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涵育了中国式现代化平等观,体现了文化自强。在“以中化马”的过程中铸牢中国式现代化平等观的文化根基,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以中化马”是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中国化的文化逻辑,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平等观的价值优势,为其践行赋予文化动能。在“以马化中”的过程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平等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体现了文化自觉:“以马化中”为传统平等观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推动其实现三大“转向”,赋能中国式现代化平等观解决平等的实践难题。  相似文献   

2.
李盛涛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2):62-64,72
生态文化思想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首先外在地体现为生态性批判话语的形成,以多元的、“青年式”的文化语境取代一元的、“老人式”的文化语境。深层次的影响则表现为对创作观念的影响,赋予传统文学观念中的“现实”与“文学”以新的内涵,克服了传统“典型”手法对生活原生态造成的破坏。在文学文本中,具体表现为对小说要素“人”的传统文化功能与地位的影响,深刻影响着传统文学观念中人物性格的悲剧性内涵。从生态文化到生态性文学的过程,既是逻辑性的学理推演。也是对现实文学存在的挖掘,体现了当代文学发展新的可能与趋向。  相似文献   

3.
在先秦儒家文化哲学视野中,“象”是圣人文化创制的“理想型式”,是一切文化创造的原型。在物质文化上,他们提出了“观象制器”说;在制度文化上,礼乐文化制度的发生皆取法于“象”;在精神文化领域,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以完成精神文化的创造,儒家“六经”都是“象”的意义的经典体现。  相似文献   

4.
文化记忆理论对古诗词教学极具解释力。古诗词教学在内容、方法上承载、传导文化记忆,达至文化育人之功能,在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写入”学生心灵上发挥重要作用。古诗词教学的文化机理,综合体现于构建回环式重复激活机制、层级式解码阐释机制、融合式移情认可机制、情景式生产创造机制等方面。未来,古诗词教学应以诵读为基点,唤醒文化记忆复现;以对话为路径,激活“历时-共时”多层场域;以通约为样态,拓展媒介延伸场景;以生活为境脉,厚植生命体验空间。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传统中源远流长的“对话”思想,认为无论是以问“道”为旨归、以“和”为核心原则的中国式对话,还是以“理念”为归依、强调差异和平等的苏格拉底式对话,都显示出了一种“思在合一”的智性的求索精神。这种“对话”建立在人类共通性的理论预设及超越二元对立论的开放式思维基础之上,体现出了提倡平等、和谐共处的人学精神及尊重差别、包容互通的研究意识。  相似文献   

6.
中国哲学的起源之文化独特性起源于《易经》,其根本哲学思想是以不变应万变,彰显了中国汉语字词和数系的构造模式之文化独特性,在表达形式上强调“以类合类”,渗透在中国数学文化之文化独特性,构造了强调类别的数学课程《九章算术》的原型,体现了中国数学教育的文化独特性,即突出强调不变元素(双基)和变异元素(变式)的数学教学思想框架,具体表现在“课程的问题设计”上,强调“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和“多题一解”的问题变式的结构,形成了最新代数发展理论模型——螺旋变式课程设计模型.这一模型将有助于从国际视野理解中国数学教育,也为代数的教育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潜在的设计框架.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的鲁迅在其个体生命的践履上体现出鲜明的尼采式精神气质,同时,他作为一个文学家,也向现代社会提供了一系列精彩的艺术形象来诠释和表达尼采式的文化观念,来塑造尼采式的“精神界之战士”的人格.鲁迅对“狂人”在信仰上的执着性和专注性的性格刻画,点点滴滴都针对着中国国民信仰的缺失与弱点,不仅体现出了他对“精神界之战士”的殷切期盼,而且也体现出了其对国民信仰问题的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共性与中国式的个性的辩证统一。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的国情特色;党的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及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的理论特色;基于中华文明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时代特色。唯有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才能不断进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稳中有变”是中考语文命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思想。研究今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分析既往试题中“稳”的因素,在“顾后”的同时“瞻前”,有利于分析来年的中考语文试题命题的走势,把“稳”和“变”对接起来。关于积累的考查,加大了考试内容的文化含量。【考查内容一】侧重于对经典文化的识记。这几年关于经典文化积累的考试题,大部分是直接默写式或理解性默写式,命题形式简洁,答题指令明确,以填空形式考查对经典文化的识记情况。2005年积累部分的试题,在命题的形式上体现了一种新的变化。如山西省2005年中考语文试题(非实验区)的积累部分的…  相似文献   

10.
“摆烂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新变种,体现在文化共情的话语风格、价值构境和行为逻辑等方面,同时展露出更为激进的反内卷抗争意义,实现了对以往青年亚文化叙事逻辑和实践导向的突破与转变。“摆烂文化”的主要病症表现为以“无原则质疑”为表征的“妄想症”、以“习得性无助”为表征的“恐惧症”、以“逃避式躺平”为表征的“逃避症”和以“清醒着堕落”为表征的“空心病”,其实质分别是认知层面的怀疑主义、心理层面的悲观主义、行动层面的利己主义以及价值层面的虚无主义。对此,要通过积极引导青年不断提升主体自觉和主流文化认同,助推“摆烂族”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囷""廛"辨疑     
~~“囷”“廛”辨疑@杜香娟$中原油田第一中学!河南濮阳457000~~  相似文献   

20.
释"五"与"六"     
通过形体比较,利用同音假借原理,历史渊源法,阐释出“六”与“庐”的关系,即“六”是“庐”的初,从字族学角度,利用形训和历史推源法,揭示了“五”族字的乳化关系,并推究出“五”的本就是“抵牾”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