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位成功人士曾向朋友讲述了他的经历:"我20岁那年,任职的公司突然倒闭,我失业了。经理对我说:‘你很幸运。’""‘幸运!’我叫道,‘我浪费了两年的光阴,还有1600元的欠薪没有拿到。’""‘是的,你很幸运。’他继续说,‘凡在早年受挫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可以学到鼓起勇气从头做起,学到不忧不惧。运气一直很好,到了四五十岁忽然灾祸临头的人才真可怜,这样的人没有学过如何重新做起,这时候来学年纪已太大了。’"  相似文献   

2.
从容飞过     
"补课老师说‘,天空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经飞过’(泰戈尔),意思是虽然最终没有取得什么成绩,但我已经努力过了。""你觉得呢?""我理解成世界如此广袤,哪怕没有结果,但我积极探索过了。""可以呀。""不对——反正测验失分了。一定得写出‘努力’……"——这是暑假里与某中学生朋友的一段网聊。  相似文献   

3.
多年担任高考语文阅卷组长的何永康教授说:"凡高考优秀作文,必须有‘光辉’,没有‘太阳’,总得有个‘月亮’;没有‘月亮’,总得有个‘星星’;没有‘星星’,总得有个‘萤火虫’吧!如果连‘萤火虫’都没有,那只能在‘基础等级’徘徊了。""亮点"已然是考场作文的杀手锏,在作文实践中,怎样运用自己的慧心巧思,对文章"略施粉黛""巧改罗裙"?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多修改自己的文章是一条不错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去中小学校参观、学习、听课,经常聆听教育官员和学校管理者的讲话。我注意到,他们中的不少人,很喜欢使用"狠抓"一词。譬如,"‘狠抓’教师备课,‘狠抓’课前预习,‘狠抓’课堂效率"之类,出现率不低。"狠抓!"我对这个词的反感,由来已久。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两个字的时候,就感觉很不舒服。浮现在我眼前的画面,很不祥和,很不和谐,也很不人性。  相似文献   

5.
同事宋老师曾给我讲过一个故事:"1998年,为了高考更见效果,高三重新分班。一个上课睡觉、作业不交、试卷不答的‘懒’学生,成为每个班主任避之不及的弃儿,不得已,我把这孩子‘捡’到自己班,但这孩子经历无人要的耻辱后还是依旧故我,不见长进。一次劳动时,他难得勤快,我就顺口表扬了他。当晚,‘懒’学生的爸爸提着礼物找到我,感谢我表扬他。""后来呢?"我急切地问。我们都渴望一个"浪子回头""金榜题名"的教育神话。  相似文献   

6.
光荣的职业     
有位名叫埃米莉的妇女在县办事处给驾驶执照续期时,一名女记录员询问她的职业。她犹豫了一下,不敢肯定应如何将自己归类。"我的意思是说你有没有工作。"那名记录员解释说,"还是说你只不过是一名……""我当然有工作。"埃米莉生气地说,"我是一名母亲。""我们这里不把‘母亲’看成一个职业。‘家庭主妇’就可以了。"那名记录  相似文献   

7.
正高一第一学期语文课本附录中的《文言实词及其活用》,是一篇辅导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的知识短文,内容精要、好懂,很有实用价值;但其中有几处疏漏,常常引起学生的质疑。一、"官""理"是不是名词在"什么是文言实词"一章里,举了《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个例子:"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短文接着说:"其中,‘树’‘官’‘理’‘业’是名词,‘知’‘种’是动词……"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识字写字课中常遇到这样的情景:"老师,‘李、杨’这两个字我早就认识了,我有两个朋友一个姓李一个姓杨。""老师,我在街上的广告牌上看见过‘秀’这个字。""我在电视上认识了‘邮局’两个字。"等等。当今学生识字不应该只是停留在课堂上,教师要更新识字观念,从  相似文献   

9.
正策划人语:每个班主任或许都接收过因父母工作调动、家庭住址搬迁等原因而转入的插班生。然而,许多班主任还是比较害怕接收插班生,因为他们"比较孤立""不能遵守班纪""难以沟通""容易出事"……与此同时,插班生也有这样的倾诉:"班主任没把我和班上的同学同等对待""我觉得被忽略了""我觉得自己在老师眼里是个‘另类’"……插班生难道真的难教育吗?到底是学生的问题多,还是班主任自身  相似文献   

