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配合?合作!     
“谢谢同学们的配合。”口语交际公开课结束时 ,我礼貌地向所借班级的同学们致谢 ,并收拾讲义走下讲台 ,内心为自己能在课前课后注意交际口语的示范性而自鸣得意。五堂公开课全部结束后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即席评课。杨教授在评我的口语交际课时 ,给了我许多热情的鼓励 ,并对我在课堂上自如变换角色倍加赞赏 ,最后 ,他说 ,“假如小戴老师能把与同学们的告别语‘谢谢同学们的配合’改成“谢谢同学们的合作’就更好了。”这句话讲完后 ,杨教授接着评另一位老师的课 ,但他的这句话却如一记响雷 ,一下就把我击醒了 :“配合” ,学生就成了课堂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以下简称《顺序歌》)是用五言诗的形式出现的。怎样教给刚学历史的小学生呢?(一)初读。先疏通文字。讲清什么是“朝代”后,接着告诉学生:我国从夏朝起建立朝代,然后是商朝,周朝。周朝又分两个时期,西周在前,东周在后,所以说“分两段”……讲了,并要求学生背诵。(二)“反刍”。学生虽然能背诵《顺序歌》,但没有能很好地消化,必须象老牛吃草一样进行反刍。在讲各课课文时,我以历史朝代为线,把各课课文贯串起来。小学历史课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现的,历史故事是按历史顺序排列的。但由于小学历史课本的份量轻,内容少,有时课与课之间的历史跨度很大。因此,我在教各课课文时,补充讲述了各个朝代的过渡,并和《顺序歌》联系起来。如讲《大教育家孔子》,即点明是春秋时期。讲《商秧变法》,点明是战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位名师讲过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位上课的老师,他把一个问题设计好,同时把一张写着正确答案的幻灯片制作好。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放出设计好的问题,然后提问,当某位同学的回答离标准答案较远时,老师眉头紧锁,说:“这位同学,你先坐下想想。”于是乎,同学们观察到了老师深锁的眉头。接下来,老师叫下一位同学,这位同学很聪明地变换了答题的角度,当他说的某一点吻合所谓的标准答案时,老师马上给以表扬:“啊,这位同学,这点说得很不错。接下来,哪位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的?”  相似文献   

4.
25元事件     
三年前,我担任六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我刚来到办公室,—个女同学就哭哭啼啼地告诉我,她放在书包里的25元钱丢了。经过一番调查,大家把焦点集中到一个外地男生龙的身上。并且有学生反映他亲眼看见龙翻了这位女同学的书包。可龙就是不承认。尽管有同学看见他翻书包了,但是他说他翻书包时没看见钱。这可怎么办?马上要放晚学了,过了一夜就更加调查不清楚了。有同学提醒我说:“老师,可以搜他的书包和身上。”我一愣,搜!不是好办法!我连忙否决了这个办法。同学们有些忿忿不平,似乎教室里出了“小偷”老师也没辙。我安抚好同学们,接着说:“同学们,这件事我们不查了,但不查不等于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这样吧,我希望这位同学能把钱用报纸包好,乘老师办公室没人的时候悄悄地放进我的抽屉里。我相信,这位同学一定会自觉把钱还回来的。并且,相信他以后也不会再犯了!”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我听某老师的课,当他讲得正带劲时,突然有两个学生争吵起来。怎么回事?原来这位老师讲话时有个毛病,常常带上“怎么呢”的口头禅。他一上课,就有调皮的学生统计共有多少个“怎么呢”。这堂课,一个学生记了56个“怎么呢”,另一个学生却说57个,双方争执不下,竟在课堂上吵出声来。结果,弄得这位老师非常尴尬。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位语文教师,对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煞费苦心,结果收效甚微。一次,我要同学们回家把当天看到的、听到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写下来。第二天,同学们把日记交上来,成绩差的同学千篇一律都是写:早上我起了床,洗了脸,就背着书包来上学,走到学校上课铃就响了,我就走进教室上课。然后就是到了什么时间就放学回家了。空洞无味,记流水帐。写作稍好一点的同学就编一些不真实的故事,一不生动,二不具体。当日记快检查完的时候,我忽然看见一位平时话多的男生,坐在座位上默不作声,从神态看,好像有什么心事。我就问他:“杨举志同学,今天怎么这么乖?“还没等他回答,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昨天晚上教室门没关。”这位同学马上站了起来说:“老师,昨天下午我把锁弄坏了。”我问他:“你弄坏了锁当时是什么心情?”他说:“我害怕,怕老师批评。”“那你昨晚的日记是不是写这件事?”“不是。”“你想,这是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件事你是怎样想的,你把它写出来不就是一篇好日记吗?”我由此得到一个启示: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着眼点应该在熟悉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上。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小学生在学校的花园里摘了一朵玫瑰花,被老师发现后,他眼泪汪汪地对老师说:“外祖母病得很重,我想把这朵花献给外祖母。”这位老师把他领到办公室,十分动情地对他说:“你这样小小的年纪就懂得孝敬老人,你的心灵真是太美了,你的这种美德使我也很受感动。因此,老师也献你一朵玫瑰花。”说着,这位老师从自己的花盆里摘了一朵鲜艳的玫瑰花,双手送给了他,接着这位老师又说:“至于你摘学校花园里的玫瑰花这件事,你千万不要告诉你的外祖母,因为她听了会生气的。老师代你赔偿好了。”苏霍姆林斯基当时…  相似文献   

