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很多人看来,上语文课历来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多上一节少上一节课对学生的成绩而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甚至有的学生因为特别原因一个没有上过语文课但他的语文成绩依旧如故。一些学生也认为语文课是所有的课程中最无聊最没劲的,因而对语文缺少激情缺乏兴趣。但我们试想,又有那些人会对一个本来就缺乏趣味的课堂会听得津津有味呢?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那么如何让学生改变以往对语文的看法,如何将生动有趣这位难请的客人变成我们语文课堂的座上宾?这是我们当代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兴趣常常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语文课应是最有魅力的课,但语文课往往成为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对语文缺乏兴趣,直接影响了语文成绩  相似文献   

3.
作文的积累     
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语文课上,老师若说这一节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大家便会欢呼雀跃,若说是写作文,多数学生就如泄气的皮球,打不起精神。什么原因呢?就是大脑里没有作文材料。 那么,如何拥有作文材料?当然是积累了。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一个会识字的人一生的得意之事。高尔基对书本的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于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但却有那么些学生就是不爱上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感到心情沉重。如果静心反思阅读教学过程,抛开因考试而产生的急功近利教学思想,我们扪心自问;语文课确实缺乏学生的阅读个性自由。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体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个性的领悟得不到承认,  相似文献   

5.
对于教育,老师之于学生,我一直以为最重要的是温暖的心灵照亮。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可总有一些人把语文课上得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非常根本的一条是我们太注意知识的灌输,而没有让孩子真正体会到“书香”。我特别喜欢一句话:书香伴我成长。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许多语文老师自己也不读书,他们大量的时间都埋头在教参、考卷、考题上,这真的让人心痛。语文课是语言的艺术、文字的艺术、文学的艺术,如何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活泼、珠圆玉润,这的确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永远的语文     
语文,该关注什么? 从事语文教育多年,我一直认为在思考语文该关注什么之前,应该弄懂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素养到底从哪里来?是从听老师讲课中来,还是更多地靠自己阅读感悟得来?第二个问题: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不上语文课,他的语文成绩会差吗?如果一个学期、一年不上语文课,他可能会差在哪里?损失在哪里?第三个问题:真的有必要篇篇课文都那么细讲、那么分析吗?该在什么地方讲、怎么讲呢?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一个会识字的人一生的得意之事。高尔基对书本的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对于学生没有一个不喜欢阅读的,但却有那么些学生就是不爱上语文课,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感到心情沉重。如果静心反思阅读教学过程,抛开因考试而产生的急功近利教学思想,我们扪心自问;语文课确实缺乏学生的阅读个性自由。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个体的兴趣爱好得不到满足,个性的领悟得不到承认,创造能力就会被压抑,这既有违于人的天然属性,也不符合时代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到本地一所著名的学校听课,学生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让人赞叹,可就一口一个的”然后”很让人反胃。过多的”然后”看上去条分缕析,但实际上暴露出了学生不知道怎样用有条理的语言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思想的缺陷。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能力,但我们很多时候都重视读与写,而忽略了对学生听说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孩子们说话时如此多的语病与口头禅。其实也别怪孩子,我们在语文课上,当孩子的发言没有切中“正题”时,不也会一再地提醒:然后呢?然后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难上,语文教师辛苦,这恐怕已成公论。原因之一就在于语文课文处理难度较大。那么,语文教师当如何处理语文课文呢?一、指导思想要正确教语文就是教教科书,上课就是讲课文,已成为眼下不少教师心目中不成文的规矩。课表上排的语文课一定是用来学课文的吗?一学期中课文学习到底应用多少课时?这是摆在每个语文教师面前最现实的问题。魏书生每学期仅用40左右的课时处理课文。当然,他有他的特殊情况,社会兼职多,在外活动多。不过,他这样做并没有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相反,他所教学生语文成绩要远远高于同级同类的学生,这难道不足以给我们启发…  相似文献   

10.
罗妤 《语文天地》2009,(7):52-53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头疼的莫过于课堂上学生无精打采、气氛沉闷,如天空阴云密布,学生课后不读不看,对语文兴味索然,这曾让一些语文教师感到压抑、苦恼。如何让教师和学生从语文课中得到快乐呢?  相似文献   

