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类全面发展和21世纪的需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则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相似文献   

2.
朱广 《化学教与学》2012,(12):23-24,7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就是,一个人要想得到很深的造诣,就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积累所学的知识,也就能得心应手地应用知识。我想孟子所提及的"自得之也"便是当今所  相似文献   

3.
杨才红 《天津教育》2013,(16):53-53
一、学习方法具有生成性,应当坚持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早在2000多年前,孟子就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古人在其教育实践中已经发现,学习方法是自主而非被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  相似文献   

5.
“自求自得”是我国古代传统教学论的精华之一。孟子就曾强调:“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他告诉我们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深求自得。因为被动接受、缺乏深入体验的知识,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君子遵循一定的方法加深造诣,是希望自己有所收获。自己有所收获,就能够掌握牢固;掌握得牢固,就能够积累深厚;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所以,君子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从孟子开始就主张读书要“自得”,他认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意思是说,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自己刻苦钻研,深切体会,才能获得真知,进而达到左右逢源的地步。其后,历代学者和教育家对此多有  相似文献   

8.
传统阅读教学有很多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对于当前的阅读教学仍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一、学贵自得——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我国古代教育家早有论述,如孟子就主张“学贵自得”。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还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朱熹强调“读书是自己读书,为学是  相似文献   

9.
两千多年前.大思想家孟子就提出“自得”的教育思想,他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左右逢其源。”也就是说,君子要达到很高的造诣.进人精深的境界,必须以“道”去“自得”.当“自得”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左  相似文献   

10.
任文娟 《考试周刊》2010,(17):71-72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在他看来,一个人获得高深的造诣,要靠自己积极主动的学习:经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所学的知识就能牢固地掌握.就能积累起丰富的知识,在应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现代社会足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要求个体能主动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一、学法的研究与传授在我国,对学法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孔子、孟子就多有论述,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积)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等等。到了现代,徐特立先生则提出学习要“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这些普遍意义上的学习方法也适合于英语学习。而北京大学英语系博士生导师胡壮麟教授概括的:“‘动因 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英语学习》2000.1)更是学习英语应遵循的规则。目前,国外有…  相似文献   

12.
学贵自得     
语段囫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梳理孟子说:君子用道来使自己深造,就是要使自己真正理解、消化所学的道。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就能掌握得牢固,掌握得牢固,积累就丰富,积累丰富了,就能取之不竭、用之不完。所以,君子之学,就是要做到自得。自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居,保持。安,安稳,牢固。资,积蓄。深,丰富。左右逢其原,原同“源”,周围都存在着源泉。应用《学贵自得》,如果要谈这个问题,可以想一想什么叫不是“自…  相似文献   

13.
“自得”之说,首见于《孟子》。《离娄·章句》云:“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财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以其自得之也。”孟子所说的“自得”,是指君子自省而在心灵上达到的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契合的一种境界。延至明代,文学家们按过孟子的“自得”说而论文学。在各个不同时期给“自得”以不同的内涵,这就使我们能够透过他们对“自得”的不问解释,洞见明代文学思潮演变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4.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里一场深刻的变革,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代表着现代化的教育方向。素质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其中自学能力又占据了显著的位置。所谓自学能力,就是通过自己独立钻研,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古代大教育家孟子说:“君子深造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姿之深;姿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强调了一个人要有较深的造诣,就必须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古今中外,许多学有专长,业有专攻,有所发明创造的人,无不具有刻苦的自学精神。高尔基…  相似文献   

15.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头戏.曾几何时,我们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来分析课文,希望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其结果却是种下西瓜,收获芝麻.那么,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质疑 清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可见,语文阅读大胆质疑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有经验的老师们都很注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领悟.本文就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提问意识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7.
在备课、上课的时候,我常常怀疑自己:这样教,对他们将来有益吗?“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起初是孟子的这句话给了我启发,自得之道,即自学的方法,对学生最有益处。其实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自得之道是二千多年前的孟子不可想象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情报资料数量极多增长极快,知识寿命不断缩短,情报交流出现全球化趋向。科技人员面对汪洋大海的资料,往往苦于找不到、看不懂、读不完的困境。因此,检索能力、理解能力、速读能力已成为适应未来工作的重要阅读技能.  相似文献   

18.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国的传统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自悟”,“自得”,这里的“悟”是竖心旁,与“思”有关。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可见,“思”与“悟”是“得”的前提。孟子又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从中可以看出,“自得”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为促使学生“自悟”“自得”,必须改变课堂中学生“静听”模式。针对语文教学讲风太盛的通病,要提倡施无言之教。当然,“无言”不是“不言”,而是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不忽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学习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我国的传统教育,特别强调让学生“自悟”,“自得”,这里的“悟”是竖心旁,与“思”有关。孟子曰:“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可见,“思”与“悟”是“得”的前提。孟子又指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从中可以看出,“自得”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步伐不断向纵深迈进,人们呼唤学生主体的声音越来越大,教师一育堂、满堂灌的落后状况已经有所改观,各种各样似是而非的学生主体行为也渐趋理性,大家纷纷走出"热闹",冷静反思,开始了新一轮"学生主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学生主体"教育理念历久弥新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已经认识到:①教育要尊重学生学习规律."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②教育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语句可以窥见.③教师应为引导者,学生应为主体者."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其中,"君子之教"的论述就表明了这种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