8.
幽默     
什么年代李坚对流行歌曲非常感兴趣。一次他上课时又在睡觉,老师大喝一声:“李坚,还在睡觉!都什么年代了?”李坚睡眼惺忪,懒洋洋地说:“现在是老鼠爱大米的年代。”特长实习老师小王让同学们写一篇观察作文,他提示同学们:“我教你们快一个月了,你们观察到我有什么特长没有?”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王老师,您的头发特长。”背书父亲:“你把这篇课文背完,我带你去吃烤全鸡。”儿子:“那我背两段就可以了,我只想吃两个鸡腿。”有志竟成家长咨询招考老师:“我儿子虽然学习成绩很糟糕,基础知识太贫乏,但是他很有志向,他向往成名成家,他立志赚大钱…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求平均数”的课尾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非常出色。哪位同学愿意说一说自己在这堂课中学到了什么?生:我知道了生活中有许多地方要用到平均数。生:我知道了求平均数的方法。……师:快下课了,你们想和老师说些什么呢?生:老师,我喜欢上这样的数学课。生:希望以后老师还会为我们上课。师:老师也想再和你们一起上课,但快下课了,我们下课吧。(师一动不动,期待的眼神仿佛还在等着什么。多数学生在想,以往上课,老师说完下课就收拾东西走了,这位老师还想干什么)师:(深情地)下课,行吗?生:不下课。(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位学生很聪明。他的…  相似文献   

10.
“叮铃铃——”下课铃打响了。同 学们如潮水一般漫遍了走廊、操场。龚 博岩也在学校水池边玩耍。突然,他发 现了一只腿脚被踩坏的小青蛙。龚博 岩一贯是菩萨心肠,怎么会见死不救 呢?他轻轻把小青蛙捧起来,放到桌子 上,用餐巾纸包好,还裹上胶带。 上课了,这节是音乐课,铃声响后, 我就没见龚博岩抬过头。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学习的 《海鸥》这首歌吗?”老师红光满面,笑 得比太阳还灿烂。 “记——得——”我看了看龚博 岩,尽管讲台上是他最崇拜的徐老师, 但他仍在埋头苦干,没有丝毫抬头的  相似文献   

11.
我上初中是在1958年至1961年,赶上了“大跃进”和接下来的“三年困难时期”,物质生活虽说十分艰苦,但学业却从未中断。这个时期的语文课,使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为我此后的业务进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顾那一段岁月,我要特别感谢语文老师,他坚持让学生背诵课文的做法让我获益匪浅。这位老师名叫陈广瑞,他是每讲一篇课文都让我们熟练地背诵下来的,无论是短小的古典诗词、较长的古文乃至现当代的长篇文章,一律背诵。而且以记平时成绩的方式,督促我们“就范”。至今,我的脑海里还清晰地装着《捕蛇者说》、《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2.
还有十五分钟就要放学了,语文老师还在那喋喋不休地讲着。同学们个个都盼着打铃的声音。“好了,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语文老师终于说了这句话,同学们立刻有了精神头。“先别急着装书包。明天就是中秋节了,我准备请同学们写一篇作文,把过节的感受写出来,题目自拟。”顿时,教室里唉声四起。语文老师看了看表说:“还有五分钟,我给大家读一下李小刚同学的一篇日记,看看他对中秋节有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3.
本期“100个怎么办”的主题是:班上同学不接受科任老师怎么办?提问者是这样提出问 题 的--我是初二年级班主任。这学期,学校安排一位刚从外地调来的中年男教师教我们班的语文 课。由于他普通话讲得不大标准,有较明显的地方口音,有同学就在课堂上摹仿他个别词汇 的独特发音和声调。又由于这位同事的衣着也不讲究,同学们越发喜欢教同头课的另一位 年 轻、漂亮、性格活泼、“有现代感”的女老师。几个“领袖人物”竟跑到教务处要求调 换语 文老师。我知道,这位老师的工作态度很认真,业务水平也不低,只是刚从县里调到 省城这 所重点学校,一时不大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教育对象。作为同事,我理解他初来乍 到的压力 ,也相信他能尽快调整自己获得同学们的认同。但眼前怎样才能安定同学们的情 绪,让他们 认真上好语文课,同时又能帮助这位新同事减轻心理压力,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和新的学生呢 ?本期发表的3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也许还能从中引出更多的教育主题, 譬 如怎样培养学生积极沟通的能力?怎样让批评也充满“美”的力量?怎样提高教师的自身 素质?等等。希望能以此促进大家的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14.
日记一则     
2005年11月5日星期六晴今天真郁闷!说到这,还得提到今晚夕会时发生的事。“零零零……”一阵铃声过后,教语文的彭老师迈步走进了教室。按照以往的惯例,彭老师应该先布置晚上的家庭作业,可他一进门就极富深情地给我们讲了一个夕会故事。在彭老师交代完所有的事情,就要走出教室的时候,我忽然想起,我们早已学完的第13课的字词句还没有抄写。于是,我便站起来提醒老师:“彭老师,第13课的字词句到现在还没有抄写呢!”“哦?”彭老师一愣。同学们整齐划一的附和,使他不得不相信我是正确的。他皱了皱眉,补充说:“那今天晚上你们就把这项作业也给加上…  相似文献   