10.
正在给学生朗读金波爷爷写的《尖尖的草帽》:"我停住脚步。我在草帽下微笑着。我等待着它落在我尖尖的草帽上。""老师,老师,我觉得作者多写了几个‘我’字,可以把后面两个‘我’字删掉。"宾相凯打断了我的朗读。许多同学都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是啊,老师您说过的,一句话里有一个主语在前面就可以了,这里都有三个‘我’了。"我只好停下来。仔细一看,短短  相似文献   

11.
"‘我没了想法’——这就是中国许多学生十几年呕心沥血‘被教育’的结果。我们唯一会做的就是在‘说说你的想法’的题下默写出‘标准答案’,然后在‘姓名’栏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是‘我的想法’,然后屁颠儿屁颠儿地交卷子等着发回好成绩。""老师对上课的理解从来就是‘我  相似文献   

12.
乡土情结是我国当代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路遥、贾平凹、莫言等都曾倾尽笔墨去赞美和歌颂。李佩甫作为当代作家中的佼佼者,其乡土作品更是独树一帜,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一些时间里,我的写作方向一直着力于‘人与土地’的对话,或者说是写‘土壤与植物’的关系。我是把人当作‘植物’来写的"。他的作品从对乡土纯朴民风的讴歌赞美,发展到对乡村现实的反思和痛心,无不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3.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4.
留守的花朵     
<正>"大纸箱呀,快快飞,一路直奔北京城,一份厚礼献亲人……啦啦啦,我把自己‘包装’好,‘邮寄’给妈妈……""我"坐在大纸箱里,哼着自己编的歌,把自己"包装"好,"邮寄"给爸爸妈妈。他们不回来,那"我"就去他们那里,和他们团聚。(小好奇)第十节车厢把自己"邮寄"给爸爸妈妈一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是语文课,盘老师拿着我的作文本,在课堂上表扬我,说我的作文写出了真情实感,很棒。说完,盘老师在班上给同学们念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穷与富之间     
穷学生"德芙和吉百利,你喜欢吃哪一种?""‘几百粒’,我要那么多干什么,你给我几粒就可以了。""我要晕了,是‘吉百利’,不是‘几百粒’。吉百利是  相似文献   

16.
在一次和我校一位年轻老师谈心时,我说:"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世俗的名利——‘优秀’呀,‘先进’呀,‘学科带头人’呀,‘特级教师’呀,一点都不可耻,相反,这让我们都感到自豪,因为这本身也是我们价值的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哪怕这些‘优秀’你都没有,也不要紧:我不‘优秀’,但我很幸福啊!这也就够了。"  相似文献   

17.
程少堂先生是当今中语界充满个性而又让人景仰的语文大师,是"语文味"教学流派的创立者和核心人物。他说:"缺乏幽默感的语文老师,是缺乏人文精神的、自己痛苦又让他人痛苦的人。我继续强力推荐美国‘搞笑诺贝尔奖’宗旨——‘先让人发笑,再让人思考’。""很多人以为我是一个富有幽默感的人,并对我的公开课或讲座很有兴趣。……男老师的课或讲座,如果没有笑声,是  相似文献   

18.
<正>"集体生活邀请我"是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第六课第一框内容。这一框是本单元的排头兵,起着冲锋陷阵的作用。整个第三单元有三课内容,即"‘我’和‘我们’""共奏和谐乐章""美好集体有我在"。就学科逻辑而言,"‘我’和‘我们’"解决认识集体的问题,"共奏和谐乐章"处理集体中各类矛盾问题,"美好集体有我在"引导集体建设问题。从哲学角度剖析,第六课完全是认识论角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12,(7):16
袁新文在2012年3月2日《人民日报》撰文指出:"‘我没了想法’——这就是中国许多学生十几年呕心沥血‘被教育’的结果。我们唯一会做的就是在‘说说你的想法’的题下默写出‘标准答案’,然后在‘姓名’栏大笔一挥签上自己的名字,表示这是‘我的想法’,然后屁颠儿屁颠儿地交卷子等着发回好成绩。""老师对上课的理解从来就是‘我把我的想法’  相似文献   

20.
窗外在喊谁     
正当我们在赏析课文第5段时,一个学生发问:"‘雨,该是一滴湿漓漓的灵魂,窗外在喊谁’中雨在喊‘谁’?"我说:"你认为呢?""我猜是大陆。本文写作于十年前,大陆发生了‘大跃进’‘文革’等事件,这不刚好是所谓的‘鬼雨’吗?"我说:"你的联想能力不错,但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师,我觉得是前一句的‘他’,因为前一句说到‘他’的迷失。如果是大陆的话,应该用另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