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闻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活动,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鲜明的社会属性。社会是新闻活动的舞台,社会上的人和事是新闻报道的对象。因而新闻工作必须面向广泛的社会生活,否则,新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存在基础。这势必要求新闻工作的从业人员——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必须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认知水平。与此同时,记要搞好新闻工作又必须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这不仅是记职业个性的集中体现,甚至可以说是记的新闻生命。  相似文献   

2.
新闻职业道德的缺失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凡斌 《视听界》2005,(3):27-28
新闻职业,在社会分工中担负着特殊的社会职责,它是以新闻传播手段向社会与公众提供新闻及其它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行社会调控和舆论引导的职业。新闻职业的这种性质决定了它的工作的重要性和神圣性,也决定了对其从业人员素质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邵飘萍早就指出,记“品性为第一要素”,“所谓品性,乃包含人格、操守、侠义、勇敢、诚实、勤勉及种种新闻记应守之道德。”  相似文献   

3.
刘虹  刘良龙 《新闻知识》2005,(10):54-55
记的素质是指一个记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形成的素质和能力,而记最重要的素质是新闻发现力,即发现新闻的能力。在新闻传播中常常有这样析情形,众多记一同采访,所得却不大一样,有的人捞到了“大活鱼”,有的人只得到“小虾米”,还有的人劳而无获,空手而归。究其原因,无不与记的新闻发现力有关,记新闻发现力的强弱,决定了记素质的高低,也决定着报纸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4.
在部队当新闻干事的10多年历程中,笔深深体会到,作为新闻干事.与新闻记比较而言,在能力素质上,既有共同的要求,又有着一些独特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发现新闻线索、选择报道角度、挖掘主题并及时报道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是记具有多种较高素质的综合体现。从一定意义上讲,新闻是选择的产品。选择是新闻记的主要工作手段。发现是新闻记必备的基本功。选择贯穿于新闻产品采集、写作、播发的全过程。新闻线索、采访对象、新闻事实、报道角度、新闻主题、报道形式乃至稿件的播发时机等,都需要一次次选择。  相似文献   

6.
赵亚辉 《青年记者》2005,(12):25-26
在2005年记节到来之际,经中央宣传部同意,中华全国新闻工作协会决定,对近几年来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172名新闻工作进行表彰,授予“全国优秀新闻工作”的荣誉称号。11月8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人民日报社记赵亚辉、新华社记张严平、西藏日报社记麦正伟、辽宁电视台记吉永成、中央电视台主持人白岩松等5位获奖代表先后发言,交流了用新闻报道讴歌时代、服务人民的经验,畅谈了恪守职业道德、维护新闻工作良好形象的体会。 这些受表彰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在国内外一系列重大事件、重大斗争的采访报道中,经受了锻炼和考验,作出了突出贡献;敬业奉献,自觉按照“三贴近”的要求,用新闻精品讴歌时代,服务人民,取得了突出业绩;坚持职业操守,弘扬职业精神,自觉维护新闻工作的良好社会形象,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他们是全国广大新闻工作的杰出代表,是全国新闻界学习的榜样。 为此,本刊特刊发五位获奖代表的发言,与新闻界同仁分享他们的体会。[编按]  相似文献   

7.
李莉  陈斌 《新闻世界》2004,(11):62-64
正因为新闻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记的素质往往为人们所关注。如果新闻媒体掌握在一批不称职的人手中,那媒介传递的必然是扭曲的、不实的信息,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人民日报总编范敬宜提出新闻工作提高自身素质的四个方面:提高把握全局的能力;保持旺盛不衰的激情;培养淡泊名利的心态:锻炼得心应手的笔。  相似文献   

8.
我从事新闻业务工作40余年,垂垂老矣,仍不时有人问这问那,要求作答。我想,当编辑、记,不外是要具备政治、作风、业务3个方面的良好素质。其中,政治、作风方面的要求,我们人民共和国的伟人们,50年来不断有精辟的论述,已刊载于报章和献,勿须我再来引述。编辑、记只要照办就行。  相似文献   

