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归去来兮辞》(下面简称《归》)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读此诗,扑面而来的是一缕中国古代圣洁、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让我们寻根到一种恬淡的隐士文化。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是同时入选人教版和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名篇,这篇辞体抒情诗,不仅是陶渊明一生从仕到隐的转折点的标志,亦是中国文学史上“归隐”主题的巅峰之作.欧阳修甚至曾说:“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而已.”  相似文献   

3.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飘逸、浪漫、悠游的隐士遗风,让我们寻根到一种恬淡的隐士文  相似文献   

4.
《归去来兮辞》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我们若穿越其田园诗清新、淳朴的狭巷,扑面而来的则是一缕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田园抒情诗人。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其敬仰之情,无以复加。一曲《归去来兮辞》受到了众人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摈弃官场归隐田园的一篇宣言书,其言之纯朴,其情之真切,其志之高洁,历来受人推崇,欧阳修就赞叹道:“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相似文献   

7.
《归去来兮辞》是我国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的传世名篇,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对这篇作品评价甚高:  相似文献   

8.
在陶渊明的作品中,《归去来兮辞》历来是人们十分注重的一篇。这是因为,“沛然如肺腑中流出”的这篇作品,全面集中地反映了陶渊明的思想。而在欣赏陶渊明优美辞的同时。读也会对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作客观、全面的观照。这篇“因事顺心”而创作的作品,完全可以看作是陶渊明自己对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一种诗意自白。  相似文献   

9.
说到《归去来兮辞》,不能不先介绍一下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现存文12篇,其中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篇数不多,影响却很大。散文首推《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则是辞中名篇,在艺术上平淡、朴素,充满了诗意,全无半点斧凿痕迹,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前人对于陶渊明诗歌、辞赋、散文内容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而且广泛,本文就著名辞赋《归去来兮辞》中的几个虚词用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谈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东晋时期,士族清谈玄理风靡一时。这种风气对当时文坛影响很大。表现在内容上严重脱离现实,艺术上“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创作的诗文才打破了这种局面。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曾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归去来兮辞》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高度评价。《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作于辞官归田之初的一篇述志作品,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显示了归隐的决心。这是一篇作者诀别官场,同上层社会分道扬镳的宣言书,它体现了自然醇厚、淡…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归去来辞》,前后用两个“归去来兮”。读者皆解为由彭泽县归去来,来字下,无注,当是解作来往之来。窃以为不然。来字是语助词,无义,与《孟子·离娄篇》的“盍归乎来”的来字同。渊明《归去来》一文,篇首的“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的“归去来兮”是回家后在园中散步已晚,将回家休息时的口气。读者如果还不相信,请另外细看渊明亲手作的《归去来辞》和梁昭明太子的《陶渊明传》,就可彻底知道。我为一般读者方便,暂将《归去来辞》和《陶渊明传》的内容讲个大概如下:  相似文献   

12.
问陶潜     
陶渊明 ,人说你的诗平淡自然、质朴淳厚、潇洒飘逸 ,对后世影响极大 ,历来受人推崇 ,连欧阳修都曾赞叹 :“两晋无文章 ,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你没有想到吧 ?当然你更不会想到 ,你的诗会影响你以后一千年乃至今后无数个一千年。认识你 ,也是从你的诗开始的 ,就像常人对你的认识一样。“陶渊明是个隐士 ,他已成为中国封建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社会上失意以后 ,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 ,往往回到陶渊明 ,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 ,并借以安慰自己。”直到今天 ,再读《归去来兮辞》 ,和学生研讨了《归去来兮辞》之后…  相似文献   

13.
《归去来兮辞》是隐逸诗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前人推崇备至。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曰:“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辞》一篇耳。”现行人教版高二册语文选人此文.下面讨论一下有关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的《归去釆辞》是一篇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名作,但篇名及文中的两个“归去来兮”应该作何确诂,心里存疑颇久,最近读到彭泽陶同志的《论陶洲明〈归去来辞〉中两个‘归去来兮’》一文(载《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颇有启发,也想对此发表些鄙陋之见。 彭泽陶同志认为两个“归去来兮”所表观的是两个意思,第一个“归去来兮”“是在彭泽县准备回家时的口气”;篇末  相似文献   

15.
刘慧文 《语文知识》2002,(11):44-44
高中语文第一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句中的“向”字,课文无注,教学参考书也无注。笔者认为此“向”字有被误解的嫌疑,故试作解释。《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辞赋体的文章,文中多用对偶句。文中与“木欣欣以向荣”对偶的是“泉涓涓而始流”, “向”与  相似文献   

16.
东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混乱、最黑暗的时代。士大夫阶层崇尚虚无,意志消沉,不求进取。这种风气对当时文坛影响巨大,折射在作品内容上表现为严重脱离现实,艺术表现上"理过其辞,淡乎寡味",文坛一片消沉。直至东晋末年,陶渊明的一篇《归去来兮辞》才迎来了文坛的新曙光。陶渊明借助诗歌将自己拒绝与黑暗势力合作,提倡独立自由的意  相似文献   

17.
《归去来兮辞》一文的创作完成标志着陶渊明归隐生活的真正确立。与之前几度退隐又几度入仕不同,在"彭泽辞令"之后,陶潜正式告别劳心役形的官场,归入心中期许已久、安闲静逸的田园。对"仕"与"隐"的困惑不定在此时完成了最终选择,潜心山川与躬耕陇亩成为陶渊明之后人生的全部要素。可以说,《归去来兮辞》既是陶渊明同仕宦生涯的断绝信,同时也是其归入田园人生的宣言书。正因如此,《归去来兮辞》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隐逸精神。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抉绝官场、归隐田园的宣言。魏晋时期的政治纷争使得无数士人无谓丧命,对士人阶层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威胁,他们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力反抗,只  相似文献   

19.
宋代欧阳修说过:“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作为陶渊明最后和上层社会决裂的宣言书,这篇文章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与珍惜的财富。我是这样教学的: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的辞赋名篇《归去来兮辞》一扫楚辞体中怨愤、悲伤的情调,显出了淡远潇洒的文风。欧阳修对这篇文章推崇备至,尝言:“两晋无文章,幸独有《归去来兮辞》一篇耳。”《教师参考用书》这样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文中着重表达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也显示了归隐的决心。无论是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还是对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喜爱,都说明了作者告别官场是高兴的,快乐的。但笔者认为此时的陶渊明是快乐的,欣喜的,但也是痛苦的,无奈的,惆怅的。本文将结合陶渊明的生平和作品,试着解读《归去来兮辞》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