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随着文论界学者向文化批评、文化研究或文化学的大举拓展,文学理论在日益扩张中大有走向无边无涯之势。相对于以意识形态批评为己任而“替天行道”的“大文论”的风行,以作家作品读者为基本对象的“文学本位”研究似乎走到了尽头。于是,“文学理论已然终结”或“文学理论已经死亡”之“新说”应运而生,甚至有急先锋向“文学理论”这一学科本身发难,质疑它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存在的合法性,怀疑它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学术发展史来看,文学理论都是一门具有阐释意义的学科,但出于某种哲学和意识形态立场的遮蔽,20世纪之前的文学理论总体上是从“立法”而非“阐释”立场上看待文学问题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大进展,就是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阐释”对于文学理论学科的重要性,重视文学理论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放弃“立法”式的思维方式,走向“阐释”和理论自身反思。具体讲,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走向理论的对话与沟通,容纳不同理论体系与声音的存在;二、废除“立法者”的身份立场,明确理论对于创作的意义是启示而非简单的介入;三、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统一起来,既重视文学阅读经验的阐发和语言形式的研究,又注意揭示文学的社会历史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四、赋予本土文学理论资源阐释的优先地位,建立起符合中国文学经验实际的文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从中国还是从西方的文学理论学术发展史来看,文学理论都是一门具有阐释意义的学科,但出于某种哲学和意识形态立场的遮蔽,20世纪之前的文学理论总体上是从“立法”而非“阐释”立场上看待文学问题的.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一大进展,就是愈来愈清楚地意识到“阐释”对于文学理论学科的重要性,重视文学理论的自我调整与自我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放弃“立法”式的思维方式,走向“阐释”和理论自身反思.具体讲,它应该具有以下特点:一、走向理论的对话与沟通,容纳不同理论体系与声音的存在;二、废除“立法者”的身份立场,明确理论对于创作的意义是启示而非简单的介入;三、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统一起来,既重视文学阅读经验的阐发和语言形式的研究,又注意揭示文学的社会历史特征和意识形态内涵;四、赋予本土文学理论资源阐释的优先地位,建立起符合中国文学经验实际的文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文学理论的现代性,文学理论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的生存方式与发育方向,已成为文学理论学科建设与深化的迫切命题。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文艺学,应积极涵养“复调意识”,力求在多元对话中有所推进;而处于学术发育失街状态之中的我国文论,应大力加强文学理论核心命题研究,力求在深度开采中有所建构。既要开放胸怀,拓展眼界,从一个国度一个地区的框架中走出去,从那种不是“言必称希腊”就是“言必称罗马”非此即彼择一而从的思维定势中走出去;又要烙守阵地,坚守本位,既抵抗一味“载道”的“亚文论”对文学之自主自立自律的践踏,也抵抗一味“行道”的“大文论”对文学理论核心命题的疏离。这就需要对文学理论本身的发育状况也加以批判性思考,需要对文论史上各种形态的文论在文学本体研究中的重要建树与主要局限加以系统清理,需要对文学理论轴心环节的思想成果加以深度检阅。  相似文献   

5.
“格式塔”心理学原是研究视觉艺术的一门学科,但其三个重要原则“整体性”原则、“闭合性”原则、“异质同构”原则在文学理论美学发展史上是一种突破性成果,尤其对文学领域中的诗歌创作与评析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就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文学理论”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了该门课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活动中必须突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影响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文学理论”课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改进教学的具体措施,并结合课程内容,阐述了突出针对性,强化实践性的理论依据和改革路向。  相似文献   

7.
百年中国文学理论发展之省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中国的文学理论大致经历了一个从中心化到边缘化的发展过程。从世纪初到解放时期,现代中国一直处于争取民族民主解放的激烈斗争的“危机时代”。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文学理论的“他律”超越了“自律”。新中国建立后,由于对苏联文论体系的教条化接受,更由于历史传统的惯性和政治化的思维定势,文学理论一步步中心化、政治化,成为政治斗争和运动的工具,成为政治政策的附庸。新时期以来,由于克服了文学本质的政治“从属论”和“工具论”,文学的审美本性得到了澄清,文学理论在一步步边缘化的过程中,获得了自己的学科意识,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进入了发展的常态。作为一门人文社会学科,它正在也必将获得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文学理论是文学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对文学创作、文学评论、文学研究、文学鉴赏都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特别是我们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科学性最强,更应担负起它的指导重任.在大学文科教学中,“文学概论”这门课,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基本原理的概述,是中文系(科)的主要基础课,可是,至今人们还不曾见到一本令人满意、深受欢迎的教材.笔者认为,“文学概论”教材应该具备这样四个特点:一、彻底肃清了“左”的影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在各个章节得到充分的体现;二、既令人信服地阐明了文学的本质论,又恰如其分地加强了作家的创作论;三、高度  相似文献   

