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对土地利用空间均衡的内涵界定与理论分析,探究土地供给能力与需求强度随着开发价格与数量变动的演化规律。以江苏省为例,解析土地供给能力与需求强度的空间匹配关系,判断土地利用空间均衡状态,为合理评价土地利用过程、制定管理政策提供科学支撑。结果表明:①江苏土地供给能力指数均值为0.571,处于较高水平,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格局;土地需求强度指数均值仅为0.255,地区南北之间分异明显,呈现苏南>苏中>苏北的结构特征。②土地、水等资源保障指数对需求强度变化具有显著正相关,而与环境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制约土地资源的空间开发。③空间上,对土地供给能力与需求强度进行耦合匹配,各类型区(需求不足、过度开发、空间均衡等)并存。其中,土地需求不足区为地区主体,集中分布在苏北、苏中的南通诸县市;过度开发区集中在苏南的城市中心区,对土地资源需求强烈,已超资源环境承载和土地供给能力上限。通过经济要素、常住人口、建设用地的合理配置,强化水、土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匹配土地供需,成为土地开发由空间失衡转向均衡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能源供需结构,基于信息熵方法,分析能源供给子系统和需求子系统内部的均衡度;基于协调度方法,分析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基于状态空间方程模型,分析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的动态影响。研究得出结论:我国能源供给子系统内均衡度处于[0.54,0.62]之间,除2013年开始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年份均处于波动状态;需求子系统内均衡度处于[0.53,0.71]之间,且一直呈上升状态;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处于[0.73,0.81]之间,除2014年为基本均衡外,其余年份均为勉强均衡;能源供需结构均衡度对经济总量影响的弹性系数值处于[1.88,3.58]之间,弹性系数曲线呈倒U型,弹性系数值从2010年开始进入下降阶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农业生态管理分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厘清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并对其分区管控有助于提升人类福祉。本文针对如何表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状态及其空间异质性问题,采用基于LUCC的生态系统服务矩阵,构建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2个指标,并对2015年河北省曲周县村级行政单元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状态和可持续能力进行评判;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局部空间集聚特征为依据,通过空间叠加产生的组合类型划分曲周县的农业生态管理区,并提出针对分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①供需匹配度和供需协调度指标能实现区域内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整体评价,且具有可应用性和普适性。②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匹配度和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区域供需匹配度为1.0647,处于一般均衡等级,表明2015年曲周县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处于均衡状态;区域供需协调度为0.8977,处于良好协调状态,表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能力较高。③将曲周县339个村级行政单元划分为4个一级生态管理区和12个二级生态管理亚区。提出的管理措施如下:生态保育区实施严格保护,禁止大规模建设;生态培育区实施综合保护,提升投产效益;生态改良区实施综合改良,促使生态环境转好;生态重构区实施整体生态整治和针对性生态重构。该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精细化管理、差异化保护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宗军 《今日科苑》2011,(16):33-35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与此同时,我国许多大城市的城市空间快速拓展,强化了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联系,如何从城市区域联系的角度研究道路网规模、  相似文献   

