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农地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经济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是农地制度变迁的内在动机;而公平和效率则是衡量农地制度变迁绩效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2.
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对中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变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美国采取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我国采取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得到以下启示: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制度变迁路径;重视指导社会评估组织的发展;注重培育高等教育评估市场;应进一步明确政府、高校和社会评价组织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政治学领域存在的五种代表性绩效观的分析,借鉴历史制度主义视域下的制度变迁理论,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四个阶段的历史演变过程做了梳理,指出了新中国政府绩效制度变迁的三个发展趋势,概括出新中国绩效管理制度变迁的独特模式,即诱发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相统一、通过渐进式改革维持断续性平衡、"问题-政治-政策"之多元汇流,剖析了绩效管理制度变迁的六种动力学说和四种路径依赖,并对路径依赖之所以产生的三种效应,即成本担忧效应、制度协调效应与集体博弈效应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政府绩效管理改革的理论共识和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4.
制度变迁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发动因素,而以往的制度研究则很少用数理方法来分析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本文尝试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和宏观经济学的索洛模型来解释制度变迁何以并在何种程度上影响经济绩效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大学发展与进步的核心机制是制度的变迁,对大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制度变迁有两种类型:移植式和创设式制度变迁。移植式的大学制度变迁需要特定的文化条件为依托,即制度输入国和输出国应具有文化上的相似性、包容性和互补性。创设式的大学制度变迁是高深学问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制度创新的结果。采用哪一种制度变迁的方式作为大学发展的路径,需要视制度变迁的成本而定。  相似文献   

6.
目前,学者们对国有企业退出绩效的研究,主要是应用产业经济理论做出的,而应用制度变迁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和研究视角的,则较为鲜见。事实上,我国国有企业的市场退出,不仅是一种产业调节现象,而且更是一种制度变迁现象。能否对这一制度变迁现象进行充分的绩效分析,构成了国有企业退出研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集中分析了国有企业退出的制度变迁实绩。  相似文献   

7.
论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经济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中西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程度受到许多制度因子的影响,惟有通过制度创新,不断完善制度内容,调整制度结构,才能建立起该区域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制度保障。本结合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实际,重点探讨了土地制度、基层组织制度、经济制度、资源与环境建设的补偿制度和人才培育制度等方面应采取的创新措施,为该地区可持续发展勾画出良好的制度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变迁解释的基础上,结合泉州师院后勤集资合股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历程进行分析,说明股份合作制的变迁是供给主导型制度的变迁,旨在说明高校后勤制度变迁应实现从强制性制度变迁到供给主导型制度变迁再到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及其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发展阶段和走向成熟的阶段,变迁过程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初始状态的四个特征影响了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轨迹,限制了农村金融制度绩效的提高。为了完善农村金融制度,提高其支农绩效,必须彻底改变农村金融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鼓励和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加大对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0.
温州和苏州代表了两种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其不同的制度变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所具有的不同的人力资本结构。中国改革初期,温州企业家人力资本富裕导致了诱致性制度变迁;而苏州由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缺乏,选择了强制性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1.
有效率的制度安排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区域间的制度安排差异是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经济差异逐年拉大的根源。我国发达地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体系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综合的激励和推动效应;相反,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制度安排上的"制度落差"致使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缺乏强劲动力。要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应从制度安排着手,结合本地实际,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发生了四次绩效迥异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曾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释放出巨大的政策效应。然而,按照当时综合环境所设计的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综合形势的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不足和缺陷。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回顾,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土地制度变迁的动力和原因,为当前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要求,要想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构建一个以公共财政制度为基础的面向市场经济的制度体系。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特别是能深入到省级以下政府的中央转移支付制度,以及逆转的政府间财政收支关系,即让县级以下政府的开支从凭其行政权力向下要钱,转变为凭其事权向上要钱,是确保农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1,(2):80-80
李江源:解决教育制度僵化的基本办法就是推动现有制度发生合理的变迁 教育制度变迁的真正实现,必须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在教育制度变迁过程中,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并遭遇各种各样的阻力。教育制度变迁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各种风险,但其变迁过程应遵循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制度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民等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组织,这决定了农地制度变迁是一个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互相博弈的过程。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模式,取决于各利益群体之间博弈均衡的结果,并且大都存在着能够发挥决定性影响的主导群体和组织。新老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合作化运动以及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公社制度,都是在中央政府的主导下推行的强制性农地制度变迁,取得了显著不同的制度绩效。改革开放以来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多由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所首创,并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最终得以完成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和诺斯的新制度经济都是关于制度变迁的学说。两种观点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前精于制度变迁的长期分析,对人类社会追求的制度目标要求更高;后则长于制度变迁的具体分析,更加关注制度变迁的经济绩效,但二都不同程度地论证了制度对于人的重要性,从而触及到经济问题的实质。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应在求同存异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17.
遗产税法的制订与实施是一个产权制度变迁的过程,也是政府与纳税人的博弈过程。既然是制度变迁过程,就必然涉及到两个问题:产权制度变迁的生产效应和分配效应。而政府与纳税人的博弈过程的实质就是纳税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与政府反纳税人机会主义行为的博弈。关于遗产税的制度分析还应包含两个方面:遗产税这一制度安排与其制度环境的关系;遗产税的征收与现实生活中税收道德的缺乏相悖。总之,在我国,遗产税的征收是必然的,但是不可操之过急。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研制度对于高校的科研产出具有重要的影响。高校科研制度也应该是随着相关主体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和要求的不同而进行调整。本文将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视角下分析高校科研制度的变迁问题。研究发现科研制度的变迁并不能完全按照最优的绩效进行设计并实施。原有的科研制度将影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目前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是强制性制度变迁.虽然后期诱致性的特征有所加强,仍然无法解决制度供给不足的问题。在新的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中。应选择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合,以解决急需的制度需求。使新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供给与需求实现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教师发展制度经历了从“以苏为师”到机构化的变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看,教师发展制度的变迁与社会宏观制度环境存在着紧密的耦合关系.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多元行动主体的形成,促使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到分权、从强制性变迁到诱致性变迁的转变.与此同时,受旧制度的自我强化和权力失衡的影响,高校教师发展制度在变迁中出现了路径依赖现象.为此,必须推进分权,改革评价制度,树立多元的学术观,促进高校教师发展的市场化和均衡化,实现制度创新,提升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