后有一个好的出路,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孩子必须拥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认为学习成绩好坏代表能力强弱。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除了接受统一的学校教育外,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被送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课外辅导。本文将简要分析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木材厂从一九七八年起办了一个管理小学生(双职工子女一课余生活的辅导班,由一名老师专职负责,为孩子们安排好作息时间,辅导他们完成作业;并对孩子进行讲卫生、爱劳动、守纪  相似文献   

8.
牛润科 《下一代》2013,(6):25-25
现在望子望女成龙成凤,几乎成了当今父母追求的全部,他们一边拼命地给孩子们挣钱攒钱,一边又要绞尽脑汁地拼命为孩子们选名校和重点班,另一边还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给孩子们四处联系各种课外补习班和辅导班,成天忙得就像个拼命三郎似的,都顾不上喘口气。可又有哪位家长想过,在恨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同时,等这些"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们走出校  相似文献   

9.
每学期开学初,各种课外辅导班的招生广 告贴满了大街小巷,尤其到了期末开家长会那天,散发 传单的"名师"或"招生负责人"挤满了校门口,不惜一 切代价印发传单,分发到各位家长手中,有的家长巴不 得给孩子找一个名优教师的补习班;有的家长连看都 不看就随手丢掉……无论招生者出于什么目的,参加 课外辅导与否还得由家长决定。到底该不该参加课外 辅导班,还是来听听孩子们是怎样说的吧!  相似文献   

10.
一、孩子成长中面临的问题 1.学习条件好了,但是学习压力大了 现在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明显比以前要好,但孩子们的压力增大了不少。虽然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还是教育的主要方式,相当一部分父母还没有真正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简单地把学习之外的兴趣特长等同于素质教育,更多的课后辅导班和培训班压在了孩子们身上,孩子们的学习压力在“减负”的口号提了十几年之后,依然还是那么沉重。  相似文献   

11.
假日应是孩子们从厚厚的书本中爬出来,透透气,调整学习心态的日子;也应是孩子们最盼望、最快乐、最开心的日子但事情并非如此因为大多数孩子在假日中没有自由支配时间的权力,不能按自己的意愿参与自己喜爱且轻松的活动,而是在父母的陪同或要求下,背上书包,带上器具,奔忙于各种辅导班之间,使原本轻松的假日变得沉重  相似文献   

12.
当今城市中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当优越,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非常关注,在正常的学习以外,许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孩子们似乎过得很充实,但我觉得他们还是缺少了一些比学习更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节假日、双休日,各种补习班、辅导班、加强班、特长班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很多家长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用处大小,就自作主张给孩子报了名。孩子们上学期间既要接受新知识,节假日又要接受所谓的"兴趣"培养。可想而知,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有多少呢?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幼儿园和小学生们本应该天真浪漫、富于幻想,可是这样的天性却被人们的思想观念及学校里分数的比拼所压制,幼儿园的孩子被强迫去和外教学习英语、学习钢琴等,小学生们被家长送入各种辅导班学习作文、奥数、英语等,孩子们没有轻松的娱乐时间,  相似文献   

15.
幽默的爸爸     
我的爸爸是个很幽默的人,他的幽默趣事,我现在拿几件出来晒晒,包你开心! 有一年刚放暑假,爸爸对我说:"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小学生辅导班,你也上一个辅导班吧,有一个辅导班适合你."我问:"啥辅导班?"爸爸说:"这个辅导班与众不同,一是不做广告,二是只教一个学生,三是管吃管住."我说:"这个辅导班收费肯定特别高吧?"爸爸说:"不,这个班分文不取."  相似文献   

16.
所谓“周末现象”是指近年来越来越火的校外补习现象。现在社会上各种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辅导班,如器乐班、舞蹈班、英语班等处处都是门庭若市,生源不断。如今,每到周末,孩子们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又得拎起或小提琴、或画夹、或课外英语教材等继续“上课”。不少孩子既要学英语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教育由来已久,2000年后针对中小学校课外辅导的"禁补令"也未能阻止其发展.为了解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现状、不同人群对于中小学生参加辅导班的看法,运用混合研究方法选择山东某县城进行深入调研,探讨学生、家长、教师和校长对中小学生参加辅导班的态度、辅导效果和参加意愿问题,分析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利弊,并就如何理性看待课外辅导班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小学生辅导班为调研对象,综合运用文案调查法、询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及问卷调查法对小学生辅导班进行调查分析,深入了解以合肥市为代表的小学生辅导班现状,并从需求端出发,分析家长在选择辅导班时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国内小学生辅导班的培训方式及发展方向提出相关合理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满足小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9.
陈巍 《青海教育》2003,(10):9-10
所谓“周末现象”是指近年来越来越火的校外补习现象。现在社会上各种机构、组织举办的各类辅导班,如器乐班、舞蹈班、英语班等处处都是门庭若市,生源不断。如今,每到周末,孩子们放下沉甸甸的书包,又得拎起或小提琴、或画夹、或课外英语教材等继续“上课”。  相似文献   

20.
徐静 《现代教学》2008,(9):15-15
虽然在入学前的暑期中,多数家长都会或多或少地为孩子选择一些学前辅导班,或是对孩子进行心理上的教育与暗示,提醒孩子要调整角色,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新生。然而,孩子们没有在学校这个集体中生活过,没有与同龄孩子一起接受过学校教育,因此,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他们的状态基本上依然处于幼儿园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