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998年夏我国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抗洪抢险成为全国各族人民时刻关注的最重大事件,也引起国际上极大的关注。 翻开当时的报纸,在一版十分醒目地看到: 来自抗洪前线的报道…… 本报抗洪第一线传真…… 打开电视机或收音机,在新闻节目里又看到或听到: 记者在抗洪现场向您报道…… 我在抗洪前线向您直播…… 在这场感天动地与洪魔的决战时期,从首都北京到许多省市,众多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和新华通讯社相继派出3000多名新闻工作者,怀着对党的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这是一场百年不遇的洪水;对于记者,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一名军事新闻工作者,我有幸在九江参加了’98抗洪报道。抗洪是一个大战场,她让你时时处于一种紧张、焦急、兴奋、感动、忙碌的状态;抗洪又是一个大考场,她对记者的政治素质、业务素养、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工作态度是一次最实际的检验。在抗洪前线,我亲眼目睹了洪水的暴虐与无情,也亲身感受到抗洪官兵的拼搏与献身。在酷热难耐的长江大堤上采访,我淌下过道道汗水;在孤灯一盏的军用帐篷里写稿,我也流下过行行热泪。我曾去过老山前线采访,两相比较,这次…  相似文献   

3.
非常高兴来参加本市新闻界抗洪前线记者事迹报告会。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深受教育和鼓舞。 参加这个报告会,我很自然地想到了今年8月16日夜里。8月16日,在整个抗洪斗争中是个很关键的曰子。那一天对我来说,也是对我们在抗洪前线记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加深了生死与共的战友般感情的日子。那夜,我在机关,几次同湖北前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10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著名节目主持人沈冰,来到淮河抗洪前线某部官兵中采访。她朴实的作风,受到大家的赞扬。上图为沈冰在门桥上采访;下图为沈冰与官兵们合影。沈冰来到抗洪官兵中@虞利忠 @黄建新  相似文献   

5.
(一)##D今年,我国长江流域和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情牵动了中原人民的心。为了让听众及时了解到抗洪前线发生的新闻事件,体现出新闻媒介在抗洪抢险斗争中的社会责任感,位于远离抗洪抢险第一线的郑州人民广播电台,树立大广播观念,把宣传抗洪救灾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在大力宣传郑州人民向灾区捐款捐物的基础上,及时与赴武汉等地的驻豫部队和当地新闻媒体联系,播出了一批时效性强的反映抗洪前线情况的报道。之后,又派出4名记者组成两个小组分赴武汉、哈尔滨抗洪前线实地采访(谢宏亮、陈宏坤赴武汉,刘悦、傅…  相似文献   

6.
’98之夏,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使三面环水的南昌县泾口乡堤外一片汪洋,堤内汪洋一片。在这次抗洪斗争中,泾口乡广播电视站主动发挥功能优势,积极当好舆论先锋,为抗洪一线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氛围,鼓舞了抗洪大军抗大洪、战洪魔、夺全胜的斗志。今年防汛一开始,泾口乡广播电视站就把抗大洪、保大堤作为宣传中心。洪水未到之前就全面检修了乡、村有线广播和调频广播设备,并在全乡防洪前线的10个防汛分指挥所新装了小调频广播喇叭。乡广播站在坚持每天两次向全乡173个自然村,168个村民小组和防汛前线及时转播中央、省、市、县…  相似文献   

7.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前线北京记者事迹报告会,有7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介绍了参加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工作的体会、感受,他们的发言使我很受教育。在这之前,我仔细地读了《北京日报》刊发的长篇报道《抗洪前线的北京记者》,也看过一些新闻单位内部简报介绍的情况,更看过一大批从抗洪前线发回的报道,我深深地为我们的记者在关键时刻,冲得上、挺得住、打得响、干得好的出色表现所感动。在这里,我首先代表市委宣传部向从抗洪抢险宣传报道前线回来的记者同志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也向所有为抗洪救灾宣传报道作出  相似文献   