5.
旅游承载量是反映旅游供给能力的重要指标,游客接待量是衡量旅游需求状况的常用指标。在分析我国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上,对2014年各省市5A级景区日最大承载量和年游客接待量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构建基于景区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的旅游供需关系模型。结果表明:(1)5A级景区最大承载量和游客接待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旅游供需关系模型可由复合函数定量表征;(3)模型能够预测旅游供需变化,对旅游业发展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香格里拉地区是我国的重点旅游开发区,对该区旅游供需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客观判断区域旅游发展条件,制定针对性旅游发展策略。通过测算大香格里拉地区各州(市)的旅游供给指数、旅游供给人均指数,及旅游需求指数、旅游需求人均指数,对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供需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供给及需求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人均分摊的旅游供给额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业的优势;区域旅游需求远滞后于旅游供给的状况为维护香格里拉原生态旅游品牌内涵创造条件;大香格里拉地区各州(市)之间旅游供给及旅游需求状况不均衡特征突出,影响了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应有针对性地改善旅游供给及旅游需求状况,提升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维护和提高香格里拉旅游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供需比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香格里拉地区是我国的重点旅游开发区,对该区旅游供需状况进行分析有助于客观判断区域旅游发展条件,制定针对性旅游发展策略。通过测算大香格里拉地区各州(市)的旅游供给指数、旅游供给人均指数,及旅游需求指数、旅游需求人均指数,对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供需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旅游供给及需求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其人均分摊的旅游供给额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形成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业的优势;区域旅游需求远滞后于旅游供给的状况为维护香格里拉原生态旅游品牌内涵创造条件;大香格里拉地区各州(市)之间旅游供给及旅游需求状况不均衡特征突出,影响了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应有针对性地改善旅游供给及旅游需求状况,提升大香格里拉地区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维护和提高香格里拉旅游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8.
基于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分析了山东省17地市2005—2015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空间变化,并进一步对山东省旅游空间结构发展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山东省域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与联系总量均有显著提升,各节点城市间联系更为频繁;整体网络呈现中东部密集、南北稀疏的不均衡格局,结构发育不均,邻近城市组团发展;核心-边缘区节点城市差距进一步缩小,但经济孤岛仍然存在;省域内旅游空间发展大致呈"两核带动,双轴发展"模式。最后针对其旅游网络空间结构和发展模式,为山东省进一步的旅游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江苏1990—2013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协整检验、VAR模型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协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与区域创新能力互为因果;VAR脉冲响应函数和VAR方差分解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增长率与区域创新能力增长率之间存在动态关系,据此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主体功能区是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大战略,解析其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和趋势是国土空间开发与主体功能区格局优化的重要依据。文章通过探索主体功能区空间结构演变的科学与政策内涵,以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地区和生态安全地区三者人口或经济的比例关系为基本参数,测度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0年)前后5年的主体功能区核心-边缘结构、点-轴结构的演变特征,揭示核心区域、边缘区域、距离轴线的国土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结合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要求,从区域差距、资源环境效应、对外联系等方面分析国土空间结构演变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人口、经济进一步向城市化地区、城市群区域、主要开发轴线集聚,人口集聚过程快于经济集聚过程,人口与经济呈现相互均衡的趋势,且与全国自然承载力及考虑地理区位和系统整体性的地域功能适宜性的格局趋于吻合;不同功能区之间、区域板块之间、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之间、沿轴线区域与远离轴线区域的区域差距呈现出不断缩小的态势,但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资源环境问题依然突出;国家"两横三纵"轴线无法适应我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及"一带一路"对外开放的战略需求。据此提出:推动人口进一步向城市群及主要轴线核心区域集聚,实现人口与经济相均衡;进一步减少北方地区边缘区域的人口压力,从而促进人口规模与自然承载力相均衡;增加珠江-西江发展轴带,完善"三横三纵"的国土空间开发战略;向外延伸沿长江通道、陆桥通道与包昆通道等主要轴线从而适应新时期对外开放战略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而提高有效供给和需求使之达到均衡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关键。本文在构建科技成果转化供需主体模型基础上,重点从企业的核心地位、高校转化规模、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体系、市场交易活跃程度、转化平台精准对接、中介服务机构支撑等方面分析广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供需现状,并从扩大有效供给、扩大有效需求和优化供需环境等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亚莉  刘友兆 《资源科学》2013,35(2):380-387
以我国22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以建设用地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7年-2009年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差异明显,且东、中、西部区域内部开发强度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郑州-洛阳为中心的高强度区域,西部地区开发强度相对较低;省会城市的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高,且同一省域内不同城市之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也较大;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差异随着城市规模的增加而增大.经济增长、城市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地规划政策的影响尚没有体现,且不同区域、不同规模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影响因素存在明显差异.今后,应采取差别化的管控策略,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格执行土地规划政策,合理推动城市化和城市产业布局,才能使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保持在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林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1998年夏秋之际的大洪水,我国政府提出了全国禁止砍伐天然林的决定,这对我国木材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我国森林资源相对贫乏,禁伐天然林更加扩大了林产品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的缺口。为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必要开发外森林资源,建立自主开发的海外资源基地。本文根据国内外木材市场的供需特点和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的丰铙度,探讨了我国木材进口、林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战略。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17地市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山东省各地市教育投资程度的差异效应,以及教育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别.研究表明,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正相关的推动作用,但各地市的教育投资差异效应较大,与当地经济增长趋势相同.因此,山东省政府应该加大各地市教育投资力度,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以促进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卫生费用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洪海  黄丞  陈忠 《预测》2005,24(6):24-27
在需求函数的框架下,本文采用协整方法研究了我国卫生总费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真实人均GDP与真实人均卫生费用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我国的卫生服务是一种奢侈品。这一结果意味着,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家应以更快的速度增加卫生服务的供给以满足广大人民的卫生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6.
毛加强  崔敏 《软科学》2010,24(3):19-22,31
通过量表的开发、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集群网络密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集群网络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集群网络中网络成员的关系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分析结果也说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集群内的企业应该充分发掘和利用创新网络的价值;规范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竞争合作关系;营造信任、合作的群内氛围;并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增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化可有效支撑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为信息化提供需求空间和要素供给。基于熵权法计算的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基于协同度模型得出中国区域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度存在自东向西的梯度差异。城镇化率提高、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优化、城乡收入差距缩小与两者协同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为加快中国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区域统筹,加大农业和农村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由交易向生产和消费环节的延伸等。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环境容量紧缺度与区域功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环境容量是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各地区水环境容量空间分布及其紧缺度的基础上,揭示水环境容量紧缺度指数与区域功能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中国水环境容量合理利用和区域功能发展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水环境容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呈现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递减的态势;②各省(市)水环境容量紧缺度差异明显,除天津、上海、宁夏等少数省市水环境容量高度紧缺外,其余省(市)均有水环境容量剩余;③区域社会、经济功能的众多因子与区域水环境容量紧缺度之间存在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区域社会、经济功能随其水环境容量增加而增强,但社会、经济功能增强的同时,随之增加的生活和工业耗水量、工业废水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会降低区域生态功能和水环境容量,增加其水环境容量紧缺度。  相似文献   

19.
均衡价格理论从头至尾都是错误的:第一,需求曲线形成的逻辑路径是错误的。第二,供给曲线得以建立的理论基础是错误的。第三,供给曲线的因果内涵是错误的。第四,均衡价格模型只是一个单向因果结构,并不存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内涵。第五,需求曲线内涵真实,供给曲线则纯粹虚构,两者之间没有均衡关系可言。经济系统中根本没有供给曲线,只有需求曲线。市场的运行只是由需求曲线单方面支配着。在供求相等的条件下,供给量和价格的对应关系就反映在需求曲线上,因此,需求曲线就是供给曲线。需求曲线上所有的价格都是市场均衡价格。虽然价格由卖方制定,但市场的均衡价格只是由买方单独决定。  相似文献   

20.
自2007年以来,课题组积极致力于人才供需预测机制研究,对如何建立山东省人才供需预测机制提出了概念架构,在吸纳国内外已有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山东省人才效率预测模型、行业——学科人才转置矩阵模型、人才供需优势指数模型等,在相关数据的支撑下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是:GDP高增长与低就业并行;人才教育供给结构偏离人才产业需求结构;大学生就业压力学科分布不均。为进一步提高人才供需预测工作质量,建议今后应进一步重视样本点建设,加强会议交流,加大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