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世纪50、60年代"政治第一,文艺第二"的社会观、文艺观造成的政治话语/革命话语主导了一切,政治意识形态规范了文学秩序."十七年"文学都打上了"红色"的烙痕,<青春之歌>的显文本也笼罩着这层革命红色光环.从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来看,<青春之歌>真正打动一代青年读者的不是林道静成长中的革命故事,而是它的潜文本中所隐蔽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爱情故事,这也正是<青春之歌>具有长久艺术生命力的内在奥秘.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也为我们重新解读<青春之歌>提供了有利的契机.抛开革命故事的外壳,本文试图从叙事学角度出发,来探究<青春之歌>的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怀旧"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赵薇导演的《致青春》、刘杰导演的《青春派》、王小帅导演的《我11》等以"青春怀旧"为主题的一批电影大受欢迎,成为当下怀旧情结的主要精神体现,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强劲的青春怀旧思潮。本文以探讨青春怀旧电影在我国发展到当今地步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为切入点,通过剖析怀旧情结在电影中的基本表现模式,由此对商业环境下电影中怀旧情结的错位价值以及怀旧电影的负面效应进行批判性思考,从而指出当下该类型电影中怀旧情结的弊端和对怀旧主体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布罗迪小姐的青春>是穆丽尔·斯帕克最著名、最具有代表性的的小说之一,而后现代主义文学则是兴起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正是斯帕克创作的高峰期,<布罗迪小姐的青春>很明显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潮流的影响.结合文本,从后现代主义角度对<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青春写作"是郭沫若早期诗歌创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现象特征,也是人们欣赏、解读郭沫若早期诗歌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青春写作"不仅仅标志了诗人写作自己最为优秀诗歌时的一种年龄,而且也准确地揭示了诗人诗作所内含的生命状态以及呈现这种生命状态的独特话语言说方式.所以,它是诗人郭沫若贡献于中国新诗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综述和逻辑分析法,对《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在中学推广的必要性进行了全面客观地分析与研究,总结推广过程中的优势及必要性。旨在加强人们对《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重要性的认识,为其他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提供相关理论资料,推动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在中学的快速普及。研究认为: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在中学推广具有健身性、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和新颖性五大特点;对学生、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素质教育的继续推行具有积极影响,系列校园青春健身操具有在中学推广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同时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立足于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坐标,本文对在新时代将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教育的必要性、青年大学生的特质以及在此背景如何将青春梦想融入中国梦的教育路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许多教育和体育工作者对体质教育最佳期问题,已开始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有的同志看到青春发育期(10~20岁)在人的一生身体发展中的重要性,从而推导出整个青春期是体质教育的最佳期;有的同志却根据运动技能形成过程的特点,认为中小学时期(7~18岁)是体质教育最佳期。我们对1979年全国体质调查结果和其他体质研究材料进行了分析,并参阅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认为青春前期是体质教育的最佳期。 青春前期一般是女孩9~13岁,男孩11~14岁。由于每个人的发育期不同,有早熟与晚熟之分,因此前后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中小学男生进行踏车功量计上90min50%VO2max的持续性运动,观察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代谢在青春发育期内的年龄特点。结果表明: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代谢水平接近于成年人超长时间运动的结果,青春发育前期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利用高于青春发育中、后期,提示此年龄阶段的糖与脂肪代谢能力相对较弱,故要求蛋白质有更大比重参与氧化供能;并且,青春发育前期对一碳单位氨基酸中的Met和His的利用程度较高。结论:同成年人相比,青春发育期内,尤其是青春发育前期的机体,对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氧化利用增加的依赖性较高,因此,在此期间增加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补充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
谈谈《诗经》语言的"三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伟大的艺术成就不仅表现在创作方法、章法结构、表现手段等方面,同时还表现在精湛的语言艺术上.本文从解读<诗经>作品入手,进一步探究<诗经>的语言艺术规律,以证明<诗经>语言具有鲜明的音韵美、形式美和风格美,即"三美"特征.这"三美"特征,充分体现于<诗经>各篇作品之中,成为展示其艺术魅力的重要元素,从而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语言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0.
莫迪亚诺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法国新寓言派小说的代表。纵观其小说,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主题:回忆与找寻。2007年出版的《青春咖啡馆》是莫迪亚诺创作的第25部作品,本文将围绕《青春咖啡馆》中"找寻"的主题,寻找神秘女子露姬的生活足迹,探讨生活在60时代的战后一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核心概念的表述、内涵特征的辨析和外延结构的建构3个方面对<美国2061计划>和<中国2049计划>的核心概念"科学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进行了辨析比较,在此基础上,就此3方面提出<美国2061计划>和<中国2049计划>的启示和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诸子出于王官说"始见<汉书·艺文志>,盖本于刘歆<七略>.近世有关诸子是否出于王官的讨论,肯定者以章太炎为代表(信古),否定者以胡适为代表(疑古).冯友兰针对"信古"、"疑古"两派,另居为"释古"一派,并袭用黑格尔辩证法的疏解,以为总结"正"、"反"的"合"的观点.在此"释古"的观点中,就是将<汉志>的"诸子出于王官说"修正发展成为"诸子出于职业说".  相似文献   

13.
谷口   《职大学报》2007,(1):40-45
朱熹注意到<九歌>既是屈原作品又是楚国祭祀歌谣的双重性格,企图摆脱汉儒经学的约束.汪瑗比较注重其作为祭祀歌的侧面,但是明代大多数注家只认为<九歌>是屈原所作的抒情诗,忽略其宗教文化背景.清代注家十分重视<九歌>与祭祀的关系,考证日趋严密,但又带来了"比兴"、"寄托"等经学旧概念.闻一多认识到<九歌>的叙事性与抒情性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上所说<子虚><上林>当为一篇作品.前145年左右的"子虚之赋"乃<天子游猎赋>前一部分的部分初稿,具体讲,当是前一部分中子虚所对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寻根文学"的典型文本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等,分析了"寻根文学"在表达方式上的悖论与反讽现象,指出其以世俗的价值观念表现超越世俗的文化意识和哲学意识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6.
论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戴侗的<说文解字>研究在中国文字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六书故>中,戴侗较早地运用钟鼎文并综合文献材料指出了<说文>的许多不足.他称引大量<说文>异本资料以订正文字,改变了<说文>的分部,创立按类编排文字的新体系.他还从文字实际出发,探讨传统"六书"理论,创立了新说.戴侗的<说文>研究对<说文>学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7.
<豳风·七月>一诗有许多地方尚待进一步研究,"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即为其一.故从文化学角度,依据<礼记·月令>、<大戴礼记·夏小正>、<左传>等典籍的相关记载,以为"公子"当解为"豳公";"女"即为后妃夫人一类人物,"采蘩"与高禖之祭有密切关系,遂为"春日迟迟"四句提供新的理解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诗经>中"莫"字用例的分析,认为"莫"为副词而非动词.  相似文献   

19.
根据<田径竞赛规则>要求,从数学方面分析了不分道跑竞赛项目弯道弧形起跑线.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几种画法"插针法","点连法"与<田径竞赛规则>不符合的情况,重新提出1981年西安体院<体育资料>第一期中的画法--椭圆式画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珠玉词>中经常提到的"酒"出发,试图分析酒在<珠玉词>诸多篇章中的意义,通过对比说明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并探讨其人其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