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力 《今日教育》2007,(4S):34-35
教学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过程.而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事先预备内容的落实.又有临时性资源的生成。这些临时生成的资源有的是对教学直接有利的.有的是属于无关信息.还有一些表面看不能直接利用,但如果经过挖掘、处理和转化.可能会取得“非预设生成”的意外收获。为了促进有效教学的“发生”.教师除了课前精心预设外.还要在课堂上敏锐捕捉学生的信息,进行机智处理.使各种资源都能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捕捉学生的动态信息可以着眼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捕捉非预设性生成资源激发科学课堂生命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曹晨 《宁夏教育》2013,(2):31-3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转变为学生,这在无形中打破了原有预设与生成的平衡点。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中。生成,绝不是对预设的否定,而是对预设的挑战和超越。精彩的生成基于高质量的预设。生成就好像我们看到的大树一样,预设则为其根。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随时捕捉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信息,在实践中不断探寻有效预设与动态生成的新的重心。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若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将会活跃课堂,进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实实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教师预设之外的种种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即时生成的资源。教师要把握教学动态,善于捕捉和利用这种动态教学资源,及时调整教学预设,以不断产生课堂教学的亮点,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6.
林元朝 《成才之路》2009,(16):16-17
教学过程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是生成的,不是预设的: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科学教学中如果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激发课堂教学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一方面是教师的课前设计。即“预设”:另一方面是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即“生成”。如何在课堂中找到预设与生成的平衡,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生成中更加精彩。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张丽 《陕西教育》2006,(10):27-27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在高中信息技术〈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中,若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的资源,将促进课堂活跃,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具有极强的现场性。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所以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还应独具慧[,及时将动态生成资源捕捉并理智地纳入课堂临场预设范畴之中,突破“预设”的樊笼,变“预设”为“生成与建构”,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重新设置开放的适应学生需要的教学流程,从而真正让课堂呈现出不曾预约的精彩——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一节教研公开课上,我让学生回答三角形、长方形面积公式后,给学生提供很多相同或不同的梯形硬纸片,探究梯…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相互依存。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生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地产生许多学习信息。教师要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课堂中即时准确捕捉、果断整合信息,巧妙运用信息,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在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相互依存,  相似文献   

11.
杨鑫 《中学教学参考》2010,(17):100-100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科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科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它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动态生成”信息。在科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运用敏锐的目光和智慧的头脑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将激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将促成课堂更多的精彩。  相似文献   

12.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倡导"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新理念,用"精彩"的预设预约课堂教学中"辉煌"的生成。教学起于预设,课前精心预设,可以预约课堂生成的"美丽";在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善于捕捉和利用各种"生成"资源,及时地调整预设,创造课堂"精彩"的生成;课后反思、完善预设,为"平行班"的教学创造再一次生成的"辉煌"。  相似文献   

13.
“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环节和内容的预先设计,即备课或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生成”是教学过程中灵活产生的内容,是教师无法预先设计的部分。教师要灵活地处理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充分“预设”,在面对动态的“生成”时,把握“生成”产生的时机,引导学生,从而有序而高效地推进课堂教学,达到尊重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因此,我们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营造真实、开放的课堂教学,并及时、主动地捕捉课堂中来自学生的信息,使课堂彰显动态生成的活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实质性的变化.课堂是开放的,教学是生成的,教学过程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实施”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和信息,凭借自身的数学素养.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互动交往、知识迁移、尝试探究、质疑问难等手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预设和生成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更要以生成为导向,促进预设的调整和重构。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么,怎样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正"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标准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成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见,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过程,其间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新的想法,所以它是无法预料的,而这些无法预料的新想法往往就是课堂教学中凸显的一个意外亮点。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充分预设教学动态,还应注意课堂生成,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学生涌现出来的各种生成信息,有效灵活地面对鲜活的课堂资源,使预设服务生成,生成彰显预设,从而激荡出数学课堂的闪亮火花。  相似文献   

20.
课堂生成要求教师除了具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理念外,更要具有驾驭和推进动态的课堂教学的教学能力。在动态生成性更为显著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所要构建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弹性教案的设计能力、学情预设能力、开放性问题的预设能力、识别并评价生成信息能力、即时捕捉利用动态资源能力、即时调控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