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朗读教学的策略,引导学生领会文本的内涵,感受文章的韵味,体会文中的情感,这就是有效性朗读.同时,朗读对于锻炼学生口才,促进学生记忆,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增强对语言艺术的欣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实现有效的朗读训练;采用有效范读,让学生感受文本;在朗读训练中,指导要"精"而有效.  相似文献   

2.
李育杰 《教师》2015,(10):32
朗读,就是用清晰标准的语音有感情地读出文章,是一项由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朗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沟通的有效方式,只有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把握文本含义,欣赏文本的语言美,欣赏到文本内容的精妙,朗读对学生有效学习语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教学。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创新改革。本文研究了初中语文教学朗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其问题,并提出了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效果的策略,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发展,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小学汉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课前,教师进行文本细读,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理解文章的精髓,把握文本的情感基调,找准朗读训练点;课上,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悉心指导,花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静思默想、自读自悟,利用妙语导读激励学生读的积极性,进行必要的技巧指导,为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服务;课余,组织学生开展系列朗读展示活动,激起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欲望,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要注重朗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参与文本学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可以这样说:一个不善于引导学生读的课堂.永远都不是好课堂.课文朗读教学的好坏对于课堂教学效果能否提高有着一定的意义.本文就新课程下如何实施朗读教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不仅存在着教师对朗读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更存在着教师无效的朗读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不能深入文本,对文本理解模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对朗读教学的重视,更要从教学本身出发,切实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渐渐进入诗文所创设的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教育,陶冶情操,提高鉴赏文本的能力"。朗读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感,深入文本,提高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善于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朗读。一、教师范读激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把朗读作为着眼点,在教学中创设朗读情境,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在朗读中思考问题,在朗读中感悟文章……借助朗读这一手段来理解文本、体会感情、欣赏文本,从而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作用,朗读是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方法,通过对文本进行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本文对中职语文教学中文本朗读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朗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直到可以提高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思想情感的能力。反复诵读更能够增强学生记忆文章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朗读促进发展学生的理解力为多数优秀老师所采用,于永正老师的课堂上不乏朗读气息:课堂解读前的学生自读;解读过程中或情深意切的朗读,或配手势语的朗读,或想象的读。都旨在让学生理解文本意义。本文将以《游山西村》为例,以朗读为切入点,、分析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我们经常讨论:应该如何指导朗读?我们经常反思:怎样指导朗读才是有效的?有了思考,便开始了学习与实践摸索的过程.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有效的朗读教学应注意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积极创设情感课堂:应注意抓住文本的精彩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的精妙,体会文本洋溢的情感,想象文本描绘的意境,获得独特的体验,陶冶美好的情操.下面以《月光曲》一课为例,谈谈应如何有效指导朗读,还给学生一个情感课堂,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体验文本.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语文教材内容都是精心挑选出来的,文章类型丰富多样,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哲理,通过朗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此,本文在用多样化朗读方式有效提高朗读水平;通过古诗朗读感受意境之美;利用朗读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有效锻炼学生想象力,以及积极渗透情感教育等方面,对朗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每种读法的功用。才能恰当使用;反之,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恰当地运用各种朗读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效果,正确理解文本,提高感悟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唯有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悟文本,他们才能把握文本的精髓。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入感悟文本的能力,但囿于他们理解和认知的缺陷,以及方法的制约,导致学生在朗读中效率不到,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高年级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
朗读可培养学生语感、掌握正确的字词读音,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感情,更好地把握文本主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朗读教学,认真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积极寻找有效的教学对策,不断提高朗读教学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朗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在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朗读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走进文本学习,体会文本的情感,也能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文本的精妙之处,让学生享受朗读的过程,就是享受阅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靳晓宁 《教育教学论坛》2012,(13):230-231,182
教师的范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逐渐掌握朗读的规律和技巧,有助于学生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心灵,有助于增强语感,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抓住范读的时机,注重并指导个性化朗读,帮助朗读技巧的提高,真正发挥范读的作用,最终达成其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唯有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体悟文本,他们才能把握文本的精髓。小学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深入感悟文本的能力,但囿于他们理解和认知的缺陷,以及方法的制约,导致学生在朗读中效率不到,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高年级朗读教学的指导策略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切的情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展现范读的艺术,深入理解文本,打动自己,感染学生;把握朗读技巧,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分清朗读对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  相似文献   

19.
徐琳 《教师》2013,(27):37-37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朗读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从而品味、感知情感。朗读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其与文本产生共鸣,从而使语文教学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20.
朗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就如桥梁一般,引领学生从文本的浅表渡入深处.从根本上来讲,朗读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与后天的训练培养有很大关系.因此,教师必须通过梯度性、系统性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抑扬顿挫、情感充沛的朗读中,化文字为音符,让学生获得美的享受首先是教师的示范朗读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