8.
抗洪抢险,无异干一场和平年代的战争。“妇女应该远离战场”。而在抗洪前线,从事新闻工作的女性们,已全然忽视了自己的性别。她们只记住:是记者就该冲到第一线。  相似文献   

9.
抗洪归来,有一种苍老的感觉。 今年是我采访抗洪的第八个年头。我有幸成为新闻界中惟一一位六次跟随温家宝副总理带领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赴前线的记者。几个月下来,体力消耗程度可能是过去几年的总和,但这又怎么能和那些日夜奋战在大堤上的人们相比呢。江总书记、朱总理心系前线、心系人民,对抗洪斗争取得胜利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自不必说,单是一直坐镇前线指挥的温家宝同志以及国家防总的同志们,在一个个不眠之夜,处乱不惊、指挥若定的故事就值得大书特书。其中有两个日夜令我特别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0.
’98亿万军民战洪魔的壮举,应当大书特书!’98抗洪报道的英雄记者,应当大书特书!’98抗洪赈灾新闻报道,三大媒体各显神通,一言以蔽之:大、多、高、长、佳,即前线记者投入量大,数以千计,发稿数量多,报道质士高,持续时间长,一件件新闻抢眼,效果极佳。中国军民大抗洪惊。c动魄的壮举,通过新闻传媒,鼓舞了国人,也震撼了国际,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国人民大抗洪的壮丽画卷,将载入史册。中国记者与抗洪赈灾报道,也将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辉煌的一页。’98抗洪救灾新闻报道活动,一开始就自然地分为两条战线,一条是组织…  相似文献   

11.
今年湖北日报抗洪救灾宣传有声有色,突出特点之一是在人水搏击的两个多月里,头版发表了近30篇抗洪言论。仅以“全力以赴决战决胜”为主题的系列社论就连续发表了18篇。围绕抗洪这一主题,一家报纸连续发表如此多的社论,这在新闻史上是空前的。 对于这些言论,无论是党政领导同志、新闻界同行还是普通读者,都给予了热情鼓励和充分肯定。认为它们像号角,像战鼓,极大地鼓舞了前线军民的斗志,激励人们勇敢地迎接洪水的挑战。因其及时准确,短小精悍,富有激情,战斗力强,被同行们誉为言论宣传中的“抗洪体”。 作为本报今年抗洪社论的主要撰稿人,回首那连续奋战的数十个日日夜夜,我想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一点切身感受,这就是:用“情”写就抗洪篇。  相似文献   

12.
去年入夏以后,我国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历史上罕见的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今天,这场伟大的斗争已经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在总结这场斗争的时候,许多人开始注意到“新闻报道”在抗洪抢险救灾中显示出来的“特殊魅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的那样:“新闻工作者及时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不畏艰险,深入一线积极宣传抗洪军民的英雄事迹,弘扬正气,鼓舞斗志。”也正像朱镕基总理1998年10月7日视察中央电视台时指出的那样:“在今年的抗洪抢险中,广大新闻工作者用宣传舆论鼓舞广大人民万众一心,战胜洪水,克服艰险,对全国上下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赴抗洪一线采访的“大堤记者”,静下心来把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在眼前“过一番电影”,体会最深的就是抗洪精神鼓励着我们搞好抗洪新闻,抗洪新闻弘扬了抗洪精神,激励、鼓舞了前方将士,教育、感动了后方群众。于是,便有了今天这个话题——抗洪新闻与新闻抗洪。  相似文献   

13.
进入8月份,嫩江洪水来势凶猛,松花江水位连连上涨,我国的重要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受到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的严重威胁。在这严峻时刻,油田军民奋起迎战,殊死拼搏,谱写了一曲曲誓夺抗洪胜利的壮歌。在这威武雄壮的抗洪大军中,有一支特殊的队伍,那就是《大庆油田报》的记者们,他们用自己的笔、照相机、录音机等武器,同前线军民一起战斗。  相似文献   