15.
另一种勇敢     
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道讨论题,内容是:什么是勇敢。大家正发言时,教室里突然有人胆大包天地吹了一声口哨。老师阴沉着脸把所有的人看了一遍,声色俱厉地问:“刚才的口哨是谁吹的?”教室里无人应声。老师喝令全体同学站起来:“如果没人承认,你们就一直站下去。”不一会儿,教室里传出几个女同学的哭声。有一个男生忍不住喊了一声:“口哨是我吹的,和别人无关。”他的话音刚落,又有几个同学大声说:“口哨是我吹的。”老师看了同学们一眼说:“同学们都请坐,我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十几年前,有一个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老师,参加工作不久就被人强加了…  相似文献   

16.
这一天上语文课的时候,讲到一句曹操的名言:“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给学生讲一讲《三国演义》里“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呢?我说:“老师知道有不少同学都想当英雄,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英雄呢?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英雄的故事。话说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是呀,谁不想当英雄呢?故事讲完后,我意犹未尽,即兴发挥:“曹操作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很有眼光的。他的关于英雄的议论是很有道理的。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还真有不少曹操说的那种见小利而忘命的人呢!可能大家…  相似文献   

17.
记得在小学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背诵课文《春雨》时我跟着同学们在课上人云亦云的背诵了十分钟后,老师开始抽查了。老师让会背的同学举起手,当时也许是虚荣心在作怪,我在十分钟的时间里没有真的背会这首诗,但也跟着同学们举起了手。可万万没想到,老师竟然叫到我的名字。我被定格了,脸腾地一下就红了,心跳得厉害。老师歪着脖子用眼睛瞪着我说:“不会装会,臭作风”。老师说的这句话不是很长,但唯一一个“臭”字让我觉得很不好受。我偷看老师一眼,他的神态使我感觉到老师对我已经十分的厌恶。从此,每当我上这位老师的课时,我就有一种自卑感,不过自己还常安慰自己:“我已经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按常理老师应该会打我耳光的,可老师却没有那么做,老师对我的惩罚不重”。这件事发生在1963年的春天,离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每当我想起来心里还很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8.
(一)师 :让我们一起把课题朗读一遍。生 :齐读。师 :通过预习 ,结合自己的理解 ,同学们能说说课题的意思吗?生1 :晏子出使到楚国去。生2 :我认为这位同学讲得很正确 ,但如果把“出使”的意思解释出来 ,就更容易理解。晏子接受外交使命到楚国去。生3 :他们两个都说得没错 ,我觉得要是把晏子的身份讲出来就更好了。齐国大将晏子接受外交使命到楚国去。生4 :“晏子使楚”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 ,也就是说晏子到楚国去访问。师 :同学们主动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这很好。老师很高兴 ,说明大家预习得很成功。不过 ,你们想想 ,这…  相似文献   

19.
在教小学自然第三册第12课《土电话》一课时,当我讲到:“现在请同学们利用刚才自己做好的土电话进行打电话游戏,比一比哪一组想的游戏方法多?”时,突然有同学插嘴说:“老师,教室里太小,这么多同学一起打不方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我灵机一动,决定大胆地尝试一次,马上就说:“这位同学讲得很对,现在老师带你们到室外去进行游戏。“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欢呼声,到了操场,同学们情绪  相似文献   

20.
我的同学 我班刚从安徽转来一位新同学,名叫姚安民,学习很刻苦、认真,故成绩很好。 物理课上,秦老师叫他背诵欧姆定律,他站起来,用带有安徽口音的声调熟练地背出了欧姆定律。同学们发出“啧啧”的赞许声,用羡慕的眼光望着他。他脸上显出不好意思的神情。秦老师又说道:“姚安民同学答得很流利,希望同学们像他那样熟练地把刚学的物理定律背下来。”这位新来的同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