11.
牧心     
说起语文课,学生们总是会有两派,有的说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应付考试了,有的说语文太难学,我每天都在看语文但成绩总也不上去,不知为什么?听了学生们的话我深有感触,是的,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已经让学生害怕起来,试想一个连中国话都表达不清楚的人以后怎么成为国家的栋梁?那么我们的教师又该如何做?下面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葛文虎 《生活教育》2012,(13):74-75
语文教学似乎一直都是在教育界争论不断的,因为我们的课堂似乎在学生的眼里上与不上都一个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在学生意识形态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它的“聚变”效应。语文课堂也从此就落入了形式课,朗读课。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语文课谁都可以来教,其专业的影响力远远逊色于其他的专业课。教育专家赵镜中提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的课堂,一般都是不会的人问问题,会的人回答;可是我们的课堂却是会的人拼命地问,不会的人拼命地回答。”这确实是一种扭曲,我们把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经历演变为了一种教师的展示,展示他的深刻挖掘,展示他的读者思考,展示他的内涵解读,难怪,不断有专家说“基本功很扎实”。但我们看到,这种扎实背后的是什么?无视学生的独特存在,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说我们的解读如何如何,但我们却把这种读者的姿态强行加在学生的肩膀上,无疑是一种“智慧的绑架”。  相似文献   

13.
李红修 《成才之路》2012,(18):34-34
在与同事进行教研活动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同感,曾经激情四射的语文课,曾经趣味盎然的语文课,曾经人文底蕴最浓厚的语文课,曾经书声伴随着笑声语文课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语文课在不知不觉间,正被我们的学生边缘化。即使是一些优秀学生,每天投入时间最多的科目,上课精力最集中的科目都与语文无缘。不被学生认同,不被学生欣赏,不被学生喜欢,正成为我们共同的心病。如何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4.
姜茏芳 《小学校长》2006,(2):16-16,11
对于语文而言,它不像数学那样,教材目标指向非常明确。语文就是“一百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语文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会有所差异,所以,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其教学的目标会有所不同,可以说目标是由每个教师自己制订的,尤其是“知识与能力”和“过程与方法”这两维目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教学,这本都是合乎教学规律的,但目前存在的重大问题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随意性、盲目性、无确定性,甚至可以说是无目标性,以致造成学生语文课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没来上课也没什么问题。语文课占的时间最多,可收效不容乐观,这其中关键的问题是语文课的目标问题。在课堂上,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我们有没有想过:给孩子长点什么?  相似文献   

15.
一 很多人经常发问:“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每天至少上一节语文课,最终却还有很多人写不好字,说不清话。写不顺文章?”所有的学生也似乎没有一个不想把语文学好,可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学习语文会越学越觉得吃力,越学越觉得困难,越学越觉得无趣呢?追问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语文,办法似乎也不少,归纳起来能达成共识的,如多读,多写,多观察,多感悟……但究竟读什么,怎样读;写什么,  相似文献   

16.
施希 《语文天地》2014,(7):79-80
常常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教师非常努力地上课,却仍有部分学生思想开小差?为什么在一个优秀教师的课堂里,也会存在一些成绩欠佳的学生?这些问题,应该是语文教育工作者思索的问题。确实,由于语文学科不像别的学科知识那样明晰,每堂课的教学要求也没有别的学科那样明确单一,它的广阔性和灵活性似乎让人难以驾驭,但正是如此,语文教学更需要我们语文教师不懈的努力追求。只要我们始终把握住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语文教学中的诸多疑难困惑都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阅读,可以使一个人的精神视野和人文胸怀得到无限的拓展,进而提升生命的价值。然而,眼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呢?为什么一些学生一上语文课便没精打采,昏昏欲睡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教学中很少有人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甚至老师本身也少有情感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语文所承载的是我们的母语,它是“百科之本”,从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的地位这么特殊,也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这样任人评说,同样也没有一门学科像语文这么尴尬:学生怨,老师怨,社会怨。语文是什么?语文课怎么上?语文老师的角色如何定位?众说纷纭,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78):53-54
现在的教育社会许多人都不重视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水平,他们只看重学生的成绩。因为只有让他们对语文阅读感兴趣,他们才会去主动地学习。要想让小学生对语文的阅读产生兴趣,那必须也需要语文老师的引导以及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前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主动去做阅读训练的目的。如果语文老师不对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变,那么学生也只会觉得每天的语文课都是很无聊的,每天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他们也会很容易走神,久而久之就会不爱上语文课,失去对语文课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也会得到下降。当今的社会上,不管是教育局的领导,还是学校里的老师,还是学生的父母都比较注重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老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在传授学生阅读知识的时候,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一个反思,要考虑这一节课学生是否理解了自己所讲述的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断下降。语文越来越引起孩子的厌烦,其中原因,一是学习语文需要积累,不是短时间就能出成绩,学语文没有成就感;二是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不适合学生的需要;三是语文课堂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让学生觉得没有乐趣,这是语文引起孩子厌烦的最主要原因。作为教师,对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