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清军南下后。作为南明政权军事支柱的南明将领纷纷降清。他们降清的心态和动机甚为驳杂,主要表现为:长期受抑而形成的逆反心理;崇祯帝频戮武臣,令之寒心;南明政权的腐败使之丧失信心;督师的所为令他们心怀贰心;清朝君临天下的气势和高官厚禄的诱惑让他们产生向往之心。而造成诸种心态的背后质素是南明将领的“历史心态”和“现实心态”的耦合。这最终加速了南明政权的灭亡和清军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清军入关及南下,在南明各社会群体的心理上引起了巨大约反响。作为南明政权中坚力量的地主阶级在“国难当头”之际纷纷降清,且降清的心态不一。这些驳杂的降清心态无疑增加了明末清初的历史变数。  相似文献   

3.
最近,由南开大学出版社推出南炳文教授所著《南明史》,反映出南明史研究的新成果和新水平。《南明史》的突出特点是内容较为全面,结构较为完整。历史研究,不仅是政治史、经济史的研究,而且还应该有文化史、对外关系史等各方面的研究。但是,国内外对南明史的研究,长期以来却一直侧重于南明诸政权的兴衰和各支抗清武装的活动,有关南明史的专著,也基本上没有越出南明政治史的范畴,内容多残缺,结构多零散。《南明史》则在“初期南明史”、“浙东、福建政权,农民军开始拥明抗清”、“永历政权的建立”以及“南明时期的终结”四章详述南明政治史以后,又专辟“南明时期的对外关系”一章,叙  相似文献   

4.
福建民间族谱中有一些关于南明及郑成功集团抗清的记载,这些资料反映出明末清初福建各地一般民众对于战乱的无所适从,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郑氏政权坚持抗清斗争的社会基础的不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清朝政权在福建地区统治的逐渐巩固,郑氏政权的民众基础日益受到削弱。到了康熙年间,郑氏政权已经基本上丧失了对于福建沿海民众的控制力,也就必然越来越走向衰落。因此,当我们研究南明政权以及郑氏集团的兴衰历史时,明末清初福建民间社会的人心走向及其社会基础的相互消长,不能不是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明清交替之际,容美土司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利益,不断转向,寻求新的强大的依靠对象。前期出于对明代忠君和感恩,选择了与新建的南明政权合作。后期随着清军入关,加之与农民军势力的交恶,容美土司与南明政权的合作关系破裂,归顺了清朝。  相似文献   

6.
议廉政、勤政及反腐败●张建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执政党及其政权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历史一再证明,腐败是社会动乱、政权覆亡的内在的重要原因。腐败的主要表现,既有以权谋私的不廉政行为,也有玩忽职守的不勤政行为。因此,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必须以各级领导干部为...  相似文献   

7.
南明前期中国延续了明朝中期以来的对日政策,断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中日关系处于断交状态.随着清军南下的兵锋愈来愈强劲,南明武将跋扈控制朝廷和各个政权相互争夺正统地位的局面的出现,使得抗清形势变得愈来愈严竣.南明政权中不愿亡国的忠贞义士利用他们曾经与日本建立的各种关系,多次前往日本乞求军事援助,希望抗清力量得以扩充.日本态度犹豫不绝,历经曲折,虽然日本官方并未直接出兵对清作战,但却在历次的南明乞援行动中给予南明抗清势力诸多军事物资援助.这种以军事作战为需要的政治交往,同时带动着中日贸易和文化交往的展开.  相似文献   

8.
南明权臣党争、皇帝秉政、战事失利,往往影响文坛动态,左右文人创作。由于战乱频仍,交通阻隔;远离政治事件发生地的文人则不在受影响之列。涉及的文体类型主要有诗、疏、檄、联、记、敕等,由于一些政治事件的特殊性,出现了不少匿名之作,战事的紧急还导致了一些本该押韵的文体产生了出韵现象。此外,受南明政权影响的这些诗文作品叙事性极强,且风格灵活多变,明快、沉静、嘲讽、调侃、幽默,不一而足。明遗民文学并非只有悲天悯人的感伤,不过,其娱乐功能严重萎缩也是事实,更加注重宣传性。这说明,在国家乱亡之时,文学干预政权的诉求会更加强烈。南明文学既是对明代文学的延续,也是对明代文学的创新和发展,更是对清代文学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建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心理基础。为了避免社会振荡,新政权在解放初期采取了“包下来”的政策,凡是没有明显反动行为的知识分子基本上都被新政权的文教、科技、新闻和政府部门所雇用,对于有影响的、年纪较大的知识分子则给以闲职“养起来”。同时安排知识分子参加土地改革等社会改造运动,在社会运动中接受教育。经历了抗战和内战双重打击的知识分子群体.不仅在经济上陷入贫困,而且对国民党政权的政治腐败极端厌恶,面对建国初期新政权的“清明政治”和自身经济状况的改善,大部分知识分子认同新政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政策。对自己没有参加革命,却享受了革命果实,知识分子有一种“自责、愧疚、摘了桃子”的心态.他们希望积极配合新政权的知识分子改造政策,成为新政权信赖的建设性力量。少数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虽然存有“同情了解”的期待,但是他们采取了“观望与沉默”的态度,并不无条件地拥护新政权的政策和主张。总体而言,参与、配合知识分子改造,力图融入新政权是知识分子群体在建国初期的基本心态。  相似文献   