9.
文学理论是高等学校文学专业一门重要的理论课。有人认为文学理论是其它文学课程的“向导课”、“钥匙课”、“挂帅课”等等,看来不无道理。对于师范院校学生来说,学好这门课程,对将来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分析语文教材篇什,指导中学生阅读,训练写作基本功,无疑大有益处。通过这门课的教学,使得师范院校学生较为正确地、较有系统地掌握文艺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他们阅读、欣赏、审美、分析、写作、评论文学作品的能力,并为学习其它文学课程打下理论基础。与之相适应,需要有几部较完美、较有特色的适用教材。  相似文献   

10.
文学理论是一门科学。有人否认这一点的原因在于狭隘地理解科学的含义、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科学危机”状态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进程就是其科学化进程 ,其现代性形态就是科学化形态 ,现代性必然也只能筑基于科学化之上。文学理论的科学化与人文化是其现代性的两翼 ,单向度地发展其中任何一种都不仅是反科学的而且是反人文的。在文学理论中 ,与人文化相比较 ,科学化是更为基本的因素和条件 ;但科学化的最终目的与归宿却是指向人文化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学与审美”课程的教学观点□孟昭君“文学与审美”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理论”学科,它是以文学的普遍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的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视野上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的学科。开设这样的一门选修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人们不断地运用它的观念与方法研究文学现象,但对文学理论自身的认识,却不够完全、深入。要准确把握文学理论基本形态,形成理论自觉,应该从文学理论话语方式构成的两个基本点入手,了解它言说什么,如何言说,进而深入到文学理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自身品质、文学理论:髟态构成方式以及人们对文学理论形态形成的认识等方面,才能获得相对完整的答案。在此过程中,对文学理论形态的认识必然转化为对文学理论本体的自觉。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文学理论发展过程中,政治以不同的存在形式始终在场。政治以“参照物”的身份参与了新时期文学理论人性论、主体论的第一次转型,以“蕴藏物”的身份存在于“语言论”转向过程中,以“价值物”的身份彰显于“文化论”转向中。从政治维度考察三十年文学理论的转型,可以清晰地发现政治或从外部,或从内部纠缠、影响着文学理论的形态变迁。  相似文献   

14.
张蕾磊 《大学生》2013,(1):111-113
能逼死人的古文论 余磬音(化名)是某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的老师.大家习惯把这门课称作“中国古代文论”。2010年底.他所在学校BBS上的+大热帖之一是”(烦转中文系版)无语的基础课和悲催的考试(转载)”.  相似文献   

15.
重新认识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有利于科学地把握文学理论的学科形态。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理论”,一般说它的研究对象也就是文学。但文学既指作为文本的文学,又指作为现象的文学,找出各种文学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规律,才是文学理论所要研究的更为重要的内容。同时,文学理论研究对象的确定,还要取决于文学理论自身的品质或内在规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察文学理论研究对象,可以形成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中的“诗学”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外广泛重视、日渐完善的一门新兴学问,随之而纵深研究的“剧学”以及“诗学”与“剧学”融会贯通的“剧诗学”是尚待建构的多元性、边缘性、前瞻性,充满活力与挑战性的文学理论新学科。因为“戏剧体诗歌”即“剧诗”文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学艺术理论的基石,富有几千年诗歌与戏剧文学传统的华夏民族,自古迄今创造了数量巨大的“剧诗”文学作品;如今又与西方“诗歌体戏剧”即“诗剧”文学汇流在一起,形成了声势浩大、美不胜收的表演、造型、语言、综合性“剧诗学”主潮,日趋活跃在当今诗歌、戏剧、电影、电视、网络文学之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文学理论教学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旧有的教学模式的缺陷极其明显地阻碍着文学理论课程教学的发展。本文开辟新思路、新办法,尝试将“辩论”引入教学实践。通过“提出—准备—展开—总结”的四连环步骤,力图革除文学理论教学旧有顽疾,开拓文学理论教学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文学理论是一门意识形态性很强的人文科学,其学科性质决定了它的难度与深度。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为例,从思维、意识、兴趣、实践等视角出发,提出了关于文学理论教学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文学理论是一门科学,有人否认这一点的原因在于狭隘地理科学的含义,文学理论自身发展的“科学危机”状态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的影响,文学量论的现代性进程就是其科学进程,其现代性形态就是科学化形态,现代性必然也只能筑基于科学化之上。文学理论的科学化与人文化是其现代性的两翼,单向度地发展其中任何一种都不仅是反科学的而且是反人文的。在文学理论中,与人文化相比较,科学化是更为基本的因素和条件,但科学化的最终目的与归缩却是指向人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杨希顺 《文教资料》2011,(27):32-34
文学理论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这门课程的学科性质、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育思想的贯彻及教学方式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而改革的核心则是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现状.改变“授-受”模式.强调“师-生”、“生-生”交流互动,大胆运用“活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主动性.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文学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