9.
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节,解放军报社高级记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江永红同志是从我军基层成长起来的,几十年的军事新闻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写作风格,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对江永红同志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新时期军事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康健  李阳 《今传媒》2006,(9X):35-36
舆论监督类新闻采访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可奉告”不知流行于何时,竞成了对付新闻记的“法器”。新闻工作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要靠人与人的交流来获取信息,也就要讲究交流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新闻工作实践中就是采访实战技巧。舆论监督类的新闻采访,笔认为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良知,还有新闻记干预依法对“无可奉告”说不的智慧与勇气。  相似文献   

11.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2.
对从事舆论监督工作的记来说,舆论监督作品是其思想境界、职业道德、采访作风、字功底、新闻素养以及党性原则、政策法律意识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舆论监督采访工作细致与否,舆论监督效果好坏,自身的新闻素质高低,最终都会通过记的作品体现出来。这即古人说的“以载道”,“如其人”。舆论监督作品是舆论监督记工作的最终和惟一展现,前期所有劳动都凝结作品中。因此,不能不重视和研究舆论监督作品的写作及其风问题。这一问题之所以重要,还在于舆论监督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工作。作品见之于报端,公之于世,就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和力量,作为一柄“双刃剑”,一旦误伤别人,也就连累自己,会带来新闻官司等想象不到的后果,不可不慎重为之。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在今天已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公众知情权要求日益迫切的今天,如何更好地满足观众获取众多信息的需求,已成为各电视台新闻栏目改革的首要目标,要命名新闻资讯信息更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节目中,除了进一步加强我们专业记队伍的建设,提高新闻记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新闻记活动在整个社会的前沿阵地,每日每时都能捕捉到新问题,做到脑勤、眼勤、腿勤、手勤,对当好一名记至关重要,反思初当记时,新闻工作由我选择、我喜欢的热情和冲动到如今采新闻全是应付,写新闻全凭经验,细想,还是懒散在做怪。要出精品力作,要做好宣传工作,抛开“惰性”做记很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荃 《新闻知识》2004,(12):35-36
一般认为,客观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所有新闻自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具备真实这一素质,以真实作为生命之本,真实性与新闻与生俱来。正是这种客观报道新闻的义务,要求媒介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进行报道。美国新闻学希伯特指出,新闻的最重要原则可能就是客观性,新闻应当是一个事件的真实报道,其中不包含记的偏见。但如何进行客观的报道需要技巧。  相似文献   

16.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其实质是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政府、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政府或部门回答记的提问。发言人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工作集体,从事材料的收集和了解情况等工作。同时新闻发言人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沟通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7.
新闻必须真实,这是对新闻及新闻活动的最基本的要求,是新闻的生命,同时也是新闻记在报道中的责任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是一个引人注目、令人向往的职业,新华社记更是令中国记们心驰神往的称谓,这是一份殊荣,一种社会身份的象征。然而,当你认识了李锦,知道了他的新闻经历,你很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向往了,他的新闻实践与你想象的记生活有着一落千丈的反差,这样的心理落差使我始料未及、感慨良多。因为记之于他,就意味着持续、艰苦的基层调研、苦闷的长夜求索、甚至在理论创新中可能要做独步前沿的殉道……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敏感,有人称为新闻“鼻”,也有人叫它新闻“眼”,是一种发现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记迅速、正确地判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对于读的利害关系及其社会价值的一种能力。记的新闻敏感离不开政治敏感。没有政治敏感的记,无法发掘出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记的政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其新闻敏感的强弱,新闻敏感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过不断提高政治敏感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朱末 《新闻三昧》2004,(8):36-38
笔长期从事企业报办报工作,经历了记、编辑、副总编等多种角色的演变,但不论怎样变化,自己对新闻评论的关注和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并亲力亲为积极实践。搞好新闻评论首先必须认识到它对一张报纸的重要程度。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它承载着“评是非、亮观点、论道理,引导、教育、提升人的素质和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功能”。它既是报纸新闻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纸彰显品位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