10.
刘双 《天中学刊》2003,18(6):41-43
农村青年犯罪是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引发农村青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距、农村基层政权组织的管理功能弱化、农民负担过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滞后等客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农村青年自身低下的文化素质和不良心态结构等主观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彝族文献《孝敬父母经》借清顺治帝之口谕向世人宣讲为人为子之道,教育子女如何感恩戴德孝敬父母。彝族的传统道德规范对当代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教育有一定的价值。《孝敬父母经》所反映出的传统彝族社会的生育观念和养老模式,也能为彝族地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一剧中隐晦地表达了他对僭主政治的不满,该剧因此而有"隐讳教导"的因素。主人公俄狄浦斯有着鲜明的僭主气质,其"弑父娶母"的罪行显然根植于人性的内在罪恶性。至于僭主政治对人性的戕害主要体现在权欲,政治制度以及理性言说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是个渴望变得卓越出众的人,现在你应该已经发现周围总有些人嫉妒甚至憎恨你的成就了吧。 无论你为了今天的自己付出过多少努力,为了自己的目标做出过多大的牺牲,那些“恨”你的人总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批评指责你。  相似文献   

14.
"安史之乱"持续了八年,造成巨大的社会灾难。事变中的重要人物杨玉环成为唐文学作品中的热门话题。唐代男性文人们怀着伤痛、怀旧诸种心态咏叹帝妃旧事。唐人建构了丰富多彩的贵妃形象,可爱又可恨,可悲又可怜。杨玉环形象的再造显现了文化变迁下的多元叙事。战乱时期,她被塑造为祸国的嬖宠形象,在中唐怀旧情结的笼罩下被提升为魅力无限的绝代佳人。随着王朝衰落和文人心境的变化,晚唐玉环又以一楚楚可怜的美人形象出现在诗歌中。  相似文献   

15.
冰心、萧红、张爱玲笔下都出现了可恶的“恶婆婆”形象 ,但同样的形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却得到了不同的表现 ,通过她们 ,不同的作者表现了对这一形象不同的思考。本文从家庭环境、写作背景来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并归纳出这种差异背后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感恩德性养成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感恩德性缺失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包括父母单向偏爱、学校人文教育失范、社会感恩意识弱化和制度供给不足。强化感恩德性认知,开展感恩德性实践和构建感恩德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感恩德性养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感恩的心理和行为。然而,要认真追问一下,我们为什么要感恩?我们的社会为什么需要感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觉的认识。从哲学的层面理解感恩的根据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的实践本质决定人必须依赖自然,感谢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的社会性决定人必须依赖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人的精神属性使人能将感恩这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行为广泛传播,使之代代相传,泽被后人。  相似文献   

18.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清诗总集研究的重要著作,通过辑录原书的序跋及凡例等有关文字,为读者了解、研究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提供了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所录原书序跋存在不少遗漏。兹继陆林、朱则杰两位先生之后,再为之补阙。  相似文献   

19.
清朝前期出于政治、军事的需要,对海外华人采取敌视、迫害政策,主要表现在:限制华人出国、迫害归国华侨和对待华侨社会的敌视态度。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使广大华侨在海外遭受许多非人之难,而且也使海外华侨与中国社会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产生了巨大隔膜,从而也为近代中国华侨政策的转变设置了诸多障碍。  相似文献   

20.
《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是一部关于清诗总集研究的重要著作,其主要内容在于全文过录原书的序跋及凡例等有关文字,为读者了解、研究清初的全国性清诗选本提供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所录原书序跋之类存在不少遗漏,因此有必要为之补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