14.
成为一名军事记者,能够使自己的足迹遍布蓝天、深海、江河、湖泊、高原、峡谷,用生命来丈量祖国的版图,是我多年前选择军事新闻专业时的梦想。到现场、前线去采访,用自己的笔记录亲身见闻的新闻事实,对我而言具有无比的诱惑。这次在渭河抗洪一线为期9天的采访亲历,使我初次品尝到这一“诱惑”所蕴含的真实意味。我不仅被抗洪军民在肆虐的洪魔面前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众志成城的伟大精神所鼓舞和感动,而且为自己能有这样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庆幸。机会来得如此突然今年7月,我从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系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  相似文献   

15.
我作为画册出版单位的代表,对《众志成城──’98长江抗洪图》这本书的出版经过作汇报。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各地的水位大都超过历史的最高水位,防汛抗洪一时间成为长江中下流各省军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党中央、国务院对长江流域的汛情、灾情十分关注,对长江流域的抗洪斗争作出了英明决策和周密布置,江总书记、朱总理、李瑞环、李岚清、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长江抗洪第一线,给了沿江军民极大的鼓舞。在党中央的指挥下,长江中下游五省军民团结拼搏,严防死守,谱写厂一曲曲气吞山河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含泪写黄明。我们长歌当哭。他是从抗洪前线走来的部队最基层的战士报道员;他留给人间的最后一句话是“请电视台预留版面,部队救人的新闻马上送到”;他为党的新闻事业的最后尽忠尽职,是在不幸发生车祸、头破血流时,仍用双手死死抱住两盒记录今年夏天湖南军民英勇抗洪的录像带……他是三级军士长、一个兼职摄像报道员,位卑未敢忘尽责,连续4年参加抗洪报道,先后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刊稿300多篇(幅),6次被广州军区和湖南省军区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优秀报道员。我们怎能不以泪洗笔呢?他当兵12年,不仅是一个杰出的部队兼职…  相似文献   

17.
今年六、七月以来,三次特大洪水侵袭景德镇市城区及乐平、浮梁两县,来势凶猛,洪水之大灾情之重乃百年未遇。全市军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了不怕困难、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按照局、台领导的部署,在抗洪行动的感召下,为履行记者的职责,我日以继夜投入了抗洪报道。先后采拍了60多篇反映瓷都人在抗洪一线奋战的新闻报道。如今,回想起那段抗洪的日子,许多令人难忘的故事,还在我脑海之中不断闪现。6月26日凌晨四时,特大洪水凶猛涌进瓷都街头,不一会儿,我的宿舍…  相似文献   

18.
今年9月,当武汉抗洪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市防汛指挥部领导请每个记者在纪念簿上留言,我写的是“参加武汉抗洪报道三生有幸”。确实,作为人民日报一名驻地记者,能经历并报道这场大决战,是非常幸运的。今年6月武汉进入防汛抗洪以来,我就开始跟踪报道。两个多月中,我...  相似文献   

19.
司彦文:父子“打擂”在前线8月8日,湖北抗洪形势骤然严峻,海军派专机将正在湛江南海舰队基层锻炼的200名学员紧急空运回武汉,增援抗洪。8月9日一早,海军记者站司彦文闻讯而动。上午赶往机场临时购票,中午即飞抵武汉。这一天,长江武汉关出现自1954年以来最高水位。8月10日上午,他在汉口龙王庙江堤险段前,参加海军工程学院抢险突击队宣誓仪式。他一眼瞥见在宣誓队伍中的儿子司兵。司兵是海工计算机系一年级学生,作为抢险突击队员,他和他的战友们昼夜驻守在距大堤150米的地方,到8月10日已有20天了。儿子守堤当英雄,为父的采访也要…  相似文献   

20.
聚焦抗洪     
~~聚焦抗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