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博物馆(社会历史类)的陈列,是通过文物反映历史,对群众进行形象性的直观教育。历史是复杂的,是多侧面的,通过文物反映历史的陈列方式也应是多样的。复原陈列则是有效地进行宣传教育的陈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作者根据组织陈列中的体验和调查,集中地论述了我国博物馆陈列中历史画创作的注释作用、造形作用、烘托作用以及历史画创作具有的时代特征、事件特征、人物特征、环境特征等理论问题。文章提请画家们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努力提高创作水平,使我国历史画创作出现一个新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历史陈列》的探索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为纪念太平天国起义 1 5 0周年、罗尔纲诞辰 1 0 0周年 ,适应现代陈列设计和审美的需要 ,进一步提升陈列品位和展示手段 ,对原有的《太平天国历史陈列》进行了重大改造。该陈列的“改陈”工作 ,在如何处理古典建筑与现代展示间的关系方面 ,做了十分有益的创新 ,取得了比较理想的展示效果。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是一座在明清古建筑基础上建成的博物馆 ,也是我国唯一的太平天国史专业博物馆 ,占地 1 6 0 0 0平方米 ,其中展室面积 1 1 0 0平方米 ,由三座相衔接的大厅组成。馆区芳草如茵、花木扶疏、山石逶迤、池水荡…  相似文献   

4.
一、陈列题材与陈列主题的关系1.题材是产生主题的基础题材与主题的关系,是存在于各个创作领域的一对基本关系。一般来说,不同题材产生不同主题,但有时相同题材也可以产生不同的主题;后者对博物馆的陈列来说,是更需要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命题。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知道,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是以博物馆的藏品为基本源泉;各地博物馆,尤其是历史类博物馆,其藏品无外乎陶瓷、青铜、工艺品、书画等几大类,它们构成了陈列设计的基本题材。如果我们不能做到从这些基本相同的题材中去挖掘不同的主题,那么各个博物馆的陈列就会呈千篇一律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博物馆》2009,(3):110-110
2008年11月15日,“海南历史陈列”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该陈列主题为全面、系统地展示海南40~60万年史前时期直至1950年海南岛解放的漫长历史发展阶段中的重要事件、卓越人物以及精美文物,以时间演进为主线,分“拓荒大洲”、“迁徙融合”、“奇甸文明”、“近代琼崖”、“琼崖丰碑”五个板块层层推进,展示孤悬海外的海南独特的历史发展概貌,勾勒海南历史发展的精彩轮廓。  相似文献   

6.
倪兴祥 《中国博物馆》2001,(3):50-52,65
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 1 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革命史上重大事件或杰出人物而建立的纪念性博物馆 ,是我国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一般依托特定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 (以下统称革命旧址 )作为存在的条件 ,成为独具特色的博物馆类型。革命纪念馆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革命纪念馆的陈列一般由革命旧址的原状陈列和反映重大事件发生经过、杰出人物生平的辅助陈列两部分组成。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 ,我国革命纪念馆的辅助陈列一般都是因陋就简 ,尽可能地利用原状陈列周围可供利用的原有房舍进行陈列。 1 985年 1月 9日 ,文化部颁发的《革命纪…  相似文献   

7.
《天津近代人物塑像馆》自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不少专家、学者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大家普遍认为,该陈列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艺术表现形式,均有新的突破。《天津近代人物塑像馆》陈列的艺术设计之所以得到许多博物馆同行的肯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单纯地照搬某个陈列模式和片面地追求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而是兼收并蓄众家之长,将蜡像引入历史陈列,使蜡像、历史文物、照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一次新的尝试。这种以人带史,用人物像、文物和图片构成立体画面的陈列形式,在目前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  相似文献   

8.
1999年1月,嘉定博物馆推出了《中国近代著名外交家顾维钧》的生平陈列,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好评,称赞这个展览是“大外交家顾维钧先生的历史真实纪录及永恒的纪念”。下面,我们分别从陈列主题和陈列手段两个方面,探讨一下关于人物性陈列所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关于陈列主题和陈列主线。1.陈列主题是陈列内容的核心和灵魂,确立陈列主题至关重要。顾维钧是嘉定人。1912年,他二十四岁时,自美国留学归来,任北京政府总统袁世凯及国务总理唐绍仪的英文秘书,开始接触外交事务,至1967年以海牙法院法官兼副院长退休,服务中国及国际外交界五十…  相似文献   

