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袁文显 《山东教育》2004,(13):53-54
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它主要表现为:重认知轻情感。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把生动的、复杂的教学活动囿于固定、狭窄的认知主义的框框之中,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在强化和突出学科知识的同时,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尤为重要,下面就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问题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塑造青少年学生美好的心灵,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课程的重要使命。因此,《文化生活》课堂教学既要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音乐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语言,它具有激发情感、活跃思维、引起创造、增强记忆、怡情健身等功能。在《文化生活》教学中运用音乐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实现三维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文化生活》课堂教学中尝试让歌声走进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情感、态度以及信念,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发展他们的自我情感调控能力,促使他们对学习、生活和周围的一切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和以往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相比,新课标在重视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力求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  相似文献   

7.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不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语文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发展观,和以往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相比,新课标在重视学科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情感体验和合作交流,力求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应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指南,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努力做到以下5个延伸。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启动,新课程理念正迅速走进校园,走进师生的生活,并昭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其中教学由过分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转为更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等;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转变,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要实现新课程这一理念的转变,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在新课程理念及现行教育体制下的教学活动,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在我们的数学教学甚至高考的复习备考过程中,数学教师不能仅仅只是关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且更应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2.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不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语文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3.
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渗透德育.教师应基于数学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心他们的道德生活和个性发展,把教书育人作为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不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语文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再好的教材,没有与其精神相通的教师,它也无法把自己的理念和意图完美地表达出来。所以,面对新教材,教师必须转变旧观念,确立新思想。一、教学活动以人为本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前的教学往往以学科为本位,表现为:1.重认知轻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回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2.重教书轻育人。教师往往以完成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己任,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而以人为本则要求教师: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  相似文献   

1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落实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具体要求就是:第一,关注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所有学生都看成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通过尊重、关心、牵挂,让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用“心”施教,体现教师热切的情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情感呢?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个体对客体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和预期所产生的一种体验,是情绪、情感、情操的综合反映。当客观事物符合主体的需要时,就产生满意、愉快、欢乐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反之,就会产生厌恶、忧伤、丧气、恐惧等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学生不是容器、口袋,他们无法忍受机械被动的灌输,他们是有血有肉的人,他们需要情感的滋润。对于情感在认知活动中的作用,列宁曾深刻地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而语文教学本身就伴随着一定的情感活动,教学内容的情境、教学对象的情绪、教育者的情感,可以说语文教学是“枝枝叶叶总关情”的。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学的学科优势。用情感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那么,如何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学生通过情感积淀很自然地进入课文氛围,从而产生共鸣呢?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教学往往存在以学科为本位——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使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接受,至于学生接受时的情感状态如何,一般不加考虑和关注。本次课程改革正是在对80年代以来教学改革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他们学的方式和学的过程,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将英语学科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明确地定位于五个部分: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为此,新课程倡导要优化师生关系,建立温馨、真诚、和谐的情感氛围,为教学活动提供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在课堂中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不展?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学习兴趣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一切,都是我们教师应该关注的。这种关注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施教,即教师用关注之心"点击"学生的心灵,语文课才能充满生命活力。一、用心导入,进入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