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要在通读教材、钻研教材、品读教材、深挖教材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备课方式整合备课资源,提升备课水平。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高质量的小学语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质量,而认真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集体备课,通过集体研究可以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对教学水平有关键性的促进作用遥1.备教材遥教材是教师授课尧学生学习的根本袁科学地运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遥教师在集体备课  相似文献   

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要在通读教材、钻研教材、品读教材、深挖教材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备课方式整合备课资源,提升备课水平。  相似文献   

4.
第一板块:深化备课传统的教师备课是为了完成备课而备课,消除不了照照搬现象,没有真正起到通过备课熟知教材、把握教材的作。对此,我们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把教师个体化的备课形式调为以下四种新的备课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张亚兰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要在通读教材、钻研教材、品读教材、深挖教材上下功夫,通过多种备课方式整合备课资源,提升备课水平.  相似文献   

6.
所谓备课,是教师上课前所做的各项准备工作。它是教师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生,弄清为什么教、教什么,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创造性地设计出目的明确、方法适当的教学方案(写出教案)的过程。通过钻研教材实现精通教材、驾驭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转化,并通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加以落实。本文浅谈高中数学备课策略。  相似文献   

7.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个例子,它仅仅提供了师生交流与交往的平台。备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师教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走出教材,即依据教材所提供的教学素材和学生的学情,对教材进行重组、整合、拓  相似文献   

8.
备好课是教学成功的前提,针对当前由于备课存在的问题而使课堂教学出现教学目标定位不合理、提问频繁但效度不高、学生参与程度低、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随意处理教材等现象.笔者认为提高备课效率的途径应是:教师树立课程意识,基于课程知识备课,确保备课的有效性;研制开发有效的备课大纲,提高备课的可操作性;依据备课大纲,完成备课的各个环节,确保备课过程的完整性;改变备课形式,实行二次备课,不断提高教师的备课能力;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加强备课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备课能力.通过这些途径,备课中努力做到评价设计先行于教学设计,确保课程标准、教材、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全面提高备课效度.  相似文献   

9.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在备课时应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但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教材只是个例子,它仅仅提供了师生交流与交往的平台。备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师“教”的需要,更是为了学生“学”的需要,所以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走出教材”,  相似文献   

10.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依据,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而高质量的备课则耳取决于教师备课时,必须多角度地钻研教材。 根据编者的意图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11.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只有备好课才有可能上好课。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备课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备课有以下具体做法。一、研读课程标准在调研中发现,有的教师备课时仍习惯于只备教材,不看标准。新课程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课程标准才是教学的依据,是考试和评价的依据。所以,备课应以标为本,不能以本为本。备课时的具体做法是:1.确立标准和教材的对应关系二者的对应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12.
孙明宝 《甘肃教育》2001,(12):28-28
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将自己在某一节课的备课中,深入钻研教材的体会,确定的教学目标,拟定的教学思路,所设计的教学程序及其理论依据口述出来的过程。说课不是对备课过程的简单复述,而是教师对备课过程理性上的再认识,是对备课的深入探讨,是备课的升华。通过说课,教师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促进教师的备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说说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主要包括那些内容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一说教材分析要从教材的整体出发,认真细致地分析教材,说清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备课的依据,但仅仅吃透教材还不够,要由"教教材"较变到"用教材教",学生是备课的根本,方法是备课的基础,教师的知识储备是备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谈课前备课     
要上好课,就得备好课。备课包括学期前的备课与上课前的备课。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课前备课谈几点体会。一、要从教材实际出发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钻研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一环。备课时,应认真反复阅读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蓝图;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果,记录着教师对教材、学生、教法的理解备课是将教师已有的素质变为现实的教学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内在素质的“外化”,是教师对教材重新梳理加工和重新“编码”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教师上课之前各项准备活动的总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必须做到超前一周备课。备课的基本要求是:一、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备课前要熟悉本学科的教学大纲,要通读全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要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知识范围、编排意图以及教学内容间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改革和新课标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程备课思路创新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途径。音乐课教师备课思路创新应当坚持解读新课标、透彻分析教材、走进学生激发起主体意识和实现校际集体研讨备课合作的路径,最终通过教学源头的备课创新实现新课标。  相似文献   

18.
1.改变传统的备课方法。传统的备课方法一般只从教材和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出发,很少考虑或不考虑教育的对象。我认为,备课时要从教师、教材、学生三方面结合起来考虑,特别是要考虑教育对象  相似文献   

19.
教学活动质量源于教师的备课质量,提高教学活动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备课素质。传统的备课只备教材,新时期的备课应备幼儿、教师、教材、反思四个方面,从而系统、科学地提高教师的备课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一、实施有效性备课策略研究教师上课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备课。教师备课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备教材不备学生,教师由于对新课改教材不是很熟悉,所以花在教材研究上的时间较长,而对学生却考虑不周;二是备章节不备体系,备课内不备课外,以为一堂课结束,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忽视了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针对教师备课存在局限性,学校引导教师从一般性的备课转变到有效的教学研究上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是教者最有效的教学。学校制定的《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制度》中指出有效教学可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