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成功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多义性和开放性,能随着时代和接受者的不同而不断更新,展示出新的意义。鲁迅小说即是这样的作品,如果从鲁迅小说与传统文化孔子儒学的关系这一角度看去,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即显示出一些新的思想和意味。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企及的典范之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作品中所显现的那种强烈的"乡土情结",而这种情结又源于作者对故乡、对中国农民深深的爱。鲁迅的乡土小说是对中国农民深厚情感的真挚流露,我们称鲁迅这种情感的流露为"农民情结"。从其小说农民形象的画廊中可以看到有以精神胜利法著名的阿Q,有怀着恐惧死去的祥林嫂,有背负生活重担、满怀忧郁的闰土等,从他们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时代农民生活的情景,同时也不难发现鲁迅对造成他们灵魂灾难的社会根源的深层次的探求。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语文教育改革中,许多人对鲁迅作品教学提出批评。有人认为选文不妥,教法不当,因而导致学生对鲁迅作品产生逆反心理;也有人认为鲁迅的作品固然有很高的价值,但对学生却是高不可攀,或者是可敬不可亲的。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在鲁迅小说鉴赏教学中,应通过激活学生的个体因素,引导学生读出、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正如新课标所要求的那样:“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一、说出自己对鲁迅小说情节的情感体验首先,在学生阅读小说文本的基础上集合学生个体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4.
《明天》作为鲁迅小说中较为独特的一篇,是作者为宣泄内心压抑而找寻的情感出口.小说中单四嫂子这一具有二重性特征的女性形象,正是作为鲁迅思想情感的载体被塑造出来,故而分析研究单四嫂子性格中的二重性特征,对于研究鲁迅复杂且充满矛盾的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文章拟通过分析人物性格中落后与进步两方面,进而论述鲁迅个人思...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小说创作借鉴了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的艺术经验,以诗歌笔法为小说技巧,赋予了小说一种诗意的美,将古典诗歌中的写景经验融入到现代小说的创作中。鲁迅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大多以平常之景为对象,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将景物描写与小说的情感表达紧密结合,对营造小说的情感氛围、烘托人物性格、寄托作者情感以及加深小说的主题意蕴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事实上正是达到了情景交融与文外之旨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而且极具审美价值。鲁迅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将自己炽热的情感燃烧在作品里,将爱憎熔铸在形象的刻画中,感染人、教育人,能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鲁迅小说不仅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而且极具审美价值.鲁迅以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将自己炽热的情感燃烧在作品里,将爱憎熔铸在形象的刻画中,感染人、教育人,能激起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实践钱理群教授“投入式”阅读的先进理念,在鲁迅小说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小说文本,让鲁迅小说中的形象融入学生的生命体验。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投入式”阅读教学的探索成果:一、在文本诵读中感知小说的时代氛围;二、在细节品味中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三、在人物比较中把握作者的立场态度;四、在多种关联中加深理解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文本教学要与学生的写作实际有机结合。要努力做到学好语文、写好作文。以鲁迅小说《故乡》为例,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缜密设计,首先要让学生进入小说所营造的环境氛围,只有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所描写的时代舍拍,才能把握住作者寄寓于作品中的情感底蕴。然后,从小说的环境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景物描写;从小说的肖像描写中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特征人物描写;从小说的结尾议论中学习如何让文章结尾富含哲理。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灵活地、创造性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之中。  相似文献   

10.
论阿Q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篇著名作品。作品通过阿Q这一形象,展示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中复杂的阶级关系以及一系列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重大问题,因而这一形象,是公认的一个巨大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