9.
陈列内容研究是决定博物馆陈列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久已引起博物馆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博物馆界传统的观点认为陈列内容研究,就是研究陈列所表现的内容,历史陈列就是研究表现历史的文物;自然史陈列就是研究表现自然史的标本;遗址陈列就是研究遗址等。而且,检验一个陈列内容研究水平时,也是用该陈列所属学科的专业科学认识水平来作为标准的。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它忽视了博物馆陈列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中国革命博物馆陈列设计发展的历史,从历史和设计实践的角度分析陈列设计的规律。四十年来国内外陈列展览新思想、新材料的应用,可供博物馆陈列设计者参考和借鉴。作者在文中对新的革命史陈列设计构思,以及方钢管框架和“格栏设计”的结构、材料、工艺加工技术等作了简要介绍。成功的陈列设计应具备合理、经济、独创和审美四个方面。陈列设计应表现博物馆的特色和个性,即独创性。  相似文献   

11.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途径,对发挥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重大。结合实际工作,在对建立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必要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范围并提出了博物馆陈列展览档案的归档要求。  相似文献   

12.
黄静 《中国博物馆》2001,(4):91-93,90
陈列是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成功的陈列展览,必须要让观众了解和理解设计者的陈列意图,并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在哪里“等问题.而民俗陈列是博物馆陈列中较大的一个类别,它所反映的是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的居民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它与博物馆其它的陈列,如历史的、文物的、自然的或建设成就等等的陈列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民俗陈列的时候,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选择最能反映出民俗特点的陈列语言.……  相似文献   

13.
一、博物馆和纪念馆陈列的特殊性博物馆和纪念馆陈列是展览展示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陈列形式是根据历史文物、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艺术和技术的表现手段达到完整、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陈列内容和历史事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展览是自然博物馆科学普及的主要任务,而陈列设计是展览成功与否的先决条件。本文结合国内近年来几大自然博物馆的新馆建设,从指导思想、建馆目标、功能定位、展示理念、内容设计、形式设计等几大方面,概要自然博物馆的陈列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以为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博物馆的陈列中,历史照片以其独特表现方式及其真实再现事实等优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举办各种展览中,大量历史照片的使用已成其为自然,尤其在革命史陈列中,历史照片更是与历史实物并驾齐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我国千余座博物馆中,革命史类、纪念类博物馆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历史照片的利用将大有可为。因此,探讨、研究历史照片在这些博物馆工作规律中的作用和特性,将成为博物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引起博物馆界同仁的重视。本文便以此为宗旨,作些浅显的探讨,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16.
各地的革命烈士纪念馆较多,有纪念某一个烈士的,有纪念一个地区烈士的,有纪念在一个重要战役、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或某一个历史时期牺牲的烈士等等。在这些纪念馆的陈列中都碰到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有些是共同的,有些是独特的。本文主要就一个地区的烈士纪念馆陈列中的一些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自从向公众开放便要公开陈列,进而便讲究其陈列艺术。虽然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我国还是近百年由外国传入,陈列一词也是在这之后才由日本传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陈列及陈列艺术就始于近代博物馆在中国出现之后。“陈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把物品摆出来供人看”。根据这个解释,我国古代有些活动实际上具有陈列性质,亦可说是一种陈列现象,有些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陈列活动。尽管古代甚至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把它叫做陈列。  相似文献   

18.
任何博物馆的陈列,尽管其内容不同,陈列特点各异,然而,通过形象,艺术地揭示自然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却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观众通过诉之于视觉形象的审美活动,理解和掌握陈列内容。因此,通过设计中的形象思维活动,确立审美特征的陈列形象,是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的陈列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历史的缩影和重现其灿烂文化风貌的窗口,而且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方博物馆科研水平的标志之一.一个高质量的陈列对提高人们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陶冶人们情操,激发人们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起着有益的作用.所以,博物馆的改革,首先是提高陈列质量,而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主编工作,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是运用藏品陈列作为体现博物馆社会教育职能的主要手段,它充分突出物,以物为主要语言,让物“说话”,辅助以一些图片、字说明,展示给观众。这正是博物馆与其它历史教育形式所不同的根本所在。但是,这些物在陈列中大多都是静止的,尤其是古代物离现在已经很长时间,少说几百年,多